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4平方米的“书房”引发全网共鸣 网友: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2025-08-28 07:06:27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星球研究所向陈浩赠书,其中一本是主创团队签名版。

  本网8月26日报道的《4平米的驾驶室内 北仑这位集卡车司机每年读书七八十本》,展现了集卡司机陈浩与书籍相伴的日常。这个28岁的新宁波人,在货运路上奔波7年,把4平方米的驾驶室打造成了满是墨香的移动“书房”。

  5年多时间里,读完400余本书,这份坚持像一粒带着温度的种子,在报道刊发后“破土而出”,引发全网共鸣。

  百万流量里的共情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那则记录陈浩在驾驶室里边吃早餐边翻阅《这里是中国》的短视频,在宁波晚报视频号获得百万流量,2万多个点赞如汇聚的星光,照亮这个平凡人的阅读故事。

  “方向盘握得住生活,也装得下诗和远方”“这才是真正的阅读,不在空间而在心境”“在他身上看到了坚持的力量”……网友的留言带着滚烫的真诚,字里行间是共鸣和懂得。

  有人说,陈浩的故事让自己想起了曾经坚持的阅读时光,那些在书桌前、台灯下与书相伴的日子,突然变得清晰而温暖;也有人表示要重新拾起书本,像陈浩一样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在忙碌生活里为自己开辟一片精神角落。

  就在同一天,新华社视频号也转发了这则视频。这份藏在方向盘旁的小小坚守,借着屏幕的光,被更多人知晓。

  从地方媒体到中央级媒体的传播接力,是平凡人身上的热爱与坚持,自发“引导”了一场跨越平台的传播。

  以书为媒的双向奔赴

  这份因阅读而起的温暖,很快传到了文化领域。

  《这里是中国》系列的作者方——星球研究所,不仅通过留言与宁波晚报视频号互动,更与记者取得联系,表达了向陈浩赠书的心意。

  陈浩的阅读“口味”很杂,文学名著、悬疑推理、科幻小说、地理历史等都会读。今年,他特别喜欢地理类的书籍,还花费300多元买下《这里是中国》整个系列。

  这份对书籍的珍视,触动了星球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们已将目前出版的《什么是云南》《什么是重庆》等书籍,连同中国省市地图浮雕明信片,打包寄出。

  “希望这份礼物能陪伴他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星球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说。

  这场以书为媒的互动,是一场心意相通的双向奔赴——陈浩用日复一日的阅读,给书籍赋予鲜活的生命力,而星球研究所也用贴心的回应,接住了他纯粹的热爱。

  城市文化的温情邀约

  宁波图书馆也捕捉到了这份藏在故事里的感动。作为“天一夜读”朗读短视频栏目的承办方,工作人员说,他们一直想寻找“这座城市里真正把读书当成生活一部分的普通人”,而陈浩的故事恰好“撞进他们心里”。

  自2024年1月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上线以来,“天一夜读”就带着“日日都是读书日”的理念,陪伴新老宁波人。如今它已推出逾600期短视频,全网传播触达近2400万人次。

  参与录制的人里,有文化名人、大国工匠,也有基层工作者、普通市民,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声音,传递着与书相关的真挚情感。据悉,陈浩已答应受邀录制,他将成为该栏目首位集卡司机参与者。

  “这真是新奇的体验!”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陈浩坦言“意料之外”。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习以为常的阅读日常,会引发这么多人的关注。宁波图书馆的邀约,让他既忐忑又期待:他即将从一个人在驾驶室里安静阅读,转而在镜头前向大众分享阅读。

  4平方米的“书房”,因为这场全网的温暖共鸣,有了特别的意义。

  它不再只是一个人的“书房”,更成了一个小小的符号——提醒着每一个人,平凡生活里,哪怕是方寸之地,也能借着书籍的光,拥有一片广阔的精神天地。

  宁波晚报记者陈烨 通讯员王池颖 史楚钊 文/摄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4平方米的“书房”引发全网共鸣 网友: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8-28 07:06:27

星球研究所向陈浩赠书,其中一本是主创团队签名版。

  本网8月26日报道的《4平米的驾驶室内 北仑这位集卡车司机每年读书七八十本》,展现了集卡司机陈浩与书籍相伴的日常。这个28岁的新宁波人,在货运路上奔波7年,把4平方米的驾驶室打造成了满是墨香的移动“书房”。

  5年多时间里,读完400余本书,这份坚持像一粒带着温度的种子,在报道刊发后“破土而出”,引发全网共鸣。

  百万流量里的共情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那则记录陈浩在驾驶室里边吃早餐边翻阅《这里是中国》的短视频,在宁波晚报视频号获得百万流量,2万多个点赞如汇聚的星光,照亮这个平凡人的阅读故事。

  “方向盘握得住生活,也装得下诗和远方”“这才是真正的阅读,不在空间而在心境”“在他身上看到了坚持的力量”……网友的留言带着滚烫的真诚,字里行间是共鸣和懂得。

  有人说,陈浩的故事让自己想起了曾经坚持的阅读时光,那些在书桌前、台灯下与书相伴的日子,突然变得清晰而温暖;也有人表示要重新拾起书本,像陈浩一样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在忙碌生活里为自己开辟一片精神角落。

  就在同一天,新华社视频号也转发了这则视频。这份藏在方向盘旁的小小坚守,借着屏幕的光,被更多人知晓。

  从地方媒体到中央级媒体的传播接力,是平凡人身上的热爱与坚持,自发“引导”了一场跨越平台的传播。

  以书为媒的双向奔赴

  这份因阅读而起的温暖,很快传到了文化领域。

  《这里是中国》系列的作者方——星球研究所,不仅通过留言与宁波晚报视频号互动,更与记者取得联系,表达了向陈浩赠书的心意。

  陈浩的阅读“口味”很杂,文学名著、悬疑推理、科幻小说、地理历史等都会读。今年,他特别喜欢地理类的书籍,还花费300多元买下《这里是中国》整个系列。

  这份对书籍的珍视,触动了星球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们已将目前出版的《什么是云南》《什么是重庆》等书籍,连同中国省市地图浮雕明信片,打包寄出。

  “希望这份礼物能陪伴他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星球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说。

  这场以书为媒的互动,是一场心意相通的双向奔赴——陈浩用日复一日的阅读,给书籍赋予鲜活的生命力,而星球研究所也用贴心的回应,接住了他纯粹的热爱。

  城市文化的温情邀约

  宁波图书馆也捕捉到了这份藏在故事里的感动。作为“天一夜读”朗读短视频栏目的承办方,工作人员说,他们一直想寻找“这座城市里真正把读书当成生活一部分的普通人”,而陈浩的故事恰好“撞进他们心里”。

  自2024年1月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上线以来,“天一夜读”就带着“日日都是读书日”的理念,陪伴新老宁波人。如今它已推出逾600期短视频,全网传播触达近2400万人次。

  参与录制的人里,有文化名人、大国工匠,也有基层工作者、普通市民,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声音,传递着与书相关的真挚情感。据悉,陈浩已答应受邀录制,他将成为该栏目首位集卡司机参与者。

  “这真是新奇的体验!”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陈浩坦言“意料之外”。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习以为常的阅读日常,会引发这么多人的关注。宁波图书馆的邀约,让他既忐忑又期待:他即将从一个人在驾驶室里安静阅读,转而在镜头前向大众分享阅读。

  4平方米的“书房”,因为这场全网的温暖共鸣,有了特别的意义。

  它不再只是一个人的“书房”,更成了一个小小的符号——提醒着每一个人,平凡生活里,哪怕是方寸之地,也能借着书籍的光,拥有一片广阔的精神天地。

  宁波晚报记者陈烨 通讯员王池颖 史楚钊 文/摄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