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坚守生命防线的她 下班回家路上想着想着就笑了
2025-03-08 07:18:0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丁慧青(右)在手术中。

“患者胎盘早剥,要马上手术”“21床宫外孕,需要紧急处理”“赶紧做个胎心监护”……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主任丁慧青从医30年,几乎每一天都和危重孕产妇打交道,承受着很大压力。她说,从医院散步回家的那段路特别解压,经常走着走着就笑了,而职业成就感是压力最好的泄压阀。

13分钟“抢”回宝宝 抢救成功率100%

作为宁波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宁大一院产科承担了宁波的危急重及疑难产妇救治工作。作为学科带头人,丁慧青说已经习惯了用生死时速来确保母婴平安。

家住奉化的薛女士4年前找丁慧青顺产了大宝。这次怀上二胎后,她早早和丁慧青“预约”。孕期,薛女士原本直径1厘米的子宫肌瘤逐渐增大到8厘米,丁慧青将她拉进了自己建的准妈妈随访微信群。两个微信群里,有600多个和薛女士类似的特殊孕妈。

在丁慧青的护航下,薛女士孕期挺顺利的,她希望等孕40周时通过催生顺产宝宝,再通过手术切除子宫肌瘤。可是,孕36周时,薛女士发现“宝宝好像没怎么在动”,她把这一信息发到了微信群。丁慧青叮嘱她,尽快到附近医院做个胎心监护,再把检查报告发过来。检查报告显示宝宝胎心率正常,丁慧青却让薛女士尽快来医院。

“她一到诊室,我就给她开好单子复查胎心。一看报告,我发现胎动反应不好。跟她说,考虑胎盘早剥风险,来不及做B超了,要马上剖宫产。当时,她就哭了,说要等到40周顺产。”丁慧青一边以最通俗的语言劝解——“胎动异常是宝宝发出的危险信号,一定要快!”她紧急启动急危重孕产妇应急预案,并让门诊的患者稍等会儿。

丁慧青和同事推着薛女士就往手术室赶,胎儿的心跳越来越快,所有操作都按最快的速度进行……

“哇!”几分钟后,宝宝呱呱坠地。这时,距丁慧青拿到胎心监护报告才过去了13分钟。

“术中发现,胎盘剥离面已达50%,属于重度胎盘早剥。胎盘剥离,意味着胎儿氧气和能量物质的供应终止。”丁慧青心有余悸地说,当时,胎儿面色已经有些发紫。如果再晚一会儿,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丁慧青身上发生,她承受的压力不言而喻。从医30年,丁慧青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赢得了无数患者的爱戴和信赖,很多高危产妇慕名而来。2024年,宁大一院年分娩量6900多例,近九成产妇有合并症,危重孕产妇占23%,抢救成功率100%!

直到下了手术台才觉得累 成就感是最好的“泄压阀”

工作30年来,连续值班48小时,连做10多台手术,这种超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丁慧青早已习以为常。每当大家心疼地劝她多休息一会时,她总是说:“患者来了,就是相信我们。累点不怕,母婴平安就好。”

2015年9月28日,她连续做了8台手术,手术间歇期实在撑不住了,便疲倦地坐在地上吸氧,这一幕被同事拍下并迅速传遍微信圈,还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

丁慧青说,这其实是很多医生的常态,很多医生都有一个特殊体质——在手术台上不知道累,下来了,才觉得累。现在,她每周仍有两天是手术日,还在3个院区开设了6个时段的门诊。

平时怎么解压呢?丁慧青说,手术日散步回家是她特有的解压方法。“一天做了10来台手术,下了手术台,换衣服的时候,腰酸背痛,身体很累,压力也大。我就会选择散步回家,看路上行色匆匆的人,看路旁的风景。走着走着,自然会想起当天做的手术。特别是想到,碰到了哪个突发情况,当时怎么解决的,下次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想着想着,就会笑出来。走40分钟到家里,压力也都在路上排解了。”

作为学科带头人,怎么帮助科室的年轻人解压呢?

丁慧青会和年轻医生说起自己的感受:“我也是一路从‘小医生’过来的,当医生,就是需要多付出、多训练、多积累的行业。工作中的成就感是最好的‘泄压阀’。”

每当团队来了新人,丁慧青总会建议他们:“先定3年、5年的小目标,要在临床、科研上达到什么目标。实现每个小目标,都有助于提振职业成就感,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患者的认可和口碑则是丁慧青最看重的“职业成就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感谢丁慧青,有一位曾多次流产的宝妈在平安生产后,特地给孩子取名“青恩”。这位宝妈说:“没有您的鼓励和帮助,我就没有这个孩子。您的笑容是那么温柔那么温暖且充满力量。我不知道怎么感谢您,只能用孩子的命名来表达对您的感谢。”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庞赟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坚守生命防线的她 下班回家路上想着想着就笑了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3-08 07:18:02

丁慧青(右)在手术中。

“患者胎盘早剥,要马上手术”“21床宫外孕,需要紧急处理”“赶紧做个胎心监护”……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主任丁慧青从医30年,几乎每一天都和危重孕产妇打交道,承受着很大压力。她说,从医院散步回家的那段路特别解压,经常走着走着就笑了,而职业成就感是压力最好的泄压阀。

13分钟“抢”回宝宝 抢救成功率100%

作为宁波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宁大一院产科承担了宁波的危急重及疑难产妇救治工作。作为学科带头人,丁慧青说已经习惯了用生死时速来确保母婴平安。

家住奉化的薛女士4年前找丁慧青顺产了大宝。这次怀上二胎后,她早早和丁慧青“预约”。孕期,薛女士原本直径1厘米的子宫肌瘤逐渐增大到8厘米,丁慧青将她拉进了自己建的准妈妈随访微信群。两个微信群里,有600多个和薛女士类似的特殊孕妈。

在丁慧青的护航下,薛女士孕期挺顺利的,她希望等孕40周时通过催生顺产宝宝,再通过手术切除子宫肌瘤。可是,孕36周时,薛女士发现“宝宝好像没怎么在动”,她把这一信息发到了微信群。丁慧青叮嘱她,尽快到附近医院做个胎心监护,再把检查报告发过来。检查报告显示宝宝胎心率正常,丁慧青却让薛女士尽快来医院。

“她一到诊室,我就给她开好单子复查胎心。一看报告,我发现胎动反应不好。跟她说,考虑胎盘早剥风险,来不及做B超了,要马上剖宫产。当时,她就哭了,说要等到40周顺产。”丁慧青一边以最通俗的语言劝解——“胎动异常是宝宝发出的危险信号,一定要快!”她紧急启动急危重孕产妇应急预案,并让门诊的患者稍等会儿。

丁慧青和同事推着薛女士就往手术室赶,胎儿的心跳越来越快,所有操作都按最快的速度进行……

“哇!”几分钟后,宝宝呱呱坠地。这时,距丁慧青拿到胎心监护报告才过去了13分钟。

“术中发现,胎盘剥离面已达50%,属于重度胎盘早剥。胎盘剥离,意味着胎儿氧气和能量物质的供应终止。”丁慧青心有余悸地说,当时,胎儿面色已经有些发紫。如果再晚一会儿,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丁慧青身上发生,她承受的压力不言而喻。从医30年,丁慧青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赢得了无数患者的爱戴和信赖,很多高危产妇慕名而来。2024年,宁大一院年分娩量6900多例,近九成产妇有合并症,危重孕产妇占23%,抢救成功率100%!

直到下了手术台才觉得累 成就感是最好的“泄压阀”

工作30年来,连续值班48小时,连做10多台手术,这种超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丁慧青早已习以为常。每当大家心疼地劝她多休息一会时,她总是说:“患者来了,就是相信我们。累点不怕,母婴平安就好。”

2015年9月28日,她连续做了8台手术,手术间歇期实在撑不住了,便疲倦地坐在地上吸氧,这一幕被同事拍下并迅速传遍微信圈,还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

丁慧青说,这其实是很多医生的常态,很多医生都有一个特殊体质——在手术台上不知道累,下来了,才觉得累。现在,她每周仍有两天是手术日,还在3个院区开设了6个时段的门诊。

平时怎么解压呢?丁慧青说,手术日散步回家是她特有的解压方法。“一天做了10来台手术,下了手术台,换衣服的时候,腰酸背痛,身体很累,压力也大。我就会选择散步回家,看路上行色匆匆的人,看路旁的风景。走着走着,自然会想起当天做的手术。特别是想到,碰到了哪个突发情况,当时怎么解决的,下次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想着想着,就会笑出来。走40分钟到家里,压力也都在路上排解了。”

作为学科带头人,怎么帮助科室的年轻人解压呢?

丁慧青会和年轻医生说起自己的感受:“我也是一路从‘小医生’过来的,当医生,就是需要多付出、多训练、多积累的行业。工作中的成就感是最好的‘泄压阀’。”

每当团队来了新人,丁慧青总会建议他们:“先定3年、5年的小目标,要在临床、科研上达到什么目标。实现每个小目标,都有助于提振职业成就感,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患者的认可和口碑则是丁慧青最看重的“职业成就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感谢丁慧青,有一位曾多次流产的宝妈在平安生产后,特地给孩子取名“青恩”。这位宝妈说:“没有您的鼓励和帮助,我就没有这个孩子。您的笑容是那么温柔那么温暖且充满力量。我不知道怎么感谢您,只能用孩子的命名来表达对您的感谢。”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庞赟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