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成良田 通讯员 宣科
今天,2024年宁波科技创新十件大事揭晓。十件大事如下:
宁波高规格组建市委人才科技委;宁波及镇海、鄞州、慈溪“夺鼎”;国家级科创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宁波“科技新苗”首次入选国际科技交流项目;宁波高新区综合排名首次跻身全国前十;部署扩容百亿天使基金,助力“硬科技”崛起;建所二十载,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交出高分答卷;浙江唯一,江丰电子引领“2024新质生产力”年度典范;甬江实验室参研,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陶瓷室温拉伸塑性;高校名企双向奔赴,互聘“科技副总”“产业教授”。
这份重要榜单,经事件征集、梳理筛选、研讨凝练、公开投票、综合评定后形成,标注了去年宁波科技创新的新高度。
可以看到,过去这一年,两家单位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宁波国家高新区,首次跻身全国前十;宁波及镇海、鄞州、慈溪“夺鼎”;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800家,增速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技术交易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宁波交出了一份科技创新的“先锋答卷”。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将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强国、创新浙江战略部署,重点在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做强企业创新发展优势、营造全域创新的良好生态三个方面攻坚突破,加快建设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最后,一起来看十件大事具体内容——
2024年宁波科技创新十件大事
一、我市高规格组建市委人才科技委

2024年5月23日,市委人才科技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要求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科技委会议精神,坚持全领域、全链条、全要素、全社会系统创新,加快推进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组建市委人才科技委是宁波着眼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对全市人才科技工作体系的优化完善,是服务“国之大者”的战略需要、推进新型举国体制宁波实践的重大改革、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牵引,对进一步理顺科技创新领导统筹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二、宁波及镇海、鄞州、慈溪“夺鼎”

2024年11月22日,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会上公布获得2024年度“科技创新鼎”优秀市、县(市、区)名单,宁波及镇海、鄞州、慈溪获“科技创新鼎”。“科技创新鼎”是浙江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最高荣誉,我市锚定目标全力争先进位,2024年我市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科技进步创新指数的提升幅度均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2024年镇海区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全市第一,“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年度考核全市第一;鄞州区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数连续五年全市第一;慈溪市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三、国家级科创平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4年,我市国家级创新平台创建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实现宁波基础研究类国家级平台零的突破。由宁波工程学院联合申报的中国—莫桑比克智慧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入选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名单。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高新区管委会分别与中国船级社签订合作协议,共创国家水上载运装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创新中心。
四、宁波“科技新苗”首次入选国际科技交流项目

2024年,镇海中学“科技新苗”项目代表宁波首次入选2024日本樱花国际科技交流项目,2名镇海中学新苗的青少年科创赛金奖项目入选第七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展示并登上热搜。2015年起,宁波启动实施“科技新苗”培养计划,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科技创新拔尖后备人才。该计划获得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10余所高校院所大力支持,全市20多所普通高中积极参与,推动了与亚洲各国学生及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交流。
五、宁波高新区综合排名首次跻身全国前十

2024年12月23日,工信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宁波高新区在全国178家高新区中排名第10,首次跻身全国前十。宁波高新区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青年人才集聚地,集聚了全市1/3的重点研发机构、2/3的检测认证机构和1/2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贡献了全市1/9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5家,集聚拔尖人才超300名,2024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8.62%。
六、部署扩容百亿天使基金,助力“硬科技”崛起

2024年,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部署——计划3至5年内将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扩容至百亿级,新增签约种子直投初创企业约100家,构建“股、债、贷、保、担”协同联动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该基金将充分吸收财政、国资、金融、民间资本等参与,采用种子直投、天使子基金等投资运作模式,探索“拨投结合”投资方式,坚持投早投小投新投硬科技,发展耐心资本、长期资本。
七、建所二十载,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交出高分答卷

2024年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建所二十周年。20年来,在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大力支持下,宁波材料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先后建成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中国科学院、省级科研平台30个,集聚科研人员近千名、院士8名;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万余篇,研发出弹性铁电材料、“化学剪刀”等世界前沿科学成果,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48款关键产品应用于重要型号装备;仿生蒙皮材料、大尺寸单晶金刚石等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连续10年专利授权量全国科研机构排名前10;扎根宁波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服务、支撑宁波企业600多家,2024年推出百项专利免费许可服务宁波企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同时,我市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战略合作,举办“浙里好成果”发布会暨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走进宁波活动,推进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在甬落地转化。
八、浙江唯一,江丰电子引领“2024新质生产力”年度典范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溅射靶材:二十年坚守,让半导体核心材料‘溅射’出中国制造的光芒”案例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新质生产力年度案例”(全国10个),系浙江唯一。扎根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二十年来,江丰电子把曾被“卡脖子”的短板,打造成了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长板,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九、甬江实验室参研,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陶瓷室温拉伸塑性

北京科技大学、甬江实验室研究员陈克新团队联合北京工业大学王金淑教授、香港大学黄明欣教授团队首次实现了陶瓷的室温拉伸塑性,陶瓷拉伸延伸率可达39.9%,强度约为2.3GPa,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研究团队首创“借位错”策略:通过在钼金属与氧化镧陶瓷之间构建一种有序结合界面,显著降低金属位错“传递”进陶瓷内部所需的能量,从而使陶瓷可以源源不断地向金属“借”位错,实现在室温下陶瓷内位错的大量增殖和滑移,在相同变形量后陶瓷内位错密度与金属内位错密度值相当,从而实现陶瓷像金属一样的拉伸塑性。
十、高校名企双向奔赴,互聘“科技副总”“产业教授”

2024年9月,我市发布《宁波市深化“科技副总”工作实施方案》《宁波市深化“产业教授”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科技副总”“产业教授”选聘工作,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人才流动、技术合作,推进教科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制度是市委人才科技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计划到2027年全市将择优遴选“科技副总”300名左右,选派“产业教授”200名左右。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