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GDP占浙江四成 甬绍台舟在共谋什么大事?
2024-07-01 11:22:00 稿源: 潮新闻  

  宁波、绍兴、台州、舟山四个城市,GDP的占比达到浙江全省四成。最近,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视野下,这四地又有新动作。

  近日,宁波、台州两市举行座谈会,双方表示,将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抢抓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新机遇,高质量谱写甬台一体化新篇章。根据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共同打造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这次座谈会,都市圈建设是关键词。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迈入“第二个五年”,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宁波正在全力融入省域一体化发展的浪潮,携手绍舟台等地,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省域一体,寻求更高价值链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省域一体化应是先手棋。从近期宁波和台州的互动来看,两地正在寻求全面对接匹配,形成高水平的互融共通。

  城市之间的抱团互动,就像一个一个引力场,居于不同空间,由不同能级、势差的城市通过相互作用,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和紧密相联的共同体。

繁忙的港口 资料图

  根据甬台两地达成的共识,以共创陆海联动一体发展引领区为战略定位,共建沿海先进制造产业带、沿湾绿色低碳发展带等空间策略,共商交通共联、港口共通、产业共兴、创新共进、湾区共建、文旅共融、生态共保、民生共享等合作路径。

  “宁波和台州以制造业见长,有较好的协同发展基础,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供了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平台。”有关专家表示,两地产业互补性强,价值链高度吻合。

  区域抱团形成更高质量的一体化,便捷、循环畅通、多元立体的综合交通新格局是关键。在甬台两地达成的共识中,提出聚力交通共联,构筑互联互通“大通道”。其中不少提法颇具想象力。比如,研究宁波至象山市域(郊)铁路或宁波至宁海市域(郊)铁路延伸接台州市域(郊)铁路网。

  甬台一体化,三门湾地区是先行者。这个区域,北接宁波、南联温台、西承金义,拥有难得的港口和丰饶的物产,长期以来因行政边界、政策壁垒等阻隔,未能形成发展共同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群抱团更加紧密 资料图

  两地达成的共识明确,以宁海、象山、三门环三门湾地区为主体,探索三门湾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共编机制,谋划建设甬台合作产业园,协同发展低空经济,聚焦海洋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围绕“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打造海洋清洁能源基地。

三门湾地区是甬台一体化先行者 资料图

  一个水利项目正在成为甬台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宁海县桑洲镇辽车村,国家重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清溪水库项目火热建设。清溪流域分属两市三县,库区涉及宁海桑洲、天台泳溪二个乡镇,建成后将为甬台一体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支撑。

  全领域合作,寻求更高价值链,是省域一体化的应有之意。早在2021年,宁波、舟山、台州三地联合发文,公布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谋划建设甬舟、甬台、甬绍等三个区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宁波都市区,甬舟被定义为主中心。自2019年甬舟一体化正式推进以来,宁波和舟山两市按照“边谋划、边推进”的思路,推动民生领域保障项目的全面合作,迈向“陆海协同、城乡共富、服务优享”。随着宁波和舟山合作进一步拓展,新一轮甬舟一体化更具想象力。

  与台州、舟山有所不同。绍兴,这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肩挑杭甬“双城记”共融共通。可以说,绍兴是宁波新一轮拓展朋友圈的最大变量。

  甬绍一体,肩挑“双城记”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一条连接杭绍甬、牵引大运河出海的浙东运河,再入世人眼。

宁波舟山港通达世界 资料图

  无江不成港,平坦开阔、水系发达的宁绍平原,为宁波港口发展拓展出广阔腹地,塑造出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的发展格局。

  在“C”字形环杭州湾大湾区站上省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C位”的当下,湾区南岸的甬绍有了更多共同话题。而正在高声唱响的杭甬“双城记”,更让身处杭甬之间的绍兴,成为挑起杭甬两个都市圈的“金扁担”。

  2021年出台的《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构建杭绍甬一体化都市连绵带,打造“双核引领、两区辐射、一带串联”的杭甬双城经济圈。

  杭绍甬一体化都市连绵带的角色,让甬绍一体化不论是空间还是肌理,都更富层次感。

  从地理上看,甬绍之间可谓犬牙交错。比如,绍兴上虞永和镇深深嵌入宁波余姚,当地人“跨市”回家是常态。在绍兴推进“融杭联甬接沪”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永和镇成为绍兴“联甬”的桥头堡。

  今年1月19日,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建成通车,这条环杭州湾南岸布局的高速线路,让杭绍甬之间实现高速双线互联。

  产业,更是维系甬绍一体化的纽带。绍兴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双城记”标志性产业链打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集成电路为例,杭州有设计优势,绍兴有制造、封装优势,宁波则在材料等方面有优势,产业链协同空间巨大。

  “目前,在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杭绍甬三地的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更接近70%,未来将共同推进环杭州湾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面向未来,环杭州湾大湾区视野下甬绍一体化格局更值得期待。比肩世界级湾区,高能级平台、高端产业、引领性项目布局是关键。

  在湾区内,有着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绍兴滨海新区四个省级新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三条省内主要科技创建廊道,成为产业链、创新链集大成的区域。以杭绍甬联合组建的环杭州湾创

  联盟为例,目前已合作承担省级研发攻关项目82项,联合攻克“卡脖子”技术10余项。

  新型都市圈,如何美美与共?

  一个城市群,其内部城市虽能级不同、资源禀赋有差,但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愿望是一样的。面对新发展格局,城市间携手发展互通互补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

宁波做强工业互联网产业辐射城市群 共享联盟·海曙供图

  高质量发展,经济更加依赖创新,这就要求要素跨区域流动更加高效、产业链跨区域协同更加紧密。通过做强都市圈提升整体发展能级的路线,变得格外清晰。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宁波加强和舟山、台州、绍兴的互动,以一体姿态壮大能级,融入到长三角一体化格局。

  “宁波都市圈的市场一体化比较好,在经济结构、关键产业链打造上能形成很好的协作关系。”长期研究浙江区域经济的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柯敏说,除了港口这一重要“向心力”,宁波、绍兴、台州、舟山在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绿色石化、清洁能源等方面产业互补性强,协同创新动力足,可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关系。

宁波做强都市核心功能 共享联盟·海曙供图

  因为山海阻隔,交通互联上的跨山、跨海、跨湾,一直是宁波都市圈的制约因素。不过,随着金甬铁路、甬舟铁路、甬台温复线、杭甬复线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推进,这一掣肘因素正在逐步被消除。

  “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宁波还需要提升在城市群中的首位度,提高城市综合能级,让周边城市融入都市圈的意愿和动力更强。”柯敏认为,当前,宁波还需要做强都市核心功能,尤其余姚、慈溪等地区与中心城区联动要更加紧密。同时,拓展产业协作之外的多维度协同,加快补齐高等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辐射能力,让都市圈内一体化和同城化的获得感更强、受益面更广。

  放眼全球,纽约、东京、巴黎、伦敦等都是都市圈发展的典范,这些城市在金融、创意产业、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等领域,具备全球影响力或控制力。受益于核心城市的绝对优势地位,都市圈内城市在相关产业链分工中也相应地占据了更多环节。

  “宁波都市圈的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与日本横滨、韩国釜山都比较类似,都有港口优势,也有制造业协同发展的需求。”柯敏说,在都市圈发展中,可以多借鉴同类型都市圈的发展经验,让圈内城市在协同发展中,真正实现美美与共。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GDP占浙江四成 甬绍台舟在共谋什么大事?

稿源: 潮新闻 2024-07-01 11:22:00

  宁波、绍兴、台州、舟山四个城市,GDP的占比达到浙江全省四成。最近,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视野下,这四地又有新动作。

  近日,宁波、台州两市举行座谈会,双方表示,将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抢抓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新机遇,高质量谱写甬台一体化新篇章。根据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共同打造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这次座谈会,都市圈建设是关键词。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迈入“第二个五年”,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宁波正在全力融入省域一体化发展的浪潮,携手绍舟台等地,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省域一体,寻求更高价值链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省域一体化应是先手棋。从近期宁波和台州的互动来看,两地正在寻求全面对接匹配,形成高水平的互融共通。

  城市之间的抱团互动,就像一个一个引力场,居于不同空间,由不同能级、势差的城市通过相互作用,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和紧密相联的共同体。

繁忙的港口 资料图

  根据甬台两地达成的共识,以共创陆海联动一体发展引领区为战略定位,共建沿海先进制造产业带、沿湾绿色低碳发展带等空间策略,共商交通共联、港口共通、产业共兴、创新共进、湾区共建、文旅共融、生态共保、民生共享等合作路径。

  “宁波和台州以制造业见长,有较好的协同发展基础,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供了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平台。”有关专家表示,两地产业互补性强,价值链高度吻合。

  区域抱团形成更高质量的一体化,便捷、循环畅通、多元立体的综合交通新格局是关键。在甬台两地达成的共识中,提出聚力交通共联,构筑互联互通“大通道”。其中不少提法颇具想象力。比如,研究宁波至象山市域(郊)铁路或宁波至宁海市域(郊)铁路延伸接台州市域(郊)铁路网。

  甬台一体化,三门湾地区是先行者。这个区域,北接宁波、南联温台、西承金义,拥有难得的港口和丰饶的物产,长期以来因行政边界、政策壁垒等阻隔,未能形成发展共同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群抱团更加紧密 资料图

  两地达成的共识明确,以宁海、象山、三门环三门湾地区为主体,探索三门湾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共编机制,谋划建设甬台合作产业园,协同发展低空经济,聚焦海洋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围绕“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打造海洋清洁能源基地。

三门湾地区是甬台一体化先行者 资料图

  一个水利项目正在成为甬台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宁海县桑洲镇辽车村,国家重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清溪水库项目火热建设。清溪流域分属两市三县,库区涉及宁海桑洲、天台泳溪二个乡镇,建成后将为甬台一体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支撑。

  全领域合作,寻求更高价值链,是省域一体化的应有之意。早在2021年,宁波、舟山、台州三地联合发文,公布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谋划建设甬舟、甬台、甬绍等三个区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宁波都市区,甬舟被定义为主中心。自2019年甬舟一体化正式推进以来,宁波和舟山两市按照“边谋划、边推进”的思路,推动民生领域保障项目的全面合作,迈向“陆海协同、城乡共富、服务优享”。随着宁波和舟山合作进一步拓展,新一轮甬舟一体化更具想象力。

  与台州、舟山有所不同。绍兴,这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肩挑杭甬“双城记”共融共通。可以说,绍兴是宁波新一轮拓展朋友圈的最大变量。

  甬绍一体,肩挑“双城记”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一条连接杭绍甬、牵引大运河出海的浙东运河,再入世人眼。

宁波舟山港通达世界 资料图

  无江不成港,平坦开阔、水系发达的宁绍平原,为宁波港口发展拓展出广阔腹地,塑造出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的发展格局。

  在“C”字形环杭州湾大湾区站上省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C位”的当下,湾区南岸的甬绍有了更多共同话题。而正在高声唱响的杭甬“双城记”,更让身处杭甬之间的绍兴,成为挑起杭甬两个都市圈的“金扁担”。

  2021年出台的《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构建杭绍甬一体化都市连绵带,打造“双核引领、两区辐射、一带串联”的杭甬双城经济圈。

  杭绍甬一体化都市连绵带的角色,让甬绍一体化不论是空间还是肌理,都更富层次感。

  从地理上看,甬绍之间可谓犬牙交错。比如,绍兴上虞永和镇深深嵌入宁波余姚,当地人“跨市”回家是常态。在绍兴推进“融杭联甬接沪”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永和镇成为绍兴“联甬”的桥头堡。

  今年1月19日,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建成通车,这条环杭州湾南岸布局的高速线路,让杭绍甬之间实现高速双线互联。

  产业,更是维系甬绍一体化的纽带。绍兴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双城记”标志性产业链打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集成电路为例,杭州有设计优势,绍兴有制造、封装优势,宁波则在材料等方面有优势,产业链协同空间巨大。

  “目前,在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杭绍甬三地的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更接近70%,未来将共同推进环杭州湾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面向未来,环杭州湾大湾区视野下甬绍一体化格局更值得期待。比肩世界级湾区,高能级平台、高端产业、引领性项目布局是关键。

  在湾区内,有着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绍兴滨海新区四个省级新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三条省内主要科技创建廊道,成为产业链、创新链集大成的区域。以杭绍甬联合组建的环杭州湾创

  联盟为例,目前已合作承担省级研发攻关项目82项,联合攻克“卡脖子”技术10余项。

  新型都市圈,如何美美与共?

  一个城市群,其内部城市虽能级不同、资源禀赋有差,但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愿望是一样的。面对新发展格局,城市间携手发展互通互补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

宁波做强工业互联网产业辐射城市群 共享联盟·海曙供图

  高质量发展,经济更加依赖创新,这就要求要素跨区域流动更加高效、产业链跨区域协同更加紧密。通过做强都市圈提升整体发展能级的路线,变得格外清晰。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宁波加强和舟山、台州、绍兴的互动,以一体姿态壮大能级,融入到长三角一体化格局。

  “宁波都市圈的市场一体化比较好,在经济结构、关键产业链打造上能形成很好的协作关系。”长期研究浙江区域经济的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柯敏说,除了港口这一重要“向心力”,宁波、绍兴、台州、舟山在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绿色石化、清洁能源等方面产业互补性强,协同创新动力足,可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关系。

宁波做强都市核心功能 共享联盟·海曙供图

  因为山海阻隔,交通互联上的跨山、跨海、跨湾,一直是宁波都市圈的制约因素。不过,随着金甬铁路、甬舟铁路、甬台温复线、杭甬复线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推进,这一掣肘因素正在逐步被消除。

  “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宁波还需要提升在城市群中的首位度,提高城市综合能级,让周边城市融入都市圈的意愿和动力更强。”柯敏认为,当前,宁波还需要做强都市核心功能,尤其余姚、慈溪等地区与中心城区联动要更加紧密。同时,拓展产业协作之外的多维度协同,加快补齐高等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辐射能力,让都市圈内一体化和同城化的获得感更强、受益面更广。

  放眼全球,纽约、东京、巴黎、伦敦等都是都市圈发展的典范,这些城市在金融、创意产业、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等领域,具备全球影响力或控制力。受益于核心城市的绝对优势地位,都市圈内城市在相关产业链分工中也相应地占据了更多环节。

  “宁波都市圈的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与日本横滨、韩国釜山都比较类似,都有港口优势,也有制造业协同发展的需求。”柯敏说,在都市圈发展中,可以多借鉴同类型都市圈的发展经验,让圈内城市在协同发展中,真正实现美美与共。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