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鸿生资料图。
刘鸿生,人称“火柴大王”,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民族工业先驱。国家危难之际,他以实际行动彰显中国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小小火柴,聚合民族工业的希望之火。
3月26日,“百年薪火永相传──刘鸿生与民族火柴工业”展在宁波帮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开展。展览通过“起点:实业救国之梦”“辉煌:创建火柴帝国”“坚守:拳拳赤子心”三个篇章,回顾实业巨子刘鸿生的工业征途,展现了他超凡的商业智慧与深厚的爱国心、桑梓情。
“大中华”火柴:点亮大半个中国
刘鸿生(1888-1956),浙江定海人(今属舟山),他亲手创立的大中华火柴公司,是近代中国火柴工业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企业。
展览的第一、第二篇章,讲述的是刘鸿生创办企业的过程。
19世纪后半叶,“洋火”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瑞典“凤凰牌”火柴和日商“猴牌”火柴大行其道。目睹民族工业艰难求生的景象,实业救国的理想在刘鸿生心中萌发。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国人“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情绪高涨。顺应这一时代大潮,1920年1月,刘鸿生创办的第一家华商鸿生火柴公司在苏州成立。他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生产的火柴质量好、价格略低,一经上市就大获好评,迅速扩大了销路。
1928年,瑞典“洋火”为打击中国民族火柴工业,低价倾销,许多火柴厂受到重创。刘鸿生认识到,只有同行协作、联手抗衡,才是唯一出路。在他的推动下,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成立;1930年7月,苏州鸿生火柴、上海荧昌火柴和周浦中华火柴三家公司合并为“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刘鸿生亲任总经理。
此后,大中华火柴公司又陆续合并了九江裕生、汉口燮昌、芜湖大昌以及杭州光华等火柴企业,年产火柴高达15万箱,约占华中地区火柴总产量的一半。刘鸿生以“中华”之名点亮了大半个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火柴大王”,彻底终结了“洋火”在中国垄断多年的命运。

展览现场。
参与世博,振兴国货
1932年,美国筹划举办芝加哥世博会,民国政府积极响应,专门成立“筹备委员会”。考虑到大中华火柴的卓越品质与代表民族品牌之荣耀,筹委会多次联络大中华公司商讨展品征集事宜。与“洋火”缠斗多年的刘鸿生意识到这是“国货出海”、提振民族工业声量的契机,欣然决定要做这次世博会的“闯海人”。
1933年5月,在刘鸿生的大力推动下,大中华旗下火柴品牌“组团出海”,名烟、金鸡、金鼠、仙鹤、五蝠等各色火花,在芝加哥世博会上竞相辉映。发火灵敏迅速的火柴,以及蕴含“中国范儿”的火花设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刘鸿生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早在1929年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成立之际,他就亲自率领请愿代表团赴南京,向国民政府工商部呈递请愿书,要求国民政府提高“洋火”进口税,降低国货火柴的税赋、运费。历经近百年时光,字迹仍清晰可辨的文稿,浸满了爱国实业家渴望守护民族工业的满腔热忱。
展品中,还有一件大中华火柴公司火花上明确写着“爱国同胞请用国货”字样,穿透时空,满载时代的隐痛与决心。

大中华火柴公司宝塔牌火柴。
“暖男”的赤子情怀
展览的第三部分,讲述的是刘鸿生的坚守与赤子情怀。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刘鸿生的许多企业被日本人占领,被迫避居香港。他在香港重整旗鼓,创建了“大中国”“九龙”等品牌火柴。为积蓄抗战力量,他还在大后方建立工业基地,创建中国毛纺织厂、贵州水泥厂等,为全面抗战提供支持。
为解决战时火柴原料供应被中断的问题,他在重庆创办我国第一家火柴原料厂——中国火柴原料厂股份有限公司,彻底改变了火柴原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刘鸿生在新中国的邀请下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刘鸿生将刘氏企业西北羊毛厂出品的纯羊毛衫1000件捐献给国家,供前方战士御寒。他在每件毛衣口袋中都装上给志愿军战士的慰问信,足见其“暖男”般的细密心思和拳拳赤子之情。不久,刘鸿生受到前线捷报鼓舞,还在工商界中带头捐献了飞机、大炮。
1956年初,作为第一批申请“公私合营”的民族企业家,刘鸿生将他价值2000余万元的企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为祖国“发光发热”竭尽终生。
展厅中,当我们凝视那一根根承载民族工业记忆的火柴,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长河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那些泛黄的火花商标上跳动的民族图腾,那些斑驳的信函里见证的商战传奇,诉说着刘鸿生用实业铸就的铮铮脊梁,诠释着企业家精神的真谛。
据了解,此次展览得到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藏家李涌金先生及其家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宁波帮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擦亮属于这个时代的火花,让历史的光焰照亮前路,让“实业报国、创新图强”的火种永续相传,或许是这个展览给观众最炽热的启示。
展览将持续到6月20日。
宁波晚报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杨扬 文/摄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