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接连出现几个“恐怖”的电诈案例——受害人听“客服”指令打开“屏幕共享”后,手机便不受自己控制了,无法进行任何操作且能阻止所有来电,接着便在背后开始疯狂转账……
这就是电诈中“屏幕共享”的危害性——能悄悄偷走受害人的积蓄。这种最早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的手段,如今技术“迭代”且呈扩散趋势。
3月11日,鄞州公安分局接到市民李女士(化姓)报警。她称自己遭遇到“恐怖”一幕——手机被骗子远程控制了。事情是这样的:当天上午,她接到一个自称是抖音“客服”的人打来的电话。李女士信以为真,听“客服”指令操作后,点击对方发来的网址,下载了涉诈的“中国银联会议”App。“系统随后跳出一个页面,‘客服’给了我一个数字,让我填进去。之后,我的手机就黑屏了,显示‘正在连接公司,请勿触摸手机,以防信息全部丢失’。”李女士说,等屏幕恢复时,她突然发现手机里多了一堆手机银行App。随后,“客服”就让她一个一个地登录。
李女士说,之后她的手机时不时黑屏,且每次黑屏时还要她人脸识别及输入支付密码。最后一次黑屏持续了近20分钟,她想关机都关不了。等手机再次恢复时,她发现自己微信里的3万多元被转移走了。
无独有偶,江北的唐女士(化姓)上周接到一个FaceTime视频电话。对方自称“宁波市公安局经济侦查支队民警”,声称其涉嫌“洗钱”,需配合调查。起初唐女士没理他,结果对方二次来电,并给出一系列“证据”。就这样唐女士掉入了诈骗的“坑”。接下来就是“屏幕共享”一开,“机”不由主。骗子要求她将微信及支付宝中的钱全部转到银行卡里。此时所有手机端的操作均已通过。“屏幕共享”暴露在骗子的监控下,当事人部分银行卡账号、密码及验证码已被窃取。钱包已处于“不设防”状态。
“我们收到涉诈高危预警后,立即联系受害人。但唐女士的电话怎么也打不通,后来才知道她的手机被骗子设置成‘勿扰模式’了,限制来电呼入。”反诈民警说,他们转而联系受害人丈夫,告知情况并请他先行劝阻。
等唐女士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后,赶紧查看银行账户,发现卡内有多笔未知转账。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发现在“屏幕共享”期间,骗子操控她的手机,从某银行转出4笔资金。此外,骗子还修改了她另外的银行卡密码并转账12笔。
民警为此提醒广大市民,陌生人给的链接不要随意点击,更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App,它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涉诈软件。
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顾蔚 何嘉莹 葛思彤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