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中亚峰会后 全国首个地方自办展走进哈萨克斯坦
2025-08-10 21:3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阿拉木图街景。单玉紫枫 摄

  甬派客户端记者 单玉紫枫 金鹭 孙宇卓 陈妤涵

  阿拉木图国际会展中心里,哈萨克斯坦下院议会议员马克西姆俯身,仔细端详小书签上那方朱红的熊猫印。

  印泥没干透,带着微微的起伏。他童心大发,拿起一旁郁金香印,小心翼翼地盖在熊猫印旁。

  中国(宁波)国际消费品哈萨克斯坦展暨国际家电与电子产品展览会家电展,昨天在阿拉木图闭幕。该家电展是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后,首个由地方主导在哈举办的展会。

  展会期间,一封电邮不期而至。马克西姆在致宁波主办方的信中写道:“我们殷切期盼阿拉木图与宁波两座兄弟城市,以及两地企业界的友谊纽带能迈向崭新高度。”

  从展台前这一印开始,一段隔着万水千山的丝路情谊,悄悄扎下了根。

中国驻阿拉木图领事馆Ins截图。

  印章盖出的缘分

  站在“双城印记”互动区前,哈萨克斯坦国家创新发展机构QazInnovations董事会主席乘纳特手指在图形印的小卷轴上停顿许久。

  “这些图案里有我们的金雕、可汗的金皮带扣,还有中国的熊猫、张骞出使西域,太奇妙了。”他转头对记者这个来自甬派客户端的“柜姐”说,“你们愿意全面推广吗?我的渠道能铺到中亚每一个城市。”

  记者赶紧摆手——这大概是展会最暖心的“乌龙”。乘纳特听罢朗声笑起来:“没关系,找到真正的文化主人就行。但你们看,连我都想做推广,说明这些东西有市场。”

  “双城印记”互动区里,挂好的卷轴上,天一阁的飞檐和阿拉木图的雪峰挨在一块儿,中国国宝熊猫和哈萨克斯坦国花郁金香的文创印盖得满满当当。围在边上的客商举着手机,时不时有人指着印章好奇地问这问那。

  宁波景梓有限公司飞岸电器经理刘佳燕站在互动台后,一袭素雅旗袍在人群里很打眼。此行,她本是来推销新款灯具拓展中亚市场的。因为旗袍,被拉来临时“站台”。“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参展,特地带了多款旗袍,没想到派上大用场。刚才还有哈萨克斯坦客商指着王阳明的印章问我故事。我回了句,‘知行合一'。”她笑着说,“这一刻才明白,做外贸不光是卖东西,还能让文化浸润贸易。”

  她不知道的是,盖印视频发出后,当晚,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蒋薇在社交媒体点赞。次日,中国驻阿拉木图领事馆特地为该视频配上了英文字幕,在ins和X平台等官方账号上发布。

  哈萨克斯坦下院议员马克西姆的来信译文——

  致宁波主办方负责人:

  此次访问贵市宁波展台令我倍感荣幸。我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机械制造企业及生产工艺,与各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并欣喜地聆听到关于我国(哈萨克斯坦)的积极评价。

  哈萨克斯坦始终敞开怀抱,热忱欢迎各方宾客莅临我们的土地,尤其荣幸能迎接来自伟大中国的尊贵友人们。

  我们高度敬重贵国人民,钦佩你们的勤奋精神以及对繁荣发展的追求。近年来,贵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于深化两国合作,双方国家元首已多次强调其重要意义。我坚信,两国人民必将携手开拓富有建设性的合作未来。

  与您相识令我深感荣幸。您对联合生产发展的深刻见解,尤其是昨日演讲中蕴含的远见卓识,令我们受益匪浅。您丰富的经验对哈萨克斯坦企业家而言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如我所承诺,定将您的创新理念与合作建议完整传达给我的同仁们。我们殷切期盼阿拉木图与宁波两座兄弟城市,以及两地企业界的友谊纽带能迈向崭新高度。

  此致

  敬礼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马日利斯(议会下院)议员

  马克西姆·罗任

  (Максим Рожин)

  停电挡不住热情

  当地时间8月8日,开展第二天,阿拉木图国际会展中心。

  上午9时50分,距正式开馆还有十分钟,记者正趁机采访哈方现场负责人Azat。“宁波效率总让我们惊讶……”话音未落,展厅瞬间漆黑一片!

  应急灯没亮。寂静,接着是几声低呼。记者与Azat借着手机微光对视苦笑。几十秒后,供电骤然恢复。

  目光急扫——前方韩电展位,一位哈国客商正与宁波展商、翻译热聊,仿佛刚才一切从未发生。

  “Ruslanbek,图尔克斯坦州来的,今天第一位客人,提前进场!”韩电集团营销总监王万学介绍。挂着蓝色采购证的Ruslanbek攥着产品手册,点头致意:“我开了家200多平方米的电器店。去年展会订的中国货,卖空了!”他指着冰箱,“这次专程开车一千多公里过来,就为多订中国货,要大功率、制冷好的!”

  他的笔在订单上划得飞快,点着型号叮嘱:“这个,上次断货,多备!”

  Azat看得直乐:“瞧,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吸引力!”他说,从日用品到小家电,宁波总能精准命中当地需求。“下一步,我们要推动两地企业建直供渠道,让这样的‘赶早'多起来!”

  展馆大门敞开,人流涌入,目标明确地走向各展位。那场短暂的黑暗,成了展会闪亮注脚——真正的光,源于热忱与需求。

  从展厅灯火重启到市场目光交汇,中国与中亚的双向奔赴,在每一次相遇中生长,照亮前路。

图为白天参展,宁波外贸人利用晚上与哈萨克斯坦客商会谈。受访人供图

  展台外的“延长线”

  风掠过阿拉木图城郊。一座标着哈语“Shapalak”(意为拍拍手)的玩具厂房透出别样风情。

  这里距阿拉木图市中心15公里,是中国青年马千里在哈萨克斯坦扎下的“玩具家园”。三年间,他将这家企业打造成哈萨克斯坦首家全哈语运营的玩具厂,品牌理念“陪伴孩子成长”深入人心。

  厂房洽谈室里,中哈员工围坐。

  一枚中国熊猫印章“哒”地落在素白卡纸上。哈方厂长巴哈提哈孜好奇翻看:“还有草原的郁金香吗?”笑声在人群漾开。

  这枚印章及绘有天一阁飞檐、哈萨克金雕的卷轴,承载着一段文化“漂流记”——它们刚从一场引发热潮的中国制造展会撤下,便被无缝衔接送至此处。

  “留在这里,最合适。”马千里指着洽谈室C位。在他看来,文化的力量不在殿堂,而在日常。“它可以是哈国工人们午休翻看的画册,是随手盖下的一个文创章,是墙上中哈交融的图案。她们喜欢这些来自中国的元素。”

  在马克西姆的回信中,他特别提到,“我们高度敬重贵国人民,钦佩你们的勤奋精神以及对繁荣发展的追求。近年来,贵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于深化两国合作,双方国家元首已多次强调其重要意义。我坚信,两国人民必将携手开拓富有建设性的合作未来。”

阿拉木图别称苹果之城。图为和善的哈萨克斯坦大妈。单玉紫枫 摄

  风起海上,潮涌丝路。

  从天一阁的典籍笔意,到哈萨克草原的郁金香印记,展会落幕,但这处“永不落幕”的互动展台,却在城郊工厂的谈笑间、在哈语玩具的流转中,悄然延伸。它正是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所期许的“心联通”——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从毗邻区域到更广区域。这间小厂,正以一枚枚印记、一件件玩具,在孩子们的笑声里,默默编织着那宏大的格局。小车间,连起大天地。

  相关报道:

  丝路日记⑤ | 阿拉木图 留下“永不落幕”的阿拉互动

  丝路日记④ | 突然停电了 展馆大门开启前的小插曲

  丝路日记③∣风起甬动 中哈“印”记绽放阿拉木图

  丝路日记②∣布展时一不留神引来意向客户

  丝路日记① | 海风吹来“丝路之约”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中亚峰会后 全国首个地方自办展走进哈萨克斯坦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8-10 21:30:00

阿拉木图街景。单玉紫枫 摄

  甬派客户端记者 单玉紫枫 金鹭 孙宇卓 陈妤涵

  阿拉木图国际会展中心里,哈萨克斯坦下院议会议员马克西姆俯身,仔细端详小书签上那方朱红的熊猫印。

  印泥没干透,带着微微的起伏。他童心大发,拿起一旁郁金香印,小心翼翼地盖在熊猫印旁。

  中国(宁波)国际消费品哈萨克斯坦展暨国际家电与电子产品展览会家电展,昨天在阿拉木图闭幕。该家电展是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后,首个由地方主导在哈举办的展会。

  展会期间,一封电邮不期而至。马克西姆在致宁波主办方的信中写道:“我们殷切期盼阿拉木图与宁波两座兄弟城市,以及两地企业界的友谊纽带能迈向崭新高度。”

  从展台前这一印开始,一段隔着万水千山的丝路情谊,悄悄扎下了根。

中国驻阿拉木图领事馆Ins截图。

  印章盖出的缘分

  站在“双城印记”互动区前,哈萨克斯坦国家创新发展机构QazInnovations董事会主席乘纳特手指在图形印的小卷轴上停顿许久。

  “这些图案里有我们的金雕、可汗的金皮带扣,还有中国的熊猫、张骞出使西域,太奇妙了。”他转头对记者这个来自甬派客户端的“柜姐”说,“你们愿意全面推广吗?我的渠道能铺到中亚每一个城市。”

  记者赶紧摆手——这大概是展会最暖心的“乌龙”。乘纳特听罢朗声笑起来:“没关系,找到真正的文化主人就行。但你们看,连我都想做推广,说明这些东西有市场。”

  “双城印记”互动区里,挂好的卷轴上,天一阁的飞檐和阿拉木图的雪峰挨在一块儿,中国国宝熊猫和哈萨克斯坦国花郁金香的文创印盖得满满当当。围在边上的客商举着手机,时不时有人指着印章好奇地问这问那。

  宁波景梓有限公司飞岸电器经理刘佳燕站在互动台后,一袭素雅旗袍在人群里很打眼。此行,她本是来推销新款灯具拓展中亚市场的。因为旗袍,被拉来临时“站台”。“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参展,特地带了多款旗袍,没想到派上大用场。刚才还有哈萨克斯坦客商指着王阳明的印章问我故事。我回了句,‘知行合一'。”她笑着说,“这一刻才明白,做外贸不光是卖东西,还能让文化浸润贸易。”

  她不知道的是,盖印视频发出后,当晚,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蒋薇在社交媒体点赞。次日,中国驻阿拉木图领事馆特地为该视频配上了英文字幕,在ins和X平台等官方账号上发布。

  哈萨克斯坦下院议员马克西姆的来信译文——

  致宁波主办方负责人:

  此次访问贵市宁波展台令我倍感荣幸。我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机械制造企业及生产工艺,与各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并欣喜地聆听到关于我国(哈萨克斯坦)的积极评价。

  哈萨克斯坦始终敞开怀抱,热忱欢迎各方宾客莅临我们的土地,尤其荣幸能迎接来自伟大中国的尊贵友人们。

  我们高度敬重贵国人民,钦佩你们的勤奋精神以及对繁荣发展的追求。近年来,贵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于深化两国合作,双方国家元首已多次强调其重要意义。我坚信,两国人民必将携手开拓富有建设性的合作未来。

  与您相识令我深感荣幸。您对联合生产发展的深刻见解,尤其是昨日演讲中蕴含的远见卓识,令我们受益匪浅。您丰富的经验对哈萨克斯坦企业家而言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如我所承诺,定将您的创新理念与合作建议完整传达给我的同仁们。我们殷切期盼阿拉木图与宁波两座兄弟城市,以及两地企业界的友谊纽带能迈向崭新高度。

  此致

  敬礼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马日利斯(议会下院)议员

  马克西姆·罗任

  (Максим Рожин)

  停电挡不住热情

  当地时间8月8日,开展第二天,阿拉木图国际会展中心。

  上午9时50分,距正式开馆还有十分钟,记者正趁机采访哈方现场负责人Azat。“宁波效率总让我们惊讶……”话音未落,展厅瞬间漆黑一片!

  应急灯没亮。寂静,接着是几声低呼。记者与Azat借着手机微光对视苦笑。几十秒后,供电骤然恢复。

  目光急扫——前方韩电展位,一位哈国客商正与宁波展商、翻译热聊,仿佛刚才一切从未发生。

  “Ruslanbek,图尔克斯坦州来的,今天第一位客人,提前进场!”韩电集团营销总监王万学介绍。挂着蓝色采购证的Ruslanbek攥着产品手册,点头致意:“我开了家200多平方米的电器店。去年展会订的中国货,卖空了!”他指着冰箱,“这次专程开车一千多公里过来,就为多订中国货,要大功率、制冷好的!”

  他的笔在订单上划得飞快,点着型号叮嘱:“这个,上次断货,多备!”

  Azat看得直乐:“瞧,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吸引力!”他说,从日用品到小家电,宁波总能精准命中当地需求。“下一步,我们要推动两地企业建直供渠道,让这样的‘赶早'多起来!”

  展馆大门敞开,人流涌入,目标明确地走向各展位。那场短暂的黑暗,成了展会闪亮注脚——真正的光,源于热忱与需求。

  从展厅灯火重启到市场目光交汇,中国与中亚的双向奔赴,在每一次相遇中生长,照亮前路。

图为白天参展,宁波外贸人利用晚上与哈萨克斯坦客商会谈。受访人供图

  展台外的“延长线”

  风掠过阿拉木图城郊。一座标着哈语“Shapalak”(意为拍拍手)的玩具厂房透出别样风情。

  这里距阿拉木图市中心15公里,是中国青年马千里在哈萨克斯坦扎下的“玩具家园”。三年间,他将这家企业打造成哈萨克斯坦首家全哈语运营的玩具厂,品牌理念“陪伴孩子成长”深入人心。

  厂房洽谈室里,中哈员工围坐。

  一枚中国熊猫印章“哒”地落在素白卡纸上。哈方厂长巴哈提哈孜好奇翻看:“还有草原的郁金香吗?”笑声在人群漾开。

  这枚印章及绘有天一阁飞檐、哈萨克金雕的卷轴,承载着一段文化“漂流记”——它们刚从一场引发热潮的中国制造展会撤下,便被无缝衔接送至此处。

  “留在这里,最合适。”马千里指着洽谈室C位。在他看来,文化的力量不在殿堂,而在日常。“它可以是哈国工人们午休翻看的画册,是随手盖下的一个文创章,是墙上中哈交融的图案。她们喜欢这些来自中国的元素。”

  在马克西姆的回信中,他特别提到,“我们高度敬重贵国人民,钦佩你们的勤奋精神以及对繁荣发展的追求。近年来,贵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于深化两国合作,双方国家元首已多次强调其重要意义。我坚信,两国人民必将携手开拓富有建设性的合作未来。”

阿拉木图别称苹果之城。图为和善的哈萨克斯坦大妈。单玉紫枫 摄

  风起海上,潮涌丝路。

  从天一阁的典籍笔意,到哈萨克草原的郁金香印记,展会落幕,但这处“永不落幕”的互动展台,却在城郊工厂的谈笑间、在哈语玩具的流转中,悄然延伸。它正是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所期许的“心联通”——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从毗邻区域到更广区域。这间小厂,正以一枚枚印记、一件件玩具,在孩子们的笑声里,默默编织着那宏大的格局。小车间,连起大天地。

  相关报道:

  丝路日记⑤ | 阿拉木图 留下“永不落幕”的阿拉互动

  丝路日记④ | 突然停电了 展馆大门开启前的小插曲

  丝路日记③∣风起甬动 中哈“印”记绽放阿拉木图

  丝路日记②∣布展时一不留神引来意向客户

  丝路日记① | 海风吹来“丝路之约”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