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15对金婚夫妻传授婚姻“保鲜秘籍”
2025-08-18 07:2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金婚夫妇与志愿者合影。

“我愿意以岁月为证,与你相守如初;以家风为魂,教后辈笃行不怠……”8月16日,北仑区柴桥街道芦北社区活动室内暖意融融,15对金婚夫妻身着中式喜服,携手走过红毯,共同宣读金婚誓词。

这场由北仑区民政局主办,柴桥街道芦北社区、北仑区惠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的“情系岁月 家风传韵”七夕金婚庆典,为携手走过半世纪的伉俪送上专属仪式感,更让观礼的年轻人体悟到婚姻的温度、家风的力量。

50年相守里藏着最生动的家风课

仪式正式开始前,化妆师为老人细细补妆,摄影师举着相机,捕捉着老夫妻相视一笑时眼角的皱纹与眼底的温柔。在“古礼新韵”环节,15对金婚老人在悠扬乐声中,完成沃盥礼、同牢礼、执手礼。

现场还为15对金婚夫妇赠送定制的金婚证书,上面印有姓名、婚龄,还印着每对夫妻的专属家风格言:俞东国夫妇的金婚证书上写着“尊重谦让”,曹川镇夫妇的金婚证书上写着“热心助人”,沃学正夫妇的金婚证书上写着“与人为善”……

80岁的李玮珍挽着老伴俞东国的手,红着眼眶难掩激动:“结婚50多年,这么热闹地迎七夕、过节,还是头一回。”

这对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夫妻,退休后也不闲着。俞东国自掏腰包在社区设了“便民磨钥匙点”,十年如一日免费帮邻居磨钥匙;李玮珍则带着缝纫机摆摊,义务为大家缝补衣物。

“助人为乐就是我们家风的根。”俞东国说,这份善意早已悄悄影响了下一代。他的儿子是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女儿是国企多年的“敬业标兵”,孙辈们也个个懂事上进。

72岁的曹川镇紧握妻子的手,感慨道:“当年结婚就一张床、一个木箱,除此之外,啥都没有。如今日子好了,踏实做人、热心助人的初心可不能变。”

作为社区里的“金牌维修工”,曹川镇于2017年加入社区乐帮义工团,无论寒冬酷暑,谁家水管坏了、坐便器堵了,他随叫随到。

“婚姻啊,就像做维修,平时多些小修小补的包容,就不会有‘大修大补’的那一天。”曹川镇以朴实的比喻来形容夫妻的相处之道。

77岁的沃学正是这支乐帮义工队的“领头雁”。从2015年他一个人满社区跑着修水电,到如今队伍扩充到10人,平均年龄66岁,涵盖水电、木匠、泥工等多个领域。

“社区里45%都是老人,有的换个灯泡都难,搭建这个队伍,就是想给大家搭把手。”沃学正说,年轻时日子苦,现在生活好了,就想多回报社会,“我教育外孙女就一句话:好好学,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长辈倾囊相授婚姻“保鲜秘籍”

“婚姻保鲜的秘诀是什么?”在“金婚会客厅”交流环节,面对主持人的提问,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

80多岁的俞东国笑着说:“就两个字,谦让。当年条件苦,我和老伴两地分居,后来有了孩子,更是三地跑。难不难?难!但认准了彼此,就一起扛,相互包容着走。”

俞东国的老伴补充道:“磕绊肯定有,关键是记着对方的好,别总埋怨。两个人一条心,再难的坎也能趟过去。”

“爷爷奶奶,你们吵过架吗?怎么化解呀?”大学生志愿者小张忍不住举手提问。

金婚老人黄师傅笑着说:“哪有不吵架的夫妻?但吵架时别争对错,先退一步。你让一点,我让一点,事儿就过去了。”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温润了年轻人的心田。小张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家风’是个很宏大的词,今天才明白,长辈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就是最好的家风教材。”

北仑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金婚庆典是“家风传承系列活动”的起点。未来,当地将组建“金婚家风宣讲队”,邀请金婚老人走进校园、企业分享故事;同时组织青年跟着老人学服务,让“代际共学”成为家风传承的新方式。

宁波晚报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李玲 喻凯芳 文/摄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15对金婚夫妻传授婚姻“保鲜秘籍”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8-18 07:23:00

金婚夫妇与志愿者合影。

“我愿意以岁月为证,与你相守如初;以家风为魂,教后辈笃行不怠……”8月16日,北仑区柴桥街道芦北社区活动室内暖意融融,15对金婚夫妻身着中式喜服,携手走过红毯,共同宣读金婚誓词。

这场由北仑区民政局主办,柴桥街道芦北社区、北仑区惠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的“情系岁月 家风传韵”七夕金婚庆典,为携手走过半世纪的伉俪送上专属仪式感,更让观礼的年轻人体悟到婚姻的温度、家风的力量。

50年相守里藏着最生动的家风课

仪式正式开始前,化妆师为老人细细补妆,摄影师举着相机,捕捉着老夫妻相视一笑时眼角的皱纹与眼底的温柔。在“古礼新韵”环节,15对金婚老人在悠扬乐声中,完成沃盥礼、同牢礼、执手礼。

现场还为15对金婚夫妇赠送定制的金婚证书,上面印有姓名、婚龄,还印着每对夫妻的专属家风格言:俞东国夫妇的金婚证书上写着“尊重谦让”,曹川镇夫妇的金婚证书上写着“热心助人”,沃学正夫妇的金婚证书上写着“与人为善”……

80岁的李玮珍挽着老伴俞东国的手,红着眼眶难掩激动:“结婚50多年,这么热闹地迎七夕、过节,还是头一回。”

这对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夫妻,退休后也不闲着。俞东国自掏腰包在社区设了“便民磨钥匙点”,十年如一日免费帮邻居磨钥匙;李玮珍则带着缝纫机摆摊,义务为大家缝补衣物。

“助人为乐就是我们家风的根。”俞东国说,这份善意早已悄悄影响了下一代。他的儿子是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女儿是国企多年的“敬业标兵”,孙辈们也个个懂事上进。

72岁的曹川镇紧握妻子的手,感慨道:“当年结婚就一张床、一个木箱,除此之外,啥都没有。如今日子好了,踏实做人、热心助人的初心可不能变。”

作为社区里的“金牌维修工”,曹川镇于2017年加入社区乐帮义工团,无论寒冬酷暑,谁家水管坏了、坐便器堵了,他随叫随到。

“婚姻啊,就像做维修,平时多些小修小补的包容,就不会有‘大修大补’的那一天。”曹川镇以朴实的比喻来形容夫妻的相处之道。

77岁的沃学正是这支乐帮义工队的“领头雁”。从2015年他一个人满社区跑着修水电,到如今队伍扩充到10人,平均年龄66岁,涵盖水电、木匠、泥工等多个领域。

“社区里45%都是老人,有的换个灯泡都难,搭建这个队伍,就是想给大家搭把手。”沃学正说,年轻时日子苦,现在生活好了,就想多回报社会,“我教育外孙女就一句话:好好学,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长辈倾囊相授婚姻“保鲜秘籍”

“婚姻保鲜的秘诀是什么?”在“金婚会客厅”交流环节,面对主持人的提问,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

80多岁的俞东国笑着说:“就两个字,谦让。当年条件苦,我和老伴两地分居,后来有了孩子,更是三地跑。难不难?难!但认准了彼此,就一起扛,相互包容着走。”

俞东国的老伴补充道:“磕绊肯定有,关键是记着对方的好,别总埋怨。两个人一条心,再难的坎也能趟过去。”

“爷爷奶奶,你们吵过架吗?怎么化解呀?”大学生志愿者小张忍不住举手提问。

金婚老人黄师傅笑着说:“哪有不吵架的夫妻?但吵架时别争对错,先退一步。你让一点,我让一点,事儿就过去了。”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温润了年轻人的心田。小张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家风’是个很宏大的词,今天才明白,长辈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就是最好的家风教材。”

北仑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金婚庆典是“家风传承系列活动”的起点。未来,当地将组建“金婚家风宣讲队”,邀请金婚老人走进校园、企业分享故事;同时组织青年跟着老人学服务,让“代际共学”成为家风传承的新方式。

宁波晚报记者 林微微

通讯员 李玲 喻凯芳 文/摄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