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闻儒根先生后人及亲属的见证下,“爱乡楷模——闻儒根陈列纪念馆”在海曙区档案馆开馆。
闻儒根先生是在港宁波籍企业家、浙江省“爱乡楷模”,也是20世纪80年代最早一批捐建家乡的企业家代表。
当天,闻儒根先生的儿子闻瑞祥、闻嘉祥,女儿闻琴飞、闻霞飞及其亲属共12人从中国香港、瑞士等地赶来聚首。闻瑞祥在场表示:“父亲早年背井离乡、闯荡天下,始终记得自己的根在宁波。他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不要浪费,做生意一定要讲信用。起先我们不晓得父亲在干什么,也不晓得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后来我们才晓得,这是他爱国爱乡精神的传递。”

香港永联行公司手表。
尽其所能捐建家乡
1920年,闻儒根出生在海曙樟村一个小商人家庭,其父亲闻邵麟曾在宁波开设“闻裕顺”烟纸店。
1950年,闻儒根赴港经商,1953年开设香港永联行贸易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主营手表。其生前曾担任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顾问、浙江省政协委员等职,1995年,获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1997年获浙江省“爱乡楷模”称号,2002年与世长辞。
在宁波籍企业家中,闻儒根的产业版图不算很大,但这位一生俭朴的老先生,却倾其所有,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早一批向家乡捐资建设的企业家之一,并立身为范,在事实上成为海内外宁波籍人士返乡资助公益事业的引路人。
有数据统计,闻儒根先生在浙江、上海、广西等地捐建的学校、幼儿园、福利院等项目有60多个,捐资总额超过150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海曙籍企业家周鸣山、朱善佐、应圣瑞、叶葆青等人,也纷纷回乡捐资兴学、兴办实业。

宁波闻裕顺幼儿园大楼(系闻儒根捐赠海曙区大沙泥街旧居所建)
甬城教育医疗事业受益至今
闻儒根先生首次返乡是在1982年,当时的宁波可以说百业待兴。
闻老觉得,要搞好教育才能兴国,希望家乡的孩子有书读,这样才会有出息,很快决定出资30万元在家乡捐建学校。但他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现金,就决定捐出3000块手表,以100元一块的价格售卖,造就“一箩筐手表建一所学校”的美谈。
1985年4月,闻儒根在家乡的首个捐资教育项目——樟村中学“邵麟实验图书大楼”、首个医疗项目——樟村医院住院大楼落成,让家乡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海曙区章水镇樟村村党总支副书记闻华良昨天在座谈会上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樟村人,我在樟村中学读过书,也在樟村医院就过医,可以说是闻先生心系桑梓、回报故里的直接受益者,欢迎闻先生的家人多回家乡看看。”
后来,闻儒根先生捐建了四眼碶小学闻儒根教学楼(他早年在宁波四眼碶小学就读),还将大沙泥街109号的老房子捐建成立幼儿园,亦即1986年12月落成的宁波闻裕顺幼儿园。
闻裕顺幼儿园园长李江美表示:“在海曙区教育局的支持下,这些年我们不负所托,把闻先生捐建的一所6个班级、辐射180户家庭的幼儿园,变成一个大的教育集团,辐射3个街道、1080名儿童,把闻先生的义举发扬光大。”
馆藏档案活化利用
闻儒根的个人档案,是海曙区档案馆所藏宁波籍企业家档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个人档案全宗号为136,包括800余张照片和300余件实物。
昨日开馆的“爱乡楷模——闻儒根陈列纪念馆”位于海曙区档案馆4楼,由该馆与海曙区委统战部联合打造。展陈充分利用馆藏档案,围绕“赴港创业 叶落归根”“桑梓情深 慷慨助学”“敬老爱亲 诚送温暖”“携手同乡 共建家园”“爱国齐家 永远怀念”五个方面,通过近300幅照片、60件画册、证书、奖状等实物以及10多件视频资料,展示闻儒根先生的桑梓深情。
海曙区档案馆负责人表示,该展厅的建成,旨在活化利用档案资料,进一步弘扬祖籍宁波的爱国人士“爱国爱乡、创新创业、向上向善、开放开明”的优良传统,发扬其家国情怀和爱乡理念。当天,闻儒根先生的后人及亲属观看了展览,对海曙区档案馆的支持表示肯定。
据了解,近年来,海曙区档案馆与海曙区委统战部、海曙区教育局等多部门联动,积极与祖籍宁波的爱国人士的后人互动,广泛征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通过讲好他们的故事,弘扬其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的文化基因和爱国爱乡精神,推动其事迹广泛宣传,汇聚成共建家乡的力量。
宁波晚报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周文娟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