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首单生态公益赔偿金落地 15万余元用于竹林管护和农田整治
2025-07-11 07:16:17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昨日上午,海曙区横街镇大雷村村民汪机川在竹林中巡逻,排查受台风“丹娜丝”影响后的隐患。“这样既能保护为村集体‘生金’的竹林,又能领工资,一举两得。”他告诉记者。

  汪机川的工资来源,是宁波在全国首创的“公益损害赔偿+普惠式兑付”合作机制下的赔偿金。今年4月,宁波市通过政府、司法、市场三方协同,破解了以往因个案条件限制而“沉睡”的生态环境公益损害赔偿金使用难题。海曙区人民检察院以15.152万元赔偿金,通过市产权交易中心认购了横街镇大雷村竹林碳汇和龙观乡山水田园提升两项生态产品,资金于近日完成支付。

  作为全国单片竹林面积最大的乡镇,横街镇坐拥竹林5.7万亩,其中大雷村有超9000亩竹林,碳汇资源丰富。此次交易,该村通过出售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约2600吨碳汇量获得近10万元资金。

  要实现“点竹成金”,为广袤竹林保驾护航是关键。“竹林维护成本较高,村里每年要开支近40万元,这笔款项缓解了一定的资金压力。”大雷村党总支书记汪斌说,此次到账的赔偿金,将专项用于竹林道路修复、倒伏竹及病害竹清理、竹山垃圾清运等日常管护工作。

  “全村9000多亩竹林若全部完成碳汇交易,可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让‘绿水青山’成为守护生态的‘金山银山’。”汪斌说。

  在龙观乡山下村及李岙村,这几天刚刚完成农田水渠清淤清洁工作。这场环境微整治工程的资金来自山水田园提升项目交易获得的约5万元赔偿金,这笔资金主要投向农田“边角”地带。

  “马路边的农田易留存异物,水渠又易积淤,在汛期存在隐患,这笔资金解了燃眉之急。”龙观乡发展服务办副主任徐丰说,“龙观乡共有生态公益林8万余亩,若其生态价值能够持续变现,则能为生态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

  海曙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探索将相关案件赔偿金通过科学核算转为可量化生态产品的创新路径,让公益损害赔偿金转化为绿色生产力。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沈天舟 通讯员黄 扬朱璐艺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首单生态公益赔偿金落地 15万余元用于竹林管护和农田整治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7-11 07:16:17

  昨日上午,海曙区横街镇大雷村村民汪机川在竹林中巡逻,排查受台风“丹娜丝”影响后的隐患。“这样既能保护为村集体‘生金’的竹林,又能领工资,一举两得。”他告诉记者。

  汪机川的工资来源,是宁波在全国首创的“公益损害赔偿+普惠式兑付”合作机制下的赔偿金。今年4月,宁波市通过政府、司法、市场三方协同,破解了以往因个案条件限制而“沉睡”的生态环境公益损害赔偿金使用难题。海曙区人民检察院以15.152万元赔偿金,通过市产权交易中心认购了横街镇大雷村竹林碳汇和龙观乡山水田园提升两项生态产品,资金于近日完成支付。

  作为全国单片竹林面积最大的乡镇,横街镇坐拥竹林5.7万亩,其中大雷村有超9000亩竹林,碳汇资源丰富。此次交易,该村通过出售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约2600吨碳汇量获得近10万元资金。

  要实现“点竹成金”,为广袤竹林保驾护航是关键。“竹林维护成本较高,村里每年要开支近40万元,这笔款项缓解了一定的资金压力。”大雷村党总支书记汪斌说,此次到账的赔偿金,将专项用于竹林道路修复、倒伏竹及病害竹清理、竹山垃圾清运等日常管护工作。

  “全村9000多亩竹林若全部完成碳汇交易,可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让‘绿水青山’成为守护生态的‘金山银山’。”汪斌说。

  在龙观乡山下村及李岙村,这几天刚刚完成农田水渠清淤清洁工作。这场环境微整治工程的资金来自山水田园提升项目交易获得的约5万元赔偿金,这笔资金主要投向农田“边角”地带。

  “马路边的农田易留存异物,水渠又易积淤,在汛期存在隐患,这笔资金解了燃眉之急。”龙观乡发展服务办副主任徐丰说,“龙观乡共有生态公益林8万余亩,若其生态价值能够持续变现,则能为生态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

  海曙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探索将相关案件赔偿金通过科学核算转为可量化生态产品的创新路径,让公益损害赔偿金转化为绿色生产力。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沈天舟 通讯员黄 扬朱璐艺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