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山水共为邻|“老把式”的蓝黄交响曲
2025-08-24 07:1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烈日下的象山西沪港,天蓝海净。

前天上午10点多,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渔民钱国敏大手一挥,鱼食星星点点落入水中。顷刻间,粼粼波光里,一尾尾“金黄”扑腾着跃出水面,好不热闹。

“是黄鱼!”游客们的欢笑声,让这位养鱼“老把式”十分感慨:尽管从父辈开始养鱼,但“鱼不能只是鱼,还得是更多”。

钱国敏正在喂大黄鱼。

比如他脚下的“海上小屋”——既可以养鱼,也可以休闲捕鱼,黄色网箱、红色屋顶,浮在蓝色海面上,让人挪不开眼。

距离“海上小屋”不远处,是正在修建的滨海旅游线项目,负责人也是钱国敏,“去年开始修建,到今年10月中旬差不多可以完工,到时候岸线旁的白墙,彩绘一弄,漂亮得不得了……”

紧邻这个项目的地方就是钱国敏的家乡——高泥村。

“黄鱼广场”“黄鱼馆”……这个曾经“两三小艇泊高泥”的海边小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浙江省黄鱼养殖第一村”。

观看黄鱼捕捞。

“村里100多户人家,70多户养黄鱼,以前人均年收入只有5000多元,这些年越来越好了……”在“海上小屋”空调房里,钱国敏告诉记者,渔村岁月缓缓流淌——

“养鱼苦,养黄鱼更苦”,过去每天凌晨4点多前往鱼塘,在“咕咕咕”的黄鱼叫声里,总会有一个身影伸手“盛出一瓢”,撒入海中……现在,打开手机App,就可实现自动投喂、水质监测。

曾几何时,随处可见的泡沫养殖箱、鱼苗养殖尾水排放,让“钱国敏”们的养鱼收成屡受影响;如今,泡沫养殖箱陆续变成绿色环保的碳纤维网箱,能抵御12级台风,鱼群成活率大大提升,利润也是“嗖嗖”上涨。

“靠海吃海”“善待海洋,就是善待自己”。

几年前,钱国敏和70多户村民自愿组成了环保志愿队,不定期清理海漂垃圾;即便在“海上小屋”,他也不断提醒游客“垃圾不能入海”……

“我们不能只养鱼,更要养海。”采访中,这是钱国敏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守好一方蓝,换得一片黄。”如今的高泥村,渔旅融合正兴,不止卖鱼,更卖“黄鱼故事”——

码头边,“黄鱼咖啡”正在试营业;在渔旅融合示范区,游客可以登上海上观景平台,看网箱养殖、钓一尾鲜鱼、吃一锅黄鱼汤,再带一条“文创黄鱼”回家……

昔日偏远落后的小渔村,如今户均年收入超过3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0万元。

“很幸运,我的‘海上小屋’是示范区的样板点。”钱国敏说。这个“不一样的养殖基地”,不仅有黄鱼,更有美国红鱼等6种鱼,养殖箱旁的几把躺椅和设施齐全的空调房,还可以让游客们甩两杆后歇歇脚、发发呆。

“黄鱼一上,黄金万两”。在这条北纬30度斑斓海岸线上,“钱国敏”们的幽默自信,藏在干净滩涂上随处跑跳的招潮蟹、弹涂鱼中,藏在西沪港越来越多的“海上小屋”里。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冯瑄 王嘉彬 通讯员 蒋则蔚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山水共为邻|“老把式”的蓝黄交响曲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8-24 07:10:00

烈日下的象山西沪港,天蓝海净。

前天上午10点多,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渔民钱国敏大手一挥,鱼食星星点点落入水中。顷刻间,粼粼波光里,一尾尾“金黄”扑腾着跃出水面,好不热闹。

“是黄鱼!”游客们的欢笑声,让这位养鱼“老把式”十分感慨:尽管从父辈开始养鱼,但“鱼不能只是鱼,还得是更多”。

钱国敏正在喂大黄鱼。

比如他脚下的“海上小屋”——既可以养鱼,也可以休闲捕鱼,黄色网箱、红色屋顶,浮在蓝色海面上,让人挪不开眼。

距离“海上小屋”不远处,是正在修建的滨海旅游线项目,负责人也是钱国敏,“去年开始修建,到今年10月中旬差不多可以完工,到时候岸线旁的白墙,彩绘一弄,漂亮得不得了……”

紧邻这个项目的地方就是钱国敏的家乡——高泥村。

“黄鱼广场”“黄鱼馆”……这个曾经“两三小艇泊高泥”的海边小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浙江省黄鱼养殖第一村”。

观看黄鱼捕捞。

“村里100多户人家,70多户养黄鱼,以前人均年收入只有5000多元,这些年越来越好了……”在“海上小屋”空调房里,钱国敏告诉记者,渔村岁月缓缓流淌——

“养鱼苦,养黄鱼更苦”,过去每天凌晨4点多前往鱼塘,在“咕咕咕”的黄鱼叫声里,总会有一个身影伸手“盛出一瓢”,撒入海中……现在,打开手机App,就可实现自动投喂、水质监测。

曾几何时,随处可见的泡沫养殖箱、鱼苗养殖尾水排放,让“钱国敏”们的养鱼收成屡受影响;如今,泡沫养殖箱陆续变成绿色环保的碳纤维网箱,能抵御12级台风,鱼群成活率大大提升,利润也是“嗖嗖”上涨。

“靠海吃海”“善待海洋,就是善待自己”。

几年前,钱国敏和70多户村民自愿组成了环保志愿队,不定期清理海漂垃圾;即便在“海上小屋”,他也不断提醒游客“垃圾不能入海”……

“我们不能只养鱼,更要养海。”采访中,这是钱国敏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守好一方蓝,换得一片黄。”如今的高泥村,渔旅融合正兴,不止卖鱼,更卖“黄鱼故事”——

码头边,“黄鱼咖啡”正在试营业;在渔旅融合示范区,游客可以登上海上观景平台,看网箱养殖、钓一尾鲜鱼、吃一锅黄鱼汤,再带一条“文创黄鱼”回家……

昔日偏远落后的小渔村,如今户均年收入超过3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0万元。

“很幸运,我的‘海上小屋’是示范区的样板点。”钱国敏说。这个“不一样的养殖基地”,不仅有黄鱼,更有美国红鱼等6种鱼,养殖箱旁的几把躺椅和设施齐全的空调房,还可以让游客们甩两杆后歇歇脚、发发呆。

“黄鱼一上,黄金万两”。在这条北纬30度斑斓海岸线上,“钱国敏”们的幽默自信,藏在干净滩涂上随处跑跳的招潮蟹、弹涂鱼中,藏在西沪港越来越多的“海上小屋”里。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冯瑄 王嘉彬 通讯员 蒋则蔚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