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头山遗址出土器物。
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银凤 见习记者 冯姝涵 通讯员 邱吉瑜
8月22日上午,宁波考古7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暨《宁波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规划纲要》发布仪式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宁波市社科联(社科院)主办,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考古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关心支持宁波文化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宁波考古70年的辉煌历程。
自1955年萧穿铁路沿线考古发掘揭开科学考古的序幕以来,宁波考古走过了7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放眼全国考古界,宁波可以说是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成就较高的城市之一。
70年来,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扎根四明大地,跋山涉水、探源寻根,累计开展近3000项考古调查勘探项目,保护和抢救了300余处古遗址、古墓葬、古窑址和古沉船,出土、出水文物标本数十万件,逐步构建起从井头山、河姆渡直至近现代的完整地域文化序列,不断延伸宁波的历史轴线。

河姆渡遗址现场。
70年来,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考古发现不断刷新我们对四明大地的历史认知,铸就了“考古宁波”在全国的金字招牌——
8000年前的井头山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贝丘遗址;
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干栏式木构建筑的源头,实证了江南地区在距今7000-6000年已形成完整的稻作社会体系;
4000年前的大榭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制作海盐的最早证据,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标志;
2500年前的句章故城,再现了“宁波第一城”的远古风貌;
上林湖越窑、永丰库、高丽使馆等海丝遗迹的考古发现,彰显了宁波作为海丝古港“活化石”的魅力;
施岙遗址史前独木舟、东门口码头北宋沉船、和义路南宋沉船、潮塘江元代沉船、象山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等考古成果,表明宁波是全国发现古船数量最多、年代序列最完整的地方;
……
70年来,宁波考古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
一是在文明探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井头山、河姆渡、田螺山、施岙、大榭、鱼山和下王渡等140余处先秦时期重要遗存,构建了先秦文化年表,将宁波地域历史向前推进至距今8300年,极大延伸了宁波地区人类活动和中华海洋文明发展轴线,初步勾勒出杭州湾南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图景和宁波先民从探索海洋到适应海洋再到开发海洋的蓝色画卷,有力实证了宁波在中华文明版图中的特定地位与特有魅力。
二是在港城考古领域持续深化。宁波实施了50多项港城考古项目,发现了“宁波第一城”句章故城、“宁波第一港”句章古港,以及鄞县故城和明州子城、罗城、永丰库遗址等重要遗存,充分发挥了考古补史、证史、纠史的独特作用,科学纠正了“小溪”问题的千年谬误,廓清了港城互动的发展脉络,还原了早期城市的演变真相,丰富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内涵。

上林湖越窑遗址出土的青瓷三足蟾蜍。
三是在青瓷考古领域影响深远。历年来发现了数百处陶瓷窑址,发掘了荷花芯、寺龙口、后司岙、郭童岙和上水岙等40多处青瓷窑址,确立了越窑青瓷两大生产中心——上林湖窑场和东钱湖窑场,确认了越窑青瓷特别是秘色瓷的产地、流变及其工艺流程,为当代越瓷生产传承提供了样本与参考,为地方文化品牌打造提供了机遇与抓手。
四是在水下考古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历年来围绕海丝、海防、海岛和运河、塘河、内河,水陆考古并进,发现了“小白礁I号”等不同时期古船遗址8处,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增添了考古实证,为“海丝”申遗研究注入了“源头活水”。同时,国家还在宁波设立了全国首家水下考古工作站和首个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宁波水下考古人才储备长期位居全国前列,被盛誉为“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
从8000多年前井头山先民适应海洋、开发海洋,到河姆渡时期成熟的稻作文明,再到句章古港联通内外的繁荣景象,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脉络清晰、特色鲜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句章故城遗址现场。
这些成果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河姆渡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寺龙口越窑址、永丰库遗址、后司岙秘色瓷窑址、井头山遗址等5项先后入选或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项成果荣获“田野考古奖”,24项获评“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于2024年荣获“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新闻多一点
宁波考古70周年系列活动一览
一场考古特展:从远古渔村到国际港城——宁波考古中的海洋基因。
一场挂牌仪式:王巍文化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
一场纲要发布:发布《宁波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规划纲要(2025-2030)》。
一场专家聘任:举行宁波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专家聘任仪式。
一场专家研讨:邀请王巍先生、宁波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专家顾问等全国知名专家,共同研讨宁波考古70周年与地域文明探源。
一次学会落户:浙江省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并落户宁波基地。
一批公众科普活动:7月至12月,开展考古研学、工地开放日、科普讲座、微展览进校园进社区等多种公众考古科普活动。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