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枢纽”定位 宁波如何一子落而满盘活?
2025-02-07 21:2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甬派客户端记者单玉紫枫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新增廊坊商贸服务型、常州生产服务型、泰州港口型、山南空港型等26个国家物流枢纽。

与外界预想不同,本次“新增”与“调整”,其实均不包括宁波。

事实上,宁波作为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宁波—舟山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这三大定位早在2018年就已确立,本次是延续。

但既然名为“枢纽”,新方案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务求一子落而满盘活。

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宁波如何更好发挥既有枢纽优势,衔接国家战略,释放叠加效应?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蒋晓东 摄

物流的底层逻辑,一是降本,二是增效,三是提质。而物流枢纽,则是能将这三点做到极致的节点。

根据方案,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资源配置与组织活动的核心节点,其功能在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整合资源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对宁波来说,这样的定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红利,我们并不陌生。

比如,依托“最大的资源”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宁波的经济体量和城市能级持续跃升。

去年7月,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一单制”被交通运输部李小鹏部长重点推荐,并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首批典型案例。同年,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跃居全球第8。

再看空港型与生产服务型枢纽(宁波),随着栎社国际机场扩容升级,叠加浙东工业母机集群、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正形成“空港+制造”联动效应。与此同时,国家物流枢纽的定位延续,必将加速“产业集群+物流”协同发展模式落地,推动制造业降本增效。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之一,宁波持续提升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能级,先后开通4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和首条定期洲际客运航线。

宁波梅山汽车物流中心。蒋晓东 摄

作为枢纽城市,“服务”是一项至为重要的核心功能。

某种程度上,善于服务、愿意服务、主动服务,既是宁波的使命所在,更是生命所在。

宁波“最大的资源”是港口,“最大的优势”是开放。

“目前宁波的港口枢纽运作体系仍以出口为主,海铁联运方面,我市有近60%的腹地在省外,包括江苏、江西、安徽、河南、湖北,甚至直到四川、重庆。公路省内超过9成。”市发规院区域协作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林杨告诉记者。

这意味着,作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宁波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深化包括公路在内的多式联运改革,加快宁波舟山港铁路支线、内河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与长三角铁路物流基地、内河港口的衔接,提升物流网络效率。

本次新增的26个物流枢纽,均位于国家“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等重要交通节点上,其中近60%位于中西部地区。

枢纽连点成线,无疑将显著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支撑保障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宁波作为老牌枢纽,服务亦是担当——要强化“物流枢纽”地位,就必须有服务意识,不仅考虑自身跑得多远,更要考量带动能力有多强。

“以上海为例,去年2月,上海空铁联运服务中心正式揭牌。首单10公斤的货物从广州起飞,经过2小时长途飞行,降落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货物检验完毕后,迅速转由上海虹桥火车站进行高铁运输,并在5小时后抵达北京南站。”林杨说,多式联运是拓展有效腹地的重要抓手,宁波应加快空铁一体的宁波综合枢纽建设,继续做强港口集疏运体系,结合智慧产业,强化产业支撑,依托生产服务型枢纽,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

打开“脑洞”,多措并举,力争服务更大范围的腹地,应该是枢纽们的共同追求。

“枢纽”二字,在宁波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

仅去年,自贸区宁波片区就与舟山片区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两座“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此外还有宁波枢纽综合交通中心开工,新增国际客运航线、全货机航线各3条等。

随着需求的增长,物流供给侧的改革亦刻不容缓。

林杨告诉记者,“十五五”物流规划的编制也纳入今年的工作计划。在他看来,宁波要做强“枢纽”文章,还需聚焦三方面:

首先是建设立体化枢纽体系,建设推进综合性园区、专业性物流基地、城乡物流配送场站,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到末端的配送体系。

其次是全力培育物流主体,长期以来,宁波物流行业为人诟病的就是小而散,缺乏大的物流主体,无法进行平台式的跨区域统筹。下一步宁波应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助力多式联运平台企业等发展壮大。

其三是理顺物流职能。过去物流行业管理上存在“九龙治水”、资金链政策链衔接不够等等问题,均暴露系统性、协同性方面的短板。新征程上,必须着重补齐这些短板,以观念层面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执行层面形成合力,不断提升穿透力、增强创造力。

国家物流枢纽的布局优化调整,既是宁波的机遇,亦是责任。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上,宁波将以枢纽为题眼,书写开放与产业协同跃升的新篇章。

系统谋变,一子落,而满盘活。

相关新闻:国家发改委优化调整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 涉及宁波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枢纽”定位 宁波如何一子落而满盘活?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2-07 21:20:00

甬派客户端记者单玉紫枫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新增廊坊商贸服务型、常州生产服务型、泰州港口型、山南空港型等26个国家物流枢纽。

与外界预想不同,本次“新增”与“调整”,其实均不包括宁波。

事实上,宁波作为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宁波—舟山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这三大定位早在2018年就已确立,本次是延续。

但既然名为“枢纽”,新方案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务求一子落而满盘活。

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宁波如何更好发挥既有枢纽优势,衔接国家战略,释放叠加效应?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蒋晓东 摄

物流的底层逻辑,一是降本,二是增效,三是提质。而物流枢纽,则是能将这三点做到极致的节点。

根据方案,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资源配置与组织活动的核心节点,其功能在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整合资源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对宁波来说,这样的定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红利,我们并不陌生。

比如,依托“最大的资源”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宁波的经济体量和城市能级持续跃升。

去年7月,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一单制”被交通运输部李小鹏部长重点推荐,并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首批典型案例。同年,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跃居全球第8。

再看空港型与生产服务型枢纽(宁波),随着栎社国际机场扩容升级,叠加浙东工业母机集群、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正形成“空港+制造”联动效应。与此同时,国家物流枢纽的定位延续,必将加速“产业集群+物流”协同发展模式落地,推动制造业降本增效。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之一,宁波持续提升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能级,先后开通4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和首条定期洲际客运航线。

宁波梅山汽车物流中心。蒋晓东 摄

作为枢纽城市,“服务”是一项至为重要的核心功能。

某种程度上,善于服务、愿意服务、主动服务,既是宁波的使命所在,更是生命所在。

宁波“最大的资源”是港口,“最大的优势”是开放。

“目前宁波的港口枢纽运作体系仍以出口为主,海铁联运方面,我市有近60%的腹地在省外,包括江苏、江西、安徽、河南、湖北,甚至直到四川、重庆。公路省内超过9成。”市发规院区域协作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林杨告诉记者。

这意味着,作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宁波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深化包括公路在内的多式联运改革,加快宁波舟山港铁路支线、内河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与长三角铁路物流基地、内河港口的衔接,提升物流网络效率。

本次新增的26个物流枢纽,均位于国家“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等重要交通节点上,其中近60%位于中西部地区。

枢纽连点成线,无疑将显著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支撑保障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宁波作为老牌枢纽,服务亦是担当——要强化“物流枢纽”地位,就必须有服务意识,不仅考虑自身跑得多远,更要考量带动能力有多强。

“以上海为例,去年2月,上海空铁联运服务中心正式揭牌。首单10公斤的货物从广州起飞,经过2小时长途飞行,降落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货物检验完毕后,迅速转由上海虹桥火车站进行高铁运输,并在5小时后抵达北京南站。”林杨说,多式联运是拓展有效腹地的重要抓手,宁波应加快空铁一体的宁波综合枢纽建设,继续做强港口集疏运体系,结合智慧产业,强化产业支撑,依托生产服务型枢纽,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

打开“脑洞”,多措并举,力争服务更大范围的腹地,应该是枢纽们的共同追求。

“枢纽”二字,在宁波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

仅去年,自贸区宁波片区就与舟山片区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两座“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此外还有宁波枢纽综合交通中心开工,新增国际客运航线、全货机航线各3条等。

随着需求的增长,物流供给侧的改革亦刻不容缓。

林杨告诉记者,“十五五”物流规划的编制也纳入今年的工作计划。在他看来,宁波要做强“枢纽”文章,还需聚焦三方面:

首先是建设立体化枢纽体系,建设推进综合性园区、专业性物流基地、城乡物流配送场站,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到末端的配送体系。

其次是全力培育物流主体,长期以来,宁波物流行业为人诟病的就是小而散,缺乏大的物流主体,无法进行平台式的跨区域统筹。下一步宁波应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助力多式联运平台企业等发展壮大。

其三是理顺物流职能。过去物流行业管理上存在“九龙治水”、资金链政策链衔接不够等等问题,均暴露系统性、协同性方面的短板。新征程上,必须着重补齐这些短板,以观念层面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执行层面形成合力,不断提升穿透力、增强创造力。

国家物流枢纽的布局优化调整,既是宁波的机遇,亦是责任。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上,宁波将以枢纽为题眼,书写开放与产业协同跃升的新篇章。

系统谋变,一子落,而满盘活。

相关新闻:国家发改委优化调整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 涉及宁波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