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乃兴(右一)正在指导大伙排练。朱涵、沈孙晖摄)
7月8日上午,趁着做午饭前的空闲时间,镇海贵驷街道兴丰村兴丰越韵社的61岁社员罗世月在家中练起了戏。“下周一,王导又要来村里指导我们了。”她的语气中充满期待。
因为在新编越剧选段《穆桂英挂帅·升帐》中,罗世月不再是之前“摇旗呐喊”的群演小兵,而是要挑起饰演第二主角杨文广的大梁。
“我能从小兵变为名将,从群演成为主角,首先要感谢况艳老师的牵线。”她向记者娓娓道出了背后的故事。
况艳是结对派驻兴丰村的市级文化特派员,她一手培养了村里的这支文艺队伍——兴丰越韵社。
前不久,况艳将“朋友圈”里的一众文艺大咖请到了兴丰村。面对“名师团”的到来,罗世月和同伴们勇敢亮出了自排自演的《穆桂英挂帅·升帐》选段。
现场,有一位71岁的名师看得格外专注,并频频点头。他便是一级导演、宁波市歌舞团原团长王乃兴。看完后,他既为大伙点赞,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看得出来,乡亲们在表演方面是‘零基础’,但她们很认真,又有满腔的学习热情,这深深地打动了我。”王乃兴告诉记者,他决定“推翻重来”,按照自己的设计,让这出戏完全回归越剧特色。
“我会带着新剧本,再来兴丰村的!”王乃兴的这句话,让罗世月等人期待不已。
7月5日,王乃兴带来的新剧本,果然让大伙眼前一亮。传统戏《穆桂英挂帅·升帐》选段中,主角仅为穆桂英。如今,单主角变成了双主角,新增了穆桂英的儿子杨文广,罗世月由此从群演变成了主角。而剧本新编的“母子戏”,情感张力更大。
惊喜不止于此。兴丰村有支中国鼓队,王乃兴将村民拿手的鼓乐也融入新剧。“穆桂英挂帅讲的是上阵杀敌,激烈的战场怎么能少了战鼓助威?这鼓声一响,气势就上来了。”他道出了自己的巧思。
在社员们眼中,这出“新越剧”已然成为兴丰村的村剧。56岁村民柳凤玉自学越剧6年,这次挑起了扮演穆桂英的重担。
“我要让职业演员、职业导演甚至职业评委看到一个职业作品。”抱着这样的信念,王乃兴开始指导大伙排练。于是,在兴丰村大会堂的舞台上,“穆桂英”“杨文广”“小兵”迈着小碎步,认真走位变换队形。每个人的眼中,都透着专注与热爱。
看着台上投入的排练身影,况艳感慨道,“兴丰村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这是我作为文化特派员最希望看到的事。”她期盼这出戏能成为兴丰村文化振兴的“代表作”,带领乡亲们走上更大的舞台……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朱 涵章天璐胡方斌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