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图片新闻
在钱湖山水间 见证一场水雉喜事
2025-08-06 07:3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水雉之恋

7月中旬的一个早晨,我和影友去钱湖秘境赏荷,从下水湿地公园行至挂画亭时,看到有多位摄影师聚在插花亭,清一色拿着长镜头,齐刷刷往荷塘聚焦。

起初,我有点纳闷,难道亭外的荷花开得特别明艳?走近后,顺着他们的焦点望去,原来是一对水雉“夫妻”在大秀恩爱。

仙子落凡尘

“夫妻”俩觅食

那天,我刚好带了支长焦镜头,就饶有兴趣参与其中。鸟巢离岸有约30米距离,随着水雉的展翅、腾空、漫步、觅食……“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不绝于耳。

媲美

听其中一位摄影师介绍,他关注这对“夫妻”有十多天了。每天清早,他就来到这里,支起三脚架,用镜头记录它们爱的表达。为了抓拍到满意的瞬间,有时下午顶着酷暑也过来拍摄。他说,现在鸟巢里已有3枚卵,凭经验,水雉会在明后天产下第4枚。

我从事专业摄影工作多年,但鸟类摄影还是个门外汉。回到家,先整理刚拍的照片,后查找有关水雉的资料,又重新翻阅了张海华先生赠予我的自然博物图书中的部分章节,觉得能有缘记录这对水雉的喜事,是件幸运又欢喜的事。

水雉是鸻形目水雉科的一种中小型鸟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堪称淡水湿地鸟类的颜值“天花板”。

水雉大多生活在淡水湖泊、池塘、沼泽地带,主要以昆虫、虾、水生植物为食。

因脚爪细长,它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犹如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独舞,所以水雉被称为“凌波仙子”“水凤凰”。

水雉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在繁殖方面演化出“一妻多夫”制。4—9月是水雉的繁殖季,雌雄水雉会有一段卿卿我我的甜蜜时光,它们一起在浮游植物的叶片上筑起一个极其简单的巢。交配后,雌鸟开始产卵,一般能产4枚。

之后,雌水雉会与多只雄水雉进行交配,而雄水雉承担起孵卵和育雏的重任。待雏鸟孵化后,还会耐心地带着小家伙们觅食、躲避天敌,雄水雉也因此被称为动物界的“模范奶爸”。

雄水雉孵宝宝

为了捕捉到水雉产第4枚卵时的精彩画面,次日早上6点,我就到了插花亭,但发现自己不是最早到的,前一天一起拍摄的熟面孔已捷足先登了。

我们观察到雄水雉一直在巢里孵卵,时间长了在附近觅些食,又马上回到巢里。

爱的前奏

过了许久,雌水雉从远处飞来,夫妻俩在开满荷花的水面上跳起了爱的舞蹈。随后,雌水雉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巢里,约莫5分钟时间,顺利产下第4枚卵。

雌水雉产下第四枚蛋。

此刻,快门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如愿拍到了难得的瞬间。其中一位70岁的老人,在显示屏上浏览完水雉产卵的视频后,连声说,完美完美!

他的这般高兴劲似乎感染到我,我的“野心”也随之大了起来。心想,已经抓拍到水雉夫妻恋爱、产卵、孵卵的镜头,接下来何不继续记录水雉宝宝破壳而出,水雉爸爸育雏的感人场景?

守护

资料显示,水雉孵化期约在22—26天。于是我隔三差五去荷塘探望,时刻关注水雉孵化的进度。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炙热的季节,热浪席卷荷塘,其他鸟儿都躲了起来,唯独水雉爸爸孤零零匍匐在四枚棕色的卵上,它转着脖颈警戒着天敌的入侵,还时不时翻卵,保持其温度均匀。

7月30日,台风“竹节草”袭击宁波。我有些担忧,连续十几小时的强风暴雨,水雉巢里的孵会不会遭遇灭顶之灾。

当台风逐渐远离时,我立马赶到现场探访,立刻被眼前的画面震撼到了,水雉爸爸以满满的爱,依旧坚守在鸟巢,四枚卵劫后余生。

然而,好事多磨。8月4日,当我再次来到插花亭,发现鸟巢里的四枚卵不见了,一位摄影师正在朝另一个方向拍摄远处的水雉。我急急地问他,他说我用望远镜也看过,前一天还在的。

我们对四枚卵不翼而飞有点遗憾,也许是水雉夫妻把巢移位了,也许是小水雉提早出生,也许……许多疑惑仍无法解开。

正当我心灰意冷时,摄影师说,看看远处飞来飞去的水雉,估计巢还有好几个,只是离岸太远。刚刚在进入秘境的路上,发现路边荷塘里有水雉爸爸带着宝宝,看起来破壳不久。

我顺着他指引的方向去寻找,这是一处热闹又隐秘的荷池,视线被芦苇遮挡,游客很难惊扰到。

破壳而出

无奈之下,我用长焦镜头搜寻,终于看到一只毛茸茸的水雉宝宝晃晃悠悠在爸爸身边,水雉爸爸微微打开翅膀,将宝宝们拢进羽翼,严实地包裹其中,然后消失在荷叶丛里。

在爸爸的怀抱里

我静静地等着。没多久,水雉爸爸带着宝宝从荷叶丛走到视野开阔处,但离岸较远。宝宝自行在水塘凌波微步,学习觅食。

水雉宝宝初次觅食。

也许水雉宝宝刚出生不久,觅食过程中,有时会撞得头仰羽翻,但水雉爸爸的翅膀在最危险的时候化作壁垒,极力保护着它的安全,俨然这片荷塘最忙碌的父亲。

陪伴

水雉宝宝6周左右就可以成长为亚成体,7周左右学会飞翔。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指示物种,水雉在钱湖秘境繁衍生息,折射出东钱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愈来愈好。

“水雉的喜事”一波三折,尽管过程略有遗憾,但对初次拍鸟的我而言,能在自然中获得欢喜,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约会,也是自然界一首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愿更多的野鸟在东钱湖安家落户,更多的镜头在湖边静静守候。

作者简介

胡龙召,退休前为宁波晚报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银奖,中国新闻摄影年赛铜奖,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晚报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11幅(组)作品入选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在钱湖山水间 见证一场水雉喜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8-06 07:37:00

水雉之恋

7月中旬的一个早晨,我和影友去钱湖秘境赏荷,从下水湿地公园行至挂画亭时,看到有多位摄影师聚在插花亭,清一色拿着长镜头,齐刷刷往荷塘聚焦。

起初,我有点纳闷,难道亭外的荷花开得特别明艳?走近后,顺着他们的焦点望去,原来是一对水雉“夫妻”在大秀恩爱。

仙子落凡尘

“夫妻”俩觅食

那天,我刚好带了支长焦镜头,就饶有兴趣参与其中。鸟巢离岸有约30米距离,随着水雉的展翅、腾空、漫步、觅食……“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不绝于耳。

媲美

听其中一位摄影师介绍,他关注这对“夫妻”有十多天了。每天清早,他就来到这里,支起三脚架,用镜头记录它们爱的表达。为了抓拍到满意的瞬间,有时下午顶着酷暑也过来拍摄。他说,现在鸟巢里已有3枚卵,凭经验,水雉会在明后天产下第4枚。

我从事专业摄影工作多年,但鸟类摄影还是个门外汉。回到家,先整理刚拍的照片,后查找有关水雉的资料,又重新翻阅了张海华先生赠予我的自然博物图书中的部分章节,觉得能有缘记录这对水雉的喜事,是件幸运又欢喜的事。

水雉是鸻形目水雉科的一种中小型鸟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堪称淡水湿地鸟类的颜值“天花板”。

水雉大多生活在淡水湖泊、池塘、沼泽地带,主要以昆虫、虾、水生植物为食。

因脚爪细长,它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犹如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独舞,所以水雉被称为“凌波仙子”“水凤凰”。

水雉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在繁殖方面演化出“一妻多夫”制。4—9月是水雉的繁殖季,雌雄水雉会有一段卿卿我我的甜蜜时光,它们一起在浮游植物的叶片上筑起一个极其简单的巢。交配后,雌鸟开始产卵,一般能产4枚。

之后,雌水雉会与多只雄水雉进行交配,而雄水雉承担起孵卵和育雏的重任。待雏鸟孵化后,还会耐心地带着小家伙们觅食、躲避天敌,雄水雉也因此被称为动物界的“模范奶爸”。

雄水雉孵宝宝

为了捕捉到水雉产第4枚卵时的精彩画面,次日早上6点,我就到了插花亭,但发现自己不是最早到的,前一天一起拍摄的熟面孔已捷足先登了。

我们观察到雄水雉一直在巢里孵卵,时间长了在附近觅些食,又马上回到巢里。

爱的前奏

过了许久,雌水雉从远处飞来,夫妻俩在开满荷花的水面上跳起了爱的舞蹈。随后,雌水雉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巢里,约莫5分钟时间,顺利产下第4枚卵。

雌水雉产下第四枚蛋。

此刻,快门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如愿拍到了难得的瞬间。其中一位70岁的老人,在显示屏上浏览完水雉产卵的视频后,连声说,完美完美!

他的这般高兴劲似乎感染到我,我的“野心”也随之大了起来。心想,已经抓拍到水雉夫妻恋爱、产卵、孵卵的镜头,接下来何不继续记录水雉宝宝破壳而出,水雉爸爸育雏的感人场景?

守护

资料显示,水雉孵化期约在22—26天。于是我隔三差五去荷塘探望,时刻关注水雉孵化的进度。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炙热的季节,热浪席卷荷塘,其他鸟儿都躲了起来,唯独水雉爸爸孤零零匍匐在四枚棕色的卵上,它转着脖颈警戒着天敌的入侵,还时不时翻卵,保持其温度均匀。

7月30日,台风“竹节草”袭击宁波。我有些担忧,连续十几小时的强风暴雨,水雉巢里的孵会不会遭遇灭顶之灾。

当台风逐渐远离时,我立马赶到现场探访,立刻被眼前的画面震撼到了,水雉爸爸以满满的爱,依旧坚守在鸟巢,四枚卵劫后余生。

然而,好事多磨。8月4日,当我再次来到插花亭,发现鸟巢里的四枚卵不见了,一位摄影师正在朝另一个方向拍摄远处的水雉。我急急地问他,他说我用望远镜也看过,前一天还在的。

我们对四枚卵不翼而飞有点遗憾,也许是水雉夫妻把巢移位了,也许是小水雉提早出生,也许……许多疑惑仍无法解开。

正当我心灰意冷时,摄影师说,看看远处飞来飞去的水雉,估计巢还有好几个,只是离岸太远。刚刚在进入秘境的路上,发现路边荷塘里有水雉爸爸带着宝宝,看起来破壳不久。

我顺着他指引的方向去寻找,这是一处热闹又隐秘的荷池,视线被芦苇遮挡,游客很难惊扰到。

破壳而出

无奈之下,我用长焦镜头搜寻,终于看到一只毛茸茸的水雉宝宝晃晃悠悠在爸爸身边,水雉爸爸微微打开翅膀,将宝宝们拢进羽翼,严实地包裹其中,然后消失在荷叶丛里。

在爸爸的怀抱里

我静静地等着。没多久,水雉爸爸带着宝宝从荷叶丛走到视野开阔处,但离岸较远。宝宝自行在水塘凌波微步,学习觅食。

水雉宝宝初次觅食。

也许水雉宝宝刚出生不久,觅食过程中,有时会撞得头仰羽翻,但水雉爸爸的翅膀在最危险的时候化作壁垒,极力保护着它的安全,俨然这片荷塘最忙碌的父亲。

陪伴

水雉宝宝6周左右就可以成长为亚成体,7周左右学会飞翔。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指示物种,水雉在钱湖秘境繁衍生息,折射出东钱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愈来愈好。

“水雉的喜事”一波三折,尽管过程略有遗憾,但对初次拍鸟的我而言,能在自然中获得欢喜,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约会,也是自然界一首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愿更多的野鸟在东钱湖安家落户,更多的镜头在湖边静静守候。

作者简介

胡龙召,退休前为宁波晚报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银奖,中国新闻摄影年赛铜奖,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晚报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11幅(组)作品入选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