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宁波《关于规范行政执法领域行政机关委托第三方辅助服务的指导意见》及2025年辅助服务事项清单公布。新规将辅助服务事项由472项压减至63项,实现“清单之外无委托”。
这项被司法部认为“创新探索”的做法,剑指行政执法辅助服务“过多过滥”的乱象,严防第三方以服务之名扰企,鼓励以优质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近年来,在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行政机关借助第三方开展专业检测、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确保执法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但是,第三方服务也因边界不清、权责不明、监管缺位等出现‘走样’,干扰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宁波市司法局副局长施昌虬介绍,“新规通过严控项目、规范过程、监督协同,给行政执法辅助服务划‘红线’、立‘规矩’。”
干扰少了,服务实了。“经信、商务、应急管理等部门以往都会委托第三方开展安全领域辅助服务,如今合并成了一项。”宁波美佳速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魏绍坤告诉记者,第三方最近提供的安全检测服务十分细致,帮企业排除了隐患。
自2023年12月宁波在慈溪开展试点以来,慈溪企业对行政执法辅助服务的满意度从2023年的76.4%提升至目前的90.9%。
目前,这项制度已在宁波全市推行。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规划与法规处处长徐洲洲表示,该做法为企业减负的同时,规范了服务流程和标准,为减少监管争议奠定了基础。
宁波同步构建监管链条,行政机关全程监督第三方服务质量,并将企业评价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新规促使我们第三方机构苦练内功,真正靠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来赢得市场。”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冰说。
同时,宁波鼓励第三方采用数字监测等信息化手段,让企业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接受服务。据悉,新规63项事项中,无需入企事项27项,占比42.86%。
“宁波这一在全国率先探索的做法,有助于从源头上根治行政执法辅助服务‘过滥’和不规范的难题。”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曹鎏认为,宁波构建起全流程的程序要求,确保执法辅助活动的规范性,为开展第三方服务治理提供了制度范本。(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王佳通讯员程俊林金慎)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