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记者 顾嘉懿/文 张培坚/摄
从去年9月至今,宁波庆安会馆修缮工程进度过半。如今,正利用江南湿热气候,进入灰塑修复基本收官,“漆作”全面进场的阶段。
5月21日,如火如荼的修缮现场迎来两位特殊的客人——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赵鹏,以及故宫博物院漆器文物保护与修复专家闵俊嵘。
“北京的故宫和宁波庆安会馆,正好处在中国大运河的两个端点上,同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年故宫一直在推进养心殿的研究性保护项目,有一些经验可以跟兄弟单位分享。”作为国内行业资深专家,赵鹏在现场竖起大拇指,“来看了之后,感觉你们做得比我想象的还好,你们对材料的重视、对原工艺的重视、对匠人的珍视,都挺让我感动的。”

赵鹏在拍摄庆安会馆雕刻细节。
一年中“上漆”最好的天气
5月21日,时晴时雨,天气湿热,对人的体感来说略有些闷,却是漆工们“出活”的大好天气。
“因为湿度够高,一上漆,马上就干了。”庆安会馆修缮工程漆作部分负责人郑士光的介绍,乍一听有些“反常识”,却引得闵俊嵘连连点头,“那是因为生漆中含有一种漆酶,它的活性,与生漆的干燥程度正相关。”
南方气候的湿热,充分满足漆酶的“氧化聚合”条件。一上漆,干得快,能够有效加快工程进度。闵俊嵘补充的“知识点”,让工程人员知其“所以然”,两厢结合,相得益彰。

郑士光(右二)介绍工艺细节。
作为故宫漆器专家,闵俊嵘平时的工作包含各种漆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包括修古琴、漆屏风等。
在谈及南北方漆艺不同时,他表示,“北方古建筑保护修复,很少在室外用到天然漆(即大漆),反倒是在宁波,有这样的气候条件和机会,直接把天然漆用在室外建筑上,这是非常难得的。”“中国的漆器工艺,南北方交流融合,若说区别,建筑外檐的髹饰工艺,北方多用油彩,而南方会直接用天然漆;内檐部分,南北方的材料工艺则是一样的。”

听取大殿修缮细节。
宁波,有一项国家级“非遗”,朱金漆木雕,在庆安会馆有很充分的展示。
当天,张延带队走上大殿区域的脚手架,察看整个庆安会馆朱金漆木雕的精华。“目前,我们正在对这些雕花木板所用朱金漆工艺材料做检测,为它们寻找最好的修复方案。”张延说。
对此,闵俊嵘表示,“朱金漆”是宁波对漆工艺专有的一种称呼。“其他地方,我们可能叫它朱漆描金、贴金,如果上面局部有罩漆,那就是‘金箔罩漆’。记录明代中国漆器制造技术的书籍《髹饰录》里,叫它‘罩金髹’。这些术语不一样,材料工艺是相通的。”

闵俊嵘拍摄朱金漆木雕细节。
闵俊嵘肯定说,庆安会馆的修缮能够尊重原有工艺,避免历史信息的丢失,“这种方式非常好,值得借鉴和推广”。既定的修复方案,正由漆工师傅们执行,目前看“效果不错”“色彩光泽都很好”,闵俊嵘说。
预防性保护策略获赞
赵鹏与闵俊嵘都是2004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已工作21年。
作为古建部副主任,赵鹏近年深度参与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负责其维修总方案的设计。“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封闭多年修缮的养心殿也将重新对外开放。”
在养心殿修缮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说该项目提出了“研究性保护”的理念,边修缮、边研究;过程中,关注建筑始建时期的样貌,也注意各个历史阶段对之进行的改动,注意保留历史叠层信息;他们还协同开展了多学科合作,围绕养心殿做了33个课题……

赵鹏分享经验。
多年前,赵鹏也曾来过庆安会馆,但印象不深。他从去年得知庆安会馆开始修缮以来,便一直保持着关注。
当天参观完后,他表示“做得很用心”“确实有好多亮点”,并称养心殿和庆安会馆,虽然所处地域不一样,修缮方式方法不一样,但修缮的精神、沿袭的方向是一致的,即“认真对待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态度,有特别相同的地方”。他听说庆安会馆后续会推出一份“预防性保护操作指南”,考虑到了修缮完成后续的问题,表示这种理念非常正确,“如果能落实,将无缝衔接修缮后的保养计划”。
此次修缮中,对于材料的重视,对原工艺的重视,对匠人的珍视,不同工种的划分,以及借助科技手段更好认知建筑的本体及其承载的价值的很多做法,“考虑问题很全面”,赵鹏说。

现场考察。
同时,他也结合国内乃至国际上的优秀案例,对施工日志、工程实录,以及结合未来开放需求如数字化展示,做好对照明、建筑功能布局的合理规划提出建议。他指出,意大利、日本、英国等国家在古建修缮方面的一些先进做法也值得借鉴和参考,为相关工作拓宽了思路。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院长林国聪表示,庆安会馆是晚清宁波代表性建筑,也是当时宁波建筑工艺的集大成。“本次工程在科学修缮的基础上,倡导研修并重、以修促传、技艺互鉴、公众参与,许多方式方法也是宁波的‘第一次’。”
据了解,接下来庆安会馆还将开展相关记忆征集活动,征集“历史使用人”等相关人群对庆安会馆的回忆;面向社区居民、学生群体开展研学等活动,提高大众在修缮工程中的“参与度”。
新闻多一点
全城搜寻“庆安记忆”启事
宁波三江口东岸,矗立着一座170余年历史的会馆建筑——庆安会馆,虽然面积不大,却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最高等级身份。
170年来,庆安会馆的“身份”几经变化,从宁波早期北号商帮聚会议事的场所,到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用于庆安小学、校办工厂、木行路小学……1997年,被政府收回修缮,2001年作为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重新开放。
漫长的岁月中,庆安会馆走出过许许多多的人,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些已消散在历史中,有些还流传在市井。恰逢2025年庆安会馆整体修缮,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庆安会馆的人物和记忆。
如果您曾在庆安会馆内学习、工作、劳作过,或拥有自己与庆安会馆不一般的记忆,欢迎联系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柯老师(手机/微信:18368408310,烦请工作时间联系),讲出属于您的故事。
征集时间:首轮征集时间为即日起至6月30日,视征集情况开展后期征集。
征集内容:与庆安会馆相关的故事、记忆、人物,如您有相关的照片、票证等实物佐证更好。
征集方式:以口述采访、视频录制为主。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