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甬马1号”马铃薯 一年产三季 亩均效益破万元
2025-04-23 06:54:49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眼下,在海曙区鄞江镇的伟良家庭农场大棚内,一场“马铃薯丰收竞速赛”正火热上演——农场主李伟良弓着腰,手中锄头利落起落,身后五六名帮工紧随节奏,翻土、提藤、拾薯,一气呵成。

随着肥绿藤蔓应声掀起,一簇簇嫩黄饱满的马铃薯破土而出。望着满地的“金豆豆”,李伟良抹了把汗笑道:“挖的速度赶不上订单的速度!”

李伟良种植的马铃薯,是宁波市农科院薯类专家王芳团队精心选育的“甬马1号”。它因口感绵密醇厚、个体小巧等优势,成为众多餐饮店和销售商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从今年1月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分批采收,市场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4元至5元,亩均效益突破万元大关。”李伟良自豪地说。相较于常规5月采收的本地马铃薯,这批早春马铃薯无疑创造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王芳透露,依托大棚设施种植技术,配搭“甬马1号”等优良品种,马铃薯种植实现了一年三季生产、春秋冬三季接力上市,比传统种植模式多出一季,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在另一个大棚里,马铃薯试验田整齐排列,一块块颜色各异的标牌插在田间。这里藏着更多的马铃薯“芯片”——表皮红润似晚霞的彩色马铃薯、薯肉深黄明亮的“甬马77”……30余个新品种正在孕育下一代“明星薯”。

“‘甬马77’抗晚疫病特性突出,已进入植物新品种权申报阶段。”王芳轻抚试验田中的植株,眼中满是期待。

专家团队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与技术指导,农户则及时反馈田间数据,深度参与品种优化。多年来,李伟良不仅熟练掌握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还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积极参与品种筛选。

“哪个品种卖相好、耐储运,我们最有发言权!”如今,伟良家庭农场的土豆产量与品质双提升,在市场上赢得良好口碑,每年都吸引众多农户前来参观学习。

“农民不能只当‘执行者’,更要成为‘创新合伙人’。”王芳说,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的新情况,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方向,促进农业技术的针对性创新,同时,科研人员也能将先进技术和理念传递给农民。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伙人”互动模式,将持续推动宁波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戎美容 通讯员 王凯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甬马1号”马铃薯 一年产三季 亩均效益破万元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4-23 06:54:49

眼下,在海曙区鄞江镇的伟良家庭农场大棚内,一场“马铃薯丰收竞速赛”正火热上演——农场主李伟良弓着腰,手中锄头利落起落,身后五六名帮工紧随节奏,翻土、提藤、拾薯,一气呵成。

随着肥绿藤蔓应声掀起,一簇簇嫩黄饱满的马铃薯破土而出。望着满地的“金豆豆”,李伟良抹了把汗笑道:“挖的速度赶不上订单的速度!”

李伟良种植的马铃薯,是宁波市农科院薯类专家王芳团队精心选育的“甬马1号”。它因口感绵密醇厚、个体小巧等优势,成为众多餐饮店和销售商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从今年1月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分批采收,市场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4元至5元,亩均效益突破万元大关。”李伟良自豪地说。相较于常规5月采收的本地马铃薯,这批早春马铃薯无疑创造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王芳透露,依托大棚设施种植技术,配搭“甬马1号”等优良品种,马铃薯种植实现了一年三季生产、春秋冬三季接力上市,比传统种植模式多出一季,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在另一个大棚里,马铃薯试验田整齐排列,一块块颜色各异的标牌插在田间。这里藏着更多的马铃薯“芯片”——表皮红润似晚霞的彩色马铃薯、薯肉深黄明亮的“甬马77”……30余个新品种正在孕育下一代“明星薯”。

“‘甬马77’抗晚疫病特性突出,已进入植物新品种权申报阶段。”王芳轻抚试验田中的植株,眼中满是期待。

专家团队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与技术指导,农户则及时反馈田间数据,深度参与品种优化。多年来,李伟良不仅熟练掌握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还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积极参与品种筛选。

“哪个品种卖相好、耐储运,我们最有发言权!”如今,伟良家庭农场的土豆产量与品质双提升,在市场上赢得良好口碑,每年都吸引众多农户前来参观学习。

“农民不能只当‘执行者’,更要成为‘创新合伙人’。”王芳说,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的新情况,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方向,促进农业技术的针对性创新,同时,科研人员也能将先进技术和理念传递给农民。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伙人”互动模式,将持续推动宁波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戎美容 通讯员 王凯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