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乡村实践、就业和创业。今年,鄞州区已在全区建立13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打造了一批平台,开辟了100多个岗位,目前已吸引80余名青年加入。青年入乡实践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大学一毕业,就到乡村逐梦
7月2日,烈日炎炎,鄞州区咸祥镇芦浦村新打造的“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正在紧张施工。今年刚加入该村实践的青年童佳岳,正与工人师傅交流施工意见。
童佳岳是一名00后,今年3月来到芦浦村时,他还是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在校生。“还没毕业就来到乡村实践,是因为热爱乡村,想尽早适应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童佳岳说,6月份一毕业,他便正式驻村,开启了“乡创”生涯。
芦浦村古树参天,古道溪流风光旖旎。去年启动乡村运营后,该村的一系列乡村IP被逐步激活。芦浦村青年入乡计划传到校园,童佳岳报了名。
进入乡村后,童佳岳发挥土木工程专业特长,利用山脚边角地块,为古道徒步项目设计打造了极富创意的“小确幸”茶歇空间。他还参与执行了“海峡两岸摄影家走进芦浦”活动。眼下,他又忙于“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的设计与改造。
乡村运营并非易事,需要懂经营、会策划、善沟通、能吃苦……想运营好乡村需要成为一名“六边形战士”,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为了助农卖虾,我经常顶着烈日跑虾塘了解养殖生产情况,差点中暑,人也晒黑了不少。”童佳岳说。
“生活方面的话,城市里会更方便一点,乡村里的生活相对单调一些,影院、酒吧什么的,都是没有的。”童佳岳说,“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乡村也有很多城市里没有的优势。在乡村,我能发挥专业特长,很多事情从无到有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可以充分施展才能。最开心的就是项目做出来后,受到村民们点赞,成就感特别强!”
驻村实践,学生收获满满
青年入乡,有的是正式入职,有的是短期实践。在东钱湖城杨村,最近迎来一支来自宁波工程学院经管学院的暑期实践团队。
在该村亭溪漂流基地,记者看到身着红背心的学生们有的引导游客出入,有的维护排队秩序,有的则在现场支起手机直播售票,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这两天的实践让我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实践出真知’。”宁波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大一学生马博文“直播带票”可谓现学现卖。虽然是新手,但他已经做得有模有样,还通过才艺表演吸引流量。
马博文说,之前好不容易通过才艺表演让流量有了明显增长,结果因为手机发烫,直播突然中断。等降温处理后再登录,流量已经没了。“所以直播并不简单,需要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和防范突发情况,否则可能前功尽弃。”马博文说。
负责管理服务工作的学生,有的忙着晾晒客人换下的救生衣,有的引导游客上下接驳车。他们从上午10点开始工作,中午就地吃盒饭,下午继续,要一直忙到傍晚5点多。
“最近天气很热,我们在户外工作,汗流浃背,但大家都没有叫苦,没有退缩。”宁波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学生郭楚涛说,这样的工作状态对自己的意志是很大的磨炼,也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
大三学生史迪文负责为城杨村做农文旅推广宣传,他发挥自己的摄影特长,为村里的漂流、面包房、村咖民宿等制作了多个短视频,收获了不少流量。他说:“我们社会实践的报酬将用来做公益,这个很有意义,所以就报名了。来到乡村后,对乡村有了新的认识,这里的农文旅资源丰富,打造了不少网红IP,乡村大有可为。”
政策引导,吸引青年入乡
此次青年入乡实践活动是城杨村与宁波工程学院联手举办的。“在这些天的实践中,学生们表现都很出色,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协调沟通、拍摄直播等能力进步明显。”宁波工程学院青年入乡实践带队指导老师李凯磊说,在报名阶段,学生积极性很高,计划招29人,结果有50多人报名。实践为期7天,吃住都在村里,项目方给每名学生每天100元报酬,学生们计划将这些收入全部捐献给城杨村需要帮助的老人。
城杨村“乡村CEO”朱金丹表示,城杨村是文旅特色乡村,要吸引年轻人,首先要让他们走进乡村、了解乡村,因此这次入乡实践意义重大。“作为‘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我们将持续引入青年入村实践,宁波工程学院这批结束后,还会有其他学生进驻。”朱金丹说。
今年宁波全面推进青年入乡行动。鄞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以打造“青年友好型乡村”为目标,开展“乡村CEO”助力青年入乡行动。全区通过配备帮带导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等,打造了100多个青年实习和就业的岗位,为高校学生等入乡青年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服务对接平台,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返乡入乡就业,形成“青年带青年、青年促振兴”的良性循环。今年上半年,鄞州区已累计吸引入乡就业青年80余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超300人,累计发放大学生创业就业补助50万元。
据了解,宁波各地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入乡,为青年提供实践平台。例如,奉化区通过“助农直播大赛+培训”的形式吸引青年入乡实践,他们中有在校学生、应届毕业生,也有转战职场想入乡发展的青年。随着人才、项目、资本的涌入,宁波乡村的活力将被进一步激发,青年入乡将使乡村更美好。
记者陈善君通讯员蔡展峰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