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弟陈泽宇。
出生仅相差2个多月,从牙牙学语时手拉手,到初高中一路相伴,甚至高中时期还是同班同学、同寝室的室友。在余姚中学2025届毕业生中,有一对令人称羡的表兄弟,直接把“顶峰相见”照进现实——表哥朱思源以702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表弟陈泽宇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录取。
一个“坐得住”,一个“爱唠嗑”
采访这对表兄弟的时候,他们正尽情享受高中时期最后一个暑假,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尽管年龄相仿、学习轨迹也有重合的地方,但两个人的性格与学习风格截然不同。
表哥朱思源相对沉稳内敛,从初中开始就痴迷物理。为破解一道难题,他常常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初中阶段便自学完高中物理的他,开心地形容探索的快乐,“每次想出新解法、挖出新知识,像捡到宝一样开心!”高中三年,朱思源每年都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并且集训期花在物理上的时间每天都在10个小时以上。虽然拿到一个浙江赛区一等奖,两个浙江赛区二等奖,离冲进省队的目标始终差了一步,但这份遗憾反而让他对物理更加热爱。
表哥身上的这份专注也激励了表弟陈泽宇。陈泽宇说,他在高一、高二的时候也勇敢挑战了全国中学生数学、生物的竞赛培训,其中生物拿到浙江赛区二等奖,满怀信心的数学竞赛却失利,连省赛资格都没拿到。“经历过这件事情后,我告诉自己,不妨把手边的事做到极致。”课余时间,陈泽宇喜欢和老师们“唠嗑”,和物理老师聊NBA赛事,与化学老师讨论当下最潮的发型,这看似“不务正业”的社交,竟成了他调节状态、保持高效学习的独家秘籍。
在朱思源看来,表弟在学习上最难能可贵的是,从不会简单地把学到的知识照单全收,而是有着批判精神和质疑思维。“特别是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和信息,喜欢深度思考和分析,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朱思源回忆道,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正在教授立体几何中的截面解题思路。表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更高效的解法,惊艳全班。

表哥朱思源。受访者供图
“凡尔赛”背后的执着与默契
谈到学霸光环,表兄弟俩总笑着调侃:“考上名校纯属运气,高中就是‘混’过来的。”这份“凡尔赛”背后,却是满满的拼搏与汗水。化学老师李建新直言:“这两个孩子表面松弛,骨子里对学习有着一份执着和坚持,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朱思源妈妈说,她和哥哥两个家庭都是普通人家,在教育孩子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更多是做好后勤保障。“我们始终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比如,孩子迷上物理,我会格外留意相关课外读物。如今,家里满柜子的书,不仅朱思源爱看,表弟陈泽宇也会来借阅,表兄弟俩共享知识的乐趣。”朱思源妈妈也补充道,无论是学习、打游戏,还是外出玩,他们都是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很少干涉。这份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让两个孩子更好地成长。
生活中,这对表兄弟兴趣爱好不太一样。表弟陈泽宇喜欢和人唠嗑,一有时间到户外和同学们打篮球、打羽毛球。而朱思源喜欢上山捉昆虫自制标本,并想方设法找一些国内少见的昆虫标本,如泰坦天牛、巨沙螽等。他还会在家跟着视频学习用纸折出各种昆虫造型。
一路陪伴,他们成了彼此最坚实的“成长搭子”,善于发现彼此优点,遇到挫折相互鼓励,迷茫时互相指引。比较默契的一个地方是,今年高考,朱思源的数学和物理分别考了142分和99分,而陈泽宇的数学和物理考了142分、98分。选择大学和专业时,两个人没有过多交流,但都决定北上求学。朱思源选择北京大学电子信息专业,陈泽宇选择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
这个暑假,两个人已经开始看大学的物理书,继续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未来,他们计划在各自专业领域深耕,致力于科学研究。
记者樊莹
通讯员陈雨晴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