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意大利女孩“闯”入中国家庭 沉浸式解锁文化密码
2025-03-27 07:1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安娜和余捷副教授家人一起体验做汤圆。

  当意大利女孩安娜(Anna Luna Hassler)用宁波方言说出“汤圆”时,围坐在餐桌旁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信息系统副教授余捷一家笑着鼓起掌来。

  作为宁诺“国际交换生寄宿家庭项目”的首位参与者,这名来自帕尔玛大学的女孩在短短几个月内,从“游客”视角跳脱,成为了中国家庭的一员。

  面对每年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国际交换生,如何让短期停留的他们触摸到中国文化的肌理、真正融入中国?本学期,宁诺开创性地以“家庭”为切口,让国际交换生深度融入中国家庭生活——从晚间三代人的散步到参与传统节庆,文化认知被拆解为无数个具象且生动的瞬间。

  这不仅是宁诺推动国际交流的一个缩影,更在细微处展现了文化交流的温情力量。

  一场跨越亚平宁与江南的“对话”

  “原来年糕是用大米做的,而且能跟海鲜、蔬菜搭配,做出不同的风味。”对安娜而言,这段经历远超预期。2024年9月,安娜初到中国时,对这片土地的印象仅停留在著名的长城和故宫,而与中国家庭共同生活的日子,让她看到了更鲜活的中国。

  “最难忘的是元宵节,全家人一起做甜汤圆、逛灯会、共进晚餐,连爷爷奶奶和堂兄妹也都来相聚。在意大利,只有圣诞节等一些特殊时刻才会如此热闹,而在中国,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感慨道。

  余捷一家的生活节奏也因安娜的到来而悄然改变。

  为了让安娜感受“家的味道”,余捷一家开始探索意大利饮食,尝试融合中意风味,餐桌话题也从宁波本地景点延伸到中意教育差异、文化习俗和社会现象。“我们发现意大利的教育更注重个性化,而中国家庭对学业规划非常重视。”安娜说,“这种深入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也意识到文化差异背后是同样的爱与期待。”

  最让她感到惊喜的是,这段经历让她与中国家庭建立了深厚友谊。“回国后,我一定会跟朋友和家人分享这段特别的经历和从中学到的一切,并且希望他们也有机会体验。”

  对寄宿家庭而言,这次经历同样意义深远。

  “文化交流中最有趣的部分在于发现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似。比如谈到节日,中国有春节,我们会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烟花;而在安娜的家乡,独特的狂欢节上,则有大型游行和化妆派对。”余捷说,不管是分享传统、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还是讨论生活的不同观点,都真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安娜。

  开放与包容,让世界“零距离”

  “课堂学习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体验。”宁诺合作与创新副校长张毓隆(Alain Chong)教授直言,许多国际交换生真心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不仅仅是作为访客,而是融入这里的日常生活,然而中国文化极其丰富多样,仅通过校园学习是不够的,“通过与当地家庭共度时光,学生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真正加强文化理解。”

  在张毓隆教授看来,这种跨国家庭间的可持续联结尤为重要,因为它能让国际学生发自内心地成为“文化传播大使”。“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个人经历——它促进了更大范围的理解与合作。比如安娜提到中国家庭的凝聚力,这会让更多人理解东方文化中的温暖与力量。”

  未来,学校计划让更多国际学生能参与本地家庭的日常,并加入更多元素,如烹饪当地美食、周末短途旅行等。对于有意接待国际学生的家庭,余捷的建议朴实却深刻:“保持开放包容心态,从一顿饭、一次聊天开始。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习惯,尊重差异,才能发现共鸣。”

  “我非常喜欢中国,现在也在学习中文。希望将来能继续保持与这里的联系。”正如安娜所说:“文化不是用来比较的,是用来分享的。”当意大利的俏皮话遇上中国的绕口令,当江南的年糕与地中海的潘妮托尼(Panettone)蛋糕出现在同一张餐桌上,文化的边界悄然消融,留下的是理解与友谊的种子。

  宁波晚报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周婉军 文/摄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意大利女孩“闯”入中国家庭 沉浸式解锁文化密码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3-27 07:11:00

安娜和余捷副教授家人一起体验做汤圆。

  当意大利女孩安娜(Anna Luna Hassler)用宁波方言说出“汤圆”时,围坐在餐桌旁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信息系统副教授余捷一家笑着鼓起掌来。

  作为宁诺“国际交换生寄宿家庭项目”的首位参与者,这名来自帕尔玛大学的女孩在短短几个月内,从“游客”视角跳脱,成为了中国家庭的一员。

  面对每年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国际交换生,如何让短期停留的他们触摸到中国文化的肌理、真正融入中国?本学期,宁诺开创性地以“家庭”为切口,让国际交换生深度融入中国家庭生活——从晚间三代人的散步到参与传统节庆,文化认知被拆解为无数个具象且生动的瞬间。

  这不仅是宁诺推动国际交流的一个缩影,更在细微处展现了文化交流的温情力量。

  一场跨越亚平宁与江南的“对话”

  “原来年糕是用大米做的,而且能跟海鲜、蔬菜搭配,做出不同的风味。”对安娜而言,这段经历远超预期。2024年9月,安娜初到中国时,对这片土地的印象仅停留在著名的长城和故宫,而与中国家庭共同生活的日子,让她看到了更鲜活的中国。

  “最难忘的是元宵节,全家人一起做甜汤圆、逛灯会、共进晚餐,连爷爷奶奶和堂兄妹也都来相聚。在意大利,只有圣诞节等一些特殊时刻才会如此热闹,而在中国,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感慨道。

  余捷一家的生活节奏也因安娜的到来而悄然改变。

  为了让安娜感受“家的味道”,余捷一家开始探索意大利饮食,尝试融合中意风味,餐桌话题也从宁波本地景点延伸到中意教育差异、文化习俗和社会现象。“我们发现意大利的教育更注重个性化,而中国家庭对学业规划非常重视。”安娜说,“这种深入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也意识到文化差异背后是同样的爱与期待。”

  最让她感到惊喜的是,这段经历让她与中国家庭建立了深厚友谊。“回国后,我一定会跟朋友和家人分享这段特别的经历和从中学到的一切,并且希望他们也有机会体验。”

  对寄宿家庭而言,这次经历同样意义深远。

  “文化交流中最有趣的部分在于发现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似。比如谈到节日,中国有春节,我们会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烟花;而在安娜的家乡,独特的狂欢节上,则有大型游行和化妆派对。”余捷说,不管是分享传统、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还是讨论生活的不同观点,都真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安娜。

  开放与包容,让世界“零距离”

  “课堂学习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体验。”宁诺合作与创新副校长张毓隆(Alain Chong)教授直言,许多国际交换生真心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不仅仅是作为访客,而是融入这里的日常生活,然而中国文化极其丰富多样,仅通过校园学习是不够的,“通过与当地家庭共度时光,学生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真正加强文化理解。”

  在张毓隆教授看来,这种跨国家庭间的可持续联结尤为重要,因为它能让国际学生发自内心地成为“文化传播大使”。“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个人经历——它促进了更大范围的理解与合作。比如安娜提到中国家庭的凝聚力,这会让更多人理解东方文化中的温暖与力量。”

  未来,学校计划让更多国际学生能参与本地家庭的日常,并加入更多元素,如烹饪当地美食、周末短途旅行等。对于有意接待国际学生的家庭,余捷的建议朴实却深刻:“保持开放包容心态,从一顿饭、一次聊天开始。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习惯,尊重差异,才能发现共鸣。”

  “我非常喜欢中国,现在也在学习中文。希望将来能继续保持与这里的联系。”正如安娜所说:“文化不是用来比较的,是用来分享的。”当意大利的俏皮话遇上中国的绕口令,当江南的年糕与地中海的潘妮托尼(Panettone)蛋糕出现在同一张餐桌上,文化的边界悄然消融,留下的是理解与友谊的种子。

  宁波晚报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周婉军 文/摄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