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建祥在讲座中。图源宁波图书馆
甬派客户端记者 周晓思
一座历经450年风雨的木质藏书楼,如何屹立不倒?被誉为宁波文化地标的天一阁,又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典籍与人文故事?
5月10日下午,宁波市社科联副主席(副院长)陈建祥做客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以“江浙图书半天下——从天一阁的书与人谈起”为题,带领现场百余名观众走进这座文化地标的精神内核,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讲座从天一阁的命名渊源展开。陈建祥揭秘两种说法:其一,阁名取自《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创始人范钦以此寄托以水克火、守护典籍的智慧祈愿;其二,源于范钦收藏的龙虎山天一池石刻,清代学者全祖望在《天一阁碑目录》中记载,范钦建阁时先凿水池,后集碑刻,其中“龙虎山天一池石刻”上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字样,成为阁名由来的另一佐证。两种说法交织,为天一阁蒙上神秘的文化面纱。

陈建祥讲述天一阁的命名渊源。
作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现有馆藏典籍30万卷,珍椠善本8万余册。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天一阁所藏善本数量名列全国第九,更有189部5493册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陈建祥重点解读阁中特色典藏,明代地方志、科举录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一阁现存271种地方志中,164种可称为海内孤本;379种明代科举录中,90%以上为孤本,占现存的八成以上。乾隆御赐的《古今图书集成》等“荣耀三宝”,王羲之、黄庭坚等名家碑帖书法,以及明代《永乐大典》残卷等海内珍本,共同构筑起“江浙图书半天下”的文化盛景。
“藏书楼的灵魂,在于人与书的千年对话。”陈建祥讲述范氏家族十三代接力守护藏书的传奇,从范钦建阁立规,到后代严守“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等铁律;更分享黄宗羲作为首位外姓登阁者,开启天一阁从“私家秘藏”走向“文化公器”的转折。
郭沫若题写的额联“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潘天寿手书的“南国书城”匾额,以及顾廷龙以钟鼎文撰写的“天一遗型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字字铭刻着天一阁的文化传承脉络。

天一阁西大门挂着郭沫若题写的额联“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潘天寿手书的“南国书城”匾额。天一阁博物院提供
谈及“天一阁的宝藏”,陈建祥着重介绍了堪称书法界国宝的镇馆之宝——神龙本《兰亭序》。天一阁所藏的丰坊刻神龙本《兰亭序》碑石艺术价值极高,是现存所有神龙本帖石的祖石,其价值无可估量。此外,陈建祥还如数家珍地介绍了最古老的宋刻本《名臣碑传琬琰之集》、明代《天圣令》抄本等稀世典籍;明州碑林173方古碑中,北宋《众乐亭诗刻》见证千年文脉。这些珍贵遗存,让听众惊叹于天一阁“藏书圣地”的深厚底蕴。

陈建祥讲述神龙本《兰亭序》。
作为天一讲堂·宁波社科讲坛“名人名典”系列的重磅内容,此次讲座以生动的讲述与珍贵的史料,让这座承载着江南文脉的古老藏书楼,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文化光芒。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