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曾经的"浑浊绿湖"如何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双向奔赴"?
2025-08-27 20:2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湖韵焕新生·今天我发布”现场。本文图片均为徐能摄

  甬派客户端记者 何晴 徐能 通讯员 袁春

  8月27日,“湖韵焕新生·今天我发布”东钱湖保护与发展专场在东钱湖畔启幕。本次发布会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鄞州区政府新闻办承办。

  东钱湖,这片水域面积是西湖的三倍多、承载千年文脉的海迹湖,正从“城市后花园”迈向“世界名湖”。当天,三位一线实践者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东钱湖“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蜕变故事。

  让“浑浊绿湖”变成“白鹭栖息地”

  “治水是场持久战,我们将时刻保持警醒。”东钱湖生态治理工作专班组负责人楼海波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如今风光宜人的东钱湖,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尴尬模样”:污水直排、淤泥堆积,导致湖水浑浊发绿、鱼虾踪迹难觅,水质一度恶化到Ⅳ类,局部甚至成了Ⅴ类。

楼海波进行发布。

  治水必须“壮士断腕”。2000年初,东钱湖打响治理战:60多家高污染企业被取缔,20多家养殖点关停,11个环湖村庄完成改造。

  清淤、截污、拆违……一系列工程一点点为东钱湖“松绑”。

  生态治理更要“科学长效”。2011年,东钱湖管委会投入5100万元启动马山湿地相关建设,通过改塘还湿、水系重构让钱湖之畔“重获新生”,成为生态屏障与景观胜地。此后,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实验室落户湖畔,75个监测点位开展每周水质动态监测,以科技之力破解“监管难”痛点。

  如今,东钱湖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局部Ⅱ类,森林覆盖率超60%,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湖畔奏响了动听的生态和谐曲。”楼海波很自豪。

  让“最美湖山”变成“最强大脑”聚集地

  东钱湖畔,院士中心的建筑楼藏着“守旧与创新”的巧思。这里曾是1960年宁波师范学院师生肩挑手扛建起的教学楼,如今在吴志强院士团队的设计下,现代玻璃幕墙与原始红砖立面相映成趣,600米景观廊桥上悬挂着204位“进家”院士的照片。

  钱湖院士之家服务中心副主任史贤说:“我们用‘一把钥匙’迎院士归家,用‘一片杨梅林’系住院士牵挂,通过‘一对一’定制服务,构建起覆盖项目支持、科创架接、生活康养的全流程服务闭环,就是要让院士们在最美湖山中安心深耕。”

史贤进行发布。

  这份“安心”,最终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科创与产业动能。截至目前,院士中心对接院士项目近350个,57个已成功落地;保障了142场高标准学术交流、产业对接会,累计有271位院士亲临现场,为宁波百余家企业“把脉问诊”。

  “现在的院士中心,不只是‘湖畔会客厅’,更是宁波科创的‘赋能站’。未来,我们要让院士的智慧顺着东钱湖的水,流进宁波产业升级的每一个角落。”史贤充满期待。

  让“噪音厂房”变成“网红民宿”

  赵芬是土生土长的韩岭人,父亲守着注塑厂打拼了一辈子,总说“这是养家的根”。

  2018年,韩岭老街焕新开业,青石板路干干净净,明清老墙修得亮堂,游客捧着点心在弄堂里穿梭。赵芬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把厂房改成民宿!这话一说出口,父亲把茶杯往桌上一摔:“疯了吧?拆了厂子吃什么?100多万元投入,啥时候能回本?”

  赵芬看着街上的游客拍胸脯:“您看这人流量,亏不了!我来干,以后还有孙子接手!”父亲拗不过她,勉强点了头。

赵芬进行发布。

  改造时,赵芬把厂房改造成了中式原木风的小庭院,取名为“风岭苑”。不到三年,100多万元投入就回本了,民宿有了固定的老客,每年暑假都来度假小住。“收入越来越稳定,更珍贵的是,我可以不用离开家乡,能一直守着这片湖生活。”赵芬表示。

  专家点评

  “身临自然场景里聊东钱湖的保护与发展,比任何屏幕都更能让人读懂‘湖韵焕新生’的深意。”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宁波文化研究院副会长黄文杰表示,“政府主导治理、高端智力赋能、个体主动融入三者合力,让东钱湖的保护和发展从‘对立面’变为‘共生体’”。“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经验,正是“湖韵焕新生”的深层密码,也是全国历史名湖保护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智慧。”

专家点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曾经的"浑浊绿湖"如何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双向奔赴"?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8-27 20:23:00

“湖韵焕新生·今天我发布”现场。本文图片均为徐能摄

  甬派客户端记者 何晴 徐能 通讯员 袁春

  8月27日,“湖韵焕新生·今天我发布”东钱湖保护与发展专场在东钱湖畔启幕。本次发布会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鄞州区政府新闻办承办。

  东钱湖,这片水域面积是西湖的三倍多、承载千年文脉的海迹湖,正从“城市后花园”迈向“世界名湖”。当天,三位一线实践者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东钱湖“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蜕变故事。

  让“浑浊绿湖”变成“白鹭栖息地”

  “治水是场持久战,我们将时刻保持警醒。”东钱湖生态治理工作专班组负责人楼海波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如今风光宜人的东钱湖,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尴尬模样”:污水直排、淤泥堆积,导致湖水浑浊发绿、鱼虾踪迹难觅,水质一度恶化到Ⅳ类,局部甚至成了Ⅴ类。

楼海波进行发布。

  治水必须“壮士断腕”。2000年初,东钱湖打响治理战:60多家高污染企业被取缔,20多家养殖点关停,11个环湖村庄完成改造。

  清淤、截污、拆违……一系列工程一点点为东钱湖“松绑”。

  生态治理更要“科学长效”。2011年,东钱湖管委会投入5100万元启动马山湿地相关建设,通过改塘还湿、水系重构让钱湖之畔“重获新生”,成为生态屏障与景观胜地。此后,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实验室落户湖畔,75个监测点位开展每周水质动态监测,以科技之力破解“监管难”痛点。

  如今,东钱湖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局部Ⅱ类,森林覆盖率超60%,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湖畔奏响了动听的生态和谐曲。”楼海波很自豪。

  让“最美湖山”变成“最强大脑”聚集地

  东钱湖畔,院士中心的建筑楼藏着“守旧与创新”的巧思。这里曾是1960年宁波师范学院师生肩挑手扛建起的教学楼,如今在吴志强院士团队的设计下,现代玻璃幕墙与原始红砖立面相映成趣,600米景观廊桥上悬挂着204位“进家”院士的照片。

  钱湖院士之家服务中心副主任史贤说:“我们用‘一把钥匙’迎院士归家,用‘一片杨梅林’系住院士牵挂,通过‘一对一’定制服务,构建起覆盖项目支持、科创架接、生活康养的全流程服务闭环,就是要让院士们在最美湖山中安心深耕。”

史贤进行发布。

  这份“安心”,最终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科创与产业动能。截至目前,院士中心对接院士项目近350个,57个已成功落地;保障了142场高标准学术交流、产业对接会,累计有271位院士亲临现场,为宁波百余家企业“把脉问诊”。

  “现在的院士中心,不只是‘湖畔会客厅’,更是宁波科创的‘赋能站’。未来,我们要让院士的智慧顺着东钱湖的水,流进宁波产业升级的每一个角落。”史贤充满期待。

  让“噪音厂房”变成“网红民宿”

  赵芬是土生土长的韩岭人,父亲守着注塑厂打拼了一辈子,总说“这是养家的根”。

  2018年,韩岭老街焕新开业,青石板路干干净净,明清老墙修得亮堂,游客捧着点心在弄堂里穿梭。赵芬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把厂房改成民宿!这话一说出口,父亲把茶杯往桌上一摔:“疯了吧?拆了厂子吃什么?100多万元投入,啥时候能回本?”

  赵芬看着街上的游客拍胸脯:“您看这人流量,亏不了!我来干,以后还有孙子接手!”父亲拗不过她,勉强点了头。

赵芬进行发布。

  改造时,赵芬把厂房改造成了中式原木风的小庭院,取名为“风岭苑”。不到三年,100多万元投入就回本了,民宿有了固定的老客,每年暑假都来度假小住。“收入越来越稳定,更珍贵的是,我可以不用离开家乡,能一直守着这片湖生活。”赵芬表示。

  专家点评

  “身临自然场景里聊东钱湖的保护与发展,比任何屏幕都更能让人读懂‘湖韵焕新生’的深意。”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宁波文化研究院副会长黄文杰表示,“政府主导治理、高端智力赋能、个体主动融入三者合力,让东钱湖的保护和发展从‘对立面’变为‘共生体’”。“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经验,正是“湖韵焕新生”的深层密码,也是全国历史名湖保护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智慧。”

专家点评。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