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景观。(青岛日报提供)
900余公里海岸线,群岛镶嵌,湾岬交错。
山东青岛,一座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古往今来,蓝色是青岛的发展底色,海洋是其不竭的动力源泉。
6月24日至26日,“蓝色脉动——中华海洋文明探源”全媒体采访小组沿着胶州湾海岸而行,探寻青岛剑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力与底气。
迈步深蓝,从采贝捕鱼开始
仲夏的青岛,海风吹拂,掺着丝丝凉意。在即墨北阡村,夏收后的农田里是一垄垄麦茬。谁能想到,这里会是青岛海洋文明的源头之地。
“北阡遗址”的字样印刻在一旁的石碑上,格外显著。“桑田”上俯拾即是的石器碎片、陶片及贝壳,是“沧海”先民遗留下的生活痕迹。
“北阡遗址为典型的贝丘遗址,可追溯至北辛文化晚期,遗址距离海岸线最近处仅有1公里左右。”在遗址处,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尹锋超告诉记者,“那时的古人在这块‘风水宝地’上采贝捕鱼,繁衍生息。”同为贝丘遗址的井头山遗址的先民,8000年前已深谙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
即墨博物馆展示的远古先民生活模拟场景。(孙宇卓摄)
以北阡遗址为起点,“青岛人”开启了迈向深蓝的征程。估客骈集、千樯林立、舳舻千里……宋代,朝廷在板桥镇设置密州市舶司,这里成为继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之后的第五个国家对外贸易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起点。
当时操着北方话、吴侬软语,以及高丽话、日本语等海外诸国语言的人们频频出入酒肆、勾栏,让板桥镇颇具“国际范”。
岁月轮转,如今,这片古老的土地,已跃然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示范区的核心区。昔日的木舸被万吨货轮取代,联通世界的方式迭代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
在陆上,32条中欧班列线路通达23个国家;在空中,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开通260余条定期航线,通达146个国内国际航点;在海上,青岛港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开通42条海运航线,海铁联运箱量连年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
科技创新,领跑产业新赛道
前不久,一款由青岛自主研发的名为“注射用BG136”的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即将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
发展海洋经济,青岛的“家底”殷实厚重。这里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先技术;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批“国字号”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不断引领产业发展,为青岛经略海洋赋能聚势。
青岛港景貌。(青岛港提供)
在海洋渔业方面,制造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建成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智能网箱“深蓝1号”、实现三文鱼规模化收鱼;
在船舶海工产业方面,建成交付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全国最大作业水深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19”等大国重器。
……
向海图强,青岛把海洋领域作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宁波亦把科技创新作为经略海洋的核心支撑。卫星渔船,正是宁波点燃“蓝色引擎”的一个缩影。如今,宁波迪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船舶卫星通信设备已安装在3万多艘渔船上,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就在上周,浙江省首个深远海半潜式智能化养殖平台“东海1号”正式交付使用,将在象山县外海域进行大黄鱼养殖,让宁波深远海养殖产业有了强大“依靠”。
眼下,宁波正瞄准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等领域,加快建设布局,推动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海洋石油作业平台。(青岛日报提供)
港口转型,智慧绿色走前列
站在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眼前是一大片蓝色堆场。虽然场内空无一人,一排排轨道吊却运转有序。
“我们所看到的蓝色设备是自动化码头设备,设备会根据后台自动生成的作业指令运作。”露台上,前湾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青岛港已10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的世界纪录。
效率的提升,得益于青岛港的转型升级。早在2019年,青岛港便启动氢能集卡、轨道吊应用研究。山东港口青岛港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心成介绍:“青岛港按照山东港口规划部署,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以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
建成全国首座港口全资质加氢站,至目前总加氢量超过80吨,减少碳排放1000吨以上;在国内率先开展氢能集卡在港口的实景运行;在全球首创氢能自动化轨道吊,将氢能引入自动化码头应用场景……
近年来,青岛港将氢能作为能源转型的抓手,加快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步伐。“我们先在青岛港进行氢能全场景的落地应用,再慢慢向整个山东港口推广示范。”王心成说。
采访当天,记者还有幸见到了正停靠在码头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现代阿尔赫斯拉斯”。据工作人员介绍,它可装载2.4万标准箱,在青岛港装卸货物后,经过大连、釜山,然后途经宁波舟山港。
作为贸易版图中的一块,宁波舟山港的25条海铁联运班列线路,辐射全国16个省的65个地级市,去年以超165万的箱量继续占据全国海铁联运业务量第二大港、外贸海铁联运第一大港的地位。
港通四海,陆联八方。万吨巨轮来往于各大港口之间,港口越来越成为城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梁。
从历史走向现实,青岛矢志不渝,向海谋篇,相隔900公里的宁波,同样如此。两座滨海城市气韵相通、命运相似,如同双生明珠,都在不断释放更加强大的蓝色动能。
毛雪娇制图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魏萍 单玉紫枫 徐丽敏 孙宇卓
水下考古:
寻觅“蔚蓝”的历史记忆
走进青岛市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两尊高达6米的北魏佛像,而相邻的展厅内,静静陈列着几件青花瓷器。
看似寻常的瓷器,背后却蕴藏着一段与宁波相关的故事。
“这些青花瓷器来自出水于琅琊台海域附近的鸭岛沉船,这条船主要运送瓷器和铁器,考古专家推测沉船应来自南方地区。”青岛市博物馆原馆长邱玉胜说。
邱玉胜,山东水下考古第一人,鸭岛沉船遗址的发掘者之一。鸭岛水下考古的故事,则要回溯到40多年前。
20世纪70年代,当地渔民出海捕鱼时,经常能打捞到瓷器碎片。这个现象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关注。1979年,青岛市博物馆率先行动,组织潜水员进行打捞,首次“寻宝”,便成功打捞出水29件青花碗、碟等文物。
“2002年,我们和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共同调查了鸭岛沉船,2007年,我们又对鸭岛沉船遗址做了正式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来自宁波的王光远、罗鹏、林国聪参与了遗址的发掘。”邱玉胜回忆。
“青岛与宁波的水下考古工作起步都较早,1989年,第一期全国水下考古人员培训班在青岛举行,1998年,我国第一个水下考古工作站落户宁波。”邱玉胜说。
据了解,宁波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团队先后开展了“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遗址发掘、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等重点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项目。
在浩瀚的“蔚蓝”之下,青岛与宁波两地的水下考古队伍并肩而行,共寻被岁月遗落的历史珍宝。
传承“宁波帮”精神
架起甬青合作桥梁
“无宁不成市。”在青岛市宁波商会会长、青岛万里照明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旭峰眼里,宁波人商业眼光敏锐,能在市场上开拓新路子。
在青岛商界,宁波人创造了许多“第一”:最早的建筑设计院、最早的西服店、最早的食品厂、最早的钟表眼镜店、最早的照相馆……向海而生的宁波人,骨子里带着敢闯敢拼、务实创新的精神,在青岛闯出了一片天地。
20世纪90年代中叶,方旭峰开始涉足灯具行业,从为燎原灯具推销产品起步,后进军灯具照明工程施工业务。通过青岛太平路和栈桥这两个重要的照明项目,方旭峰一举打开了山东市场。
一晃眼,方旭峰在宁波与青岛之间已往来奔波近30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被一束束灯光点亮,目之所及的光亮就有“万里照明”工程的一份贡献。“这些年,企业一直围绕市政设施、照明亮化工程开展业务,近几年,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照明行业提供了许多机遇和发展空间。”方旭峰说,他们所有的照明产品均来自宁波,可以说是凭借家乡产品的过硬质量,企业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2006年,青岛市宁波商会成立,让在青岛的宁波企业家拥有了抱团取暖的平台。如今,商会已吸纳100余家会员企业,业务范围涵盖钢结构、灯具、互联网科技、餐饮等多个领域。“给宁波人一块土地,不需要向外采购,就可以建起一座楼。”方旭峰打比方说,在青岛的宁波企业可以实现“内循环”,这也是“宁波制造”的优势。
作为新时代的宁波企业家,他们承袭了老一辈“宁波帮”做人、经商的原则,为促进甬青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方旭峰看来,今后,甬青两地在优势产业特别是在海洋经济领域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观点
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山东贡献
毛洪东(即墨博物馆副馆长)
作为古代中、朝、日三国海上航运的重要枢纽,山东地区为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政策、技术和物质保障。
首先,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地区成为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枢纽。近代学者研究发现,弥生时期,日本与中国内地交流的途径有很多,山东半岛是交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纽带。例如,学者林华东曾指出,联结中、朝、日的稻米之路,传播路线应是“长江下游—山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
其次,积极的对外政策,为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政策保障。“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姜太公大力发展工商业,为齐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齐桓公任用管仲继续大力发展商业,管仲提出了以商业贸易达到政治目的的策略,通过对外贸易“然后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
另外,高超的航海技术,为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有关航海的记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的航海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完全可以保障大规模的远海航行。三国时期,魏明帝派遣军队秘密由山东半岛渡黄海前往朝鲜半岛,这也显示了当时中国内地高超的航海技术。
强大的国力,更为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保障。齐国自太公封齐击败莱侯后,很快成为东方强国。公元前567年,齐侯灭莱,更是将几乎整个山东半岛纳入齐国的统治范围,齐国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到秦汉时期,更是可以举全国之力而用之,使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保障通畅更加轻而易举。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