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夜,市民在姚江公园打球。 (李越 王佳辉 摄)
持续高温,正悄然重塑着市民的消费时空版图。当暮色四合,热浪稍退,霓虹点亮三江六岸,一场以“错峰”为特征的夏夜经济热潮蓬勃兴起。
数据会说话:今夏,宁波各类对外营业的夜间市集已超过40个;上月,天一·和义商圈周末日均客流量超20万人次,宁波万象汇、海曙印象城等商业体夜间客流量与销售额双双跃升;慈城“仲夏慈湖夜”活动4周吸引市民游客26.06万人次,同比增长115.73%……
从商圈延时经营、业态升级,到文化、自然、运动元素的深度融合,宁波正将高温挑战转化为发展动能,一幅涵盖商、文、旅、体等多方面的夏夜经济画卷全面铺开,18时至22时成为夜间经济的“黄金4小时”。
从城市核心区到城郊乡村,从古城老街到海滨渔港……宁波的夏夜,不仅承载着市民纳凉休闲的期盼,更成为释放消费潜能的核心舞台。

梅山湾红桥边的市民游客。(孙肖 摄)
滨海特色街区,人流不息
夕阳的余晖渐渐褪去,梅山湾的红桥亮起璀璨灯光。漫步在细软的沙滩上,随处可见其乐融融的景象:孩子们追逐着浪花,手中的荧光挖沙铲划出绚丽弧线;年轻人举着冰镇饮品,寻找最佳角度打卡留影。不远处,海鲜大排档飘来阵阵香气。
“市区热得像蒸笼,这里却凉爽宜人。”带着孩子来游玩的陈先生正用手机记录着美好时刻。他的小儿子在玩具摊前流连忘返,摊主忙得不亦乐乎:“天气越热,生意越好,周末更是翻倍。”
咸风渔乐集的集装箱商铺披着晚霞的彩衣,格外引人注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经过升级改造,这个1.2万平方米的市集已汇聚30余家特色商户,涵盖餐饮、文创等多个领域。
“香约红桥”摊位前,方师傅正手把手教游客制作合香珠串,檀香与中草药的芬芳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虽然开业不久,但夏季的客流给了我们很大信心。”方师傅一边示范制作工艺一边说,“海边的人气就是最好的招牌。”
沿着海岸线,“all blue传说之海”咖啡店座无虚席。孙店长介绍,店里的招牌海盐拿铁月销量超2000杯,周末晚上更是供不应求。隔壁海鲜店的老板接过话茬:“下午5时开门,主打平价小海鲜,现在每晚要接待上百位客人。”而在梅山湾28公里长的骑行道上,荧光车灯连成璀璨星河。“60元租一天,夜骑看灯光秀最惬意。”单车驿站的王先生正在帮宁波大学学生调试装备。
7月底的“浪潮嘉年华”将这里的热度推向新高,持续10天的电音派对、啤酒节和美食市集吸引市民游客5万多人次。如今,绿皮火车餐厅即将开业,单车驿站也在策划新的打卡活动,梅山湾的夜经济生态圈日益完善。
据了解,为保障夜经济发展,位于海湾一侧的春晓街道改造传统街区,优化灯光效果,辅以经典海洋元素。今年5月,焕然一新的明月滨海特色街区激活了夜间消费潜力,客流量同比增长45%。
当夜幕完全降临,梅山湾才真正焕发活力。咖啡店的暖光、海鲜摊的炊烟、骑行者的笑语与红桥的霓虹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为宁波的夜经济描绘出崭新图景。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孙肖
通讯员 阮筱 倪卓群

孩子们在城隍庙步行街享受清凉。(沈天舟 徐千媛 摄)
夜道有好“市”,常逛常新
夜幕降临,位于海曙区的城隍庙步行街人声鼎沸,特色小吃、夏日冷饮、非遗手作等各类摊位紧密相连,叫卖声和美食香味交织,构成一幅极具烟火气的市井画卷。
在城隍后巷夜市入口、毗邻城隍庙的老庙炸鹌鹑摊位前,不少市民特地赶来回忆“童年味道”。摊位上炭火正旺,铁网上几十只鹌鹑油光发亮、焦香四溢。
“我姑姑曾在城隍庙里炸了近30年鹌鹑,如今这里的人气再度回归。周末我们傍晚出摊,一天也能卖出数百只鹌鹑。”摊主丁师傅一边说,一边双手翻飞忙碌不停。
“这就是儿时的味道。”市民蒋女士品尝后连连称赞,“最近白天太热了,所以我选择夜间出门逛街消费。城隍夜市摊位多氛围好,是夏夜值得一逛的好去处。”
除了传统小吃,冷饮无疑是夏日“顶流”。几步之外,9.9元一杯的冰镇鲜榨西瓜汁摊位前,支付成功的提示音响个不停,“95后”摊主小李忙得满头大汗:“出摊近3个小时我已经卖出60多杯,气温越高卖得越好。”
据了解,位于宁波府城隍庙红墙外的“后巷夜市”和开明步行街上的“开明海市”共同激活了城隍庙片区的夜经济,形成庙市共生的年轻消费新场景。该街区还实施“周更”摊主轮换机制,以“常逛常新”的新鲜感持续吸引客流。目前,两个夜市汇聚了130余家特色商户,近期的日均客流量超过2万人次。
隔着一条药行街,天一广场的夜经济脉搏同样强劲。前晚,“夜道有好‘市’”市集人头攒动,日咖夜酒、密室探险、联名互动等一系列活动吸引着年轻消费群体。接下去几周的周末,异域风情市集、三伏天养生集、吃冰集等主题夜市也已蓄势待发,“周周有夜市”成为夏日主旋律。
7月以来,天一·和义商圈30余家餐饮商户主动延长了营业时间,合力打造日咖夜酒街区市集、“和义的荔枝”市集、月湖盛园“夜生活节”等多元夜间消费场景。夏夜里升腾的市井烟火,成为驱动城市夜经济的强劲引擎。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沈天舟
通讯员 徐千媛

游客在非遗摊位前驻足。 (何晴 摄)
非遗夜市集,可看可玩
暮色四合,慈溪龙山镇山下村的“民国风情街”华灯初上。8月9日晚,第二期“山下礼堂非遗夜市集”正式开市,青石板路上人影绰绰,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这个盘扣胸针配我的汉服刚刚好!”余兰贞的非遗手作摊位前,几名汉服姑娘正试戴盘扣胸针。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各类消费场景中重新恢复生机,成为非遗夜市集吸引客流的一大关键因素。“现在关注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比如我们家用宋锦料子做的发带特别抢手。”余兰贞边说边整理着新做的绒花,如今全职从事非遗首饰制作的她,一个晚上摆摊的收入在600元以上。
转过街角,谷振涛的草编摊位围满游客。翻折、编织、剪裁……短短几分钟,一片平平无奇的草叶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蚂蚱,引得围观的小朋友阵阵惊叹。
“现在的孩子很少接触这种传统手艺,没想到他们这么喜欢。”谷振涛说,他的草编作品价格从18元到200多元不等,一晚上能卖出二三十件。
非遗夜市集不仅是展示非遗技艺的平台,更是推动非遗传承的重要途径。为了让非遗更具可玩性,主办方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
“非遗茶果子”摊位旁,礼堂夜校火热开展。9岁的乐乐正小心翼翼地用模具按压一枚樱花形状的茶果子。摊主沈霞华笑着指导:“轻轻捏边,让花瓣更立体。”乐乐的妈妈王女士说:“孩子平时爱吃甜点,但她不知道古人喝茶会配上这么精致的点心。今天在这里还能亲手做,特别有意义。”
“本轮市集有‘五大主题夜’,将在8月的每个周六上演。”龙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前两期非遗夜市集吸引游客超1万人次,非遗摊位总营业额突破2.5万元。后续他们还将推出戏曲夜、七夕等特色专场,通过沉浸式体验激活文化消费。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何晴
通讯员 赵婷

市民在星湖湾公园划皮划艇和桨板。(通讯员供图)
全龄“动感之夜”,活力四射
入夜,江北区甬江街道星湖湾公园溽热渐消,灯光璀璨。湖面上,点点桨板缓缓移动,划破平静的水面,留下一道道涟漪。
这里是今夏悄然兴起的桨板和皮划艇运动胜地。“白天太晒,晚上凉快又安静,在水上划着桨板,感觉整个城市的喧嚣都远离了。”市民王先生带着孩子,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体验这项新兴的水上运动。星湖湾水域依托其优良的水体环境和精心规划的夜间灯光,日均吸引近百人次前来体验桨板运动,周末尤为火热。
据悉,为满足激增的夜间需求,运营方不仅延长了营业时间,还增加了专业教练配备和安全保障力量,并推出多档次的体验课程和趣味活动。“周末基本爆满,工作日晚间客流量也较去年夏夜翻了一番。”运营方负责人说。
与星湖湾公园相距不远,便是净用地面积约207亩的甬江TOD体育公园,这里上演着一场更为热烈奔放的“夏夜运动嘉年华”。

甬江TOD体育公园。(李越 王佳辉 摄)
傍晚6时后,公园迎来客流高峰。篮球馆、足球馆内,球类运动爱好者激战正酣,呐喊声、球鞋与地板的摩擦声此起彼伏;恒温游泳馆成为亲子家庭消暑嬉水的首选,泳道内身影穿梭;羽毛球场地里,男女老少挥拍切磋……公园巧妙利用“室内+清凉+地铁直达”的核心优势,将夏夜变成了运动的黄金时段。
“下班坐地铁直达,在室内场馆打球,不用担心中暑,体验感满分!”刚打完羽毛球的张先生道出了场馆爆满的缘由。
“各类体育运动,能精准满足市民在高温下对健康、社交、独特体验的复合需求。”甬江TOD体育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入夏以来,各运动场地夜间客流量占比显著提升,高峰时段客流量同比增长超30%。
体育运动,正为宁波的夏夜经济图谱增添蓬勃的动感与活力。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王佳辉
通讯员 吴天云 罗秋玲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