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沙孟海先生题在天一阁博物院藏黄庭坚《刘禹锡竹枝词卷》上的题跋。张芯蕊 摄
昨日,沙孟海题跋展在天一阁博物院云在楼开幕,展览集中展出近50件沙孟海题跋作品,意在发掘题跋的独特魅力,探讨沙孟海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学术价值,继承并发扬以沙孟海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和风骨。本次展览展期至12月22日。
题跋是依附于特定载体之前或之后的散文札记、说明评论,它没有固定的体式,在短小篇幅中自由评述,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与灵活性。
本次展览作品中包含一件1980年沙孟海先生题在黄庭坚《刘禹锡竹枝词卷》上的题跋。从沙孟海先生的题跋里,不仅能够看到其秉持“转益多师”“穷源竟流”的理念,也反映他对书法篆刻艺术赤诚探求的一生。
所谓“转益多师”,就是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用沙老的话说是“初学行书《集王圣教序》,后又转学篆书,再学梁启超方笔,又转学黄道周、兼学魏碑,再上溯魏晋诸帖、转益多师”;“穷源竟流”则是学习某一种碑帖,同时兼学有关的碑帖与墨迹,系统地学,才能悟出真谛。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走向沙孟海研究的未来: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沙孟海研究”专题座谈会。座谈会邀请了来自书法、考古学、人工智能、哲学、传播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沙孟海研究”进行审视定位,探讨AI如何通过“助”读、“助”知、“助”写和“助”思来助力学术研究,思考学术研究的真正边界和他异性。(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记者张芯蕊 通讯员乌莹君 王伊婧)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