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双百’惠民行”第三季十大行动圆满收官
2025-09-15 07:28: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专题】“双百”惠民行第三季

今年夏天,有台风“竹节草”的风雨侵扰,也有持续一个多月的酷热高温。

“水火”交融,苦夏难熬,但我们身边有“凉风”吹拂。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发起,全市百家单位、百名记者共同参与的“‘双百’惠民行”第三季大型公益媒体行动,帮人排解烦恼、抚平“心火”,上演沁“城”心脾的奔赴和温暖力量的交互。

百姓点题、部门响应、记者跟进,第三季行动推出益企行、励志行、安全行、暖新行、就业行、清凉行、关爱行、帮办行、文化行、人文乡村行十大子项。百名记者各负其“行”,冒酷暑、顶风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为新就业群体送上夏日“清凉”关爱,助力青年人才就业,赋能企业商海奋楫,探求以文“化”村共富新路径……

已走过三季的“双百”惠民行,一如既往延续为民、惠民的初心理念。自7月8日在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和甬派客户端同步推出,历时两个月。各路记者发稿近300篇,仅甬派客户端阅读量就有8348万,评论近1.9万条。这项大型公益媒体行动,不仅解决了众多民生“关键小事”,更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城的“幸福网”,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两个月的惠民行,也是我们新闻人践行“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回应市民期盼的生动实践。

我们是“行者”,我们一直在路上。统筹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余建文

暖新行

爱心餐,温暖城市夜归人

快递小哥收获爱心餐。

作为“暖新行”的重头戏,今年夏天,宁波晚报联合绿姿、欧文、三关六码头等商家推出“温暖,永远不晚”晚间爱心餐项目,为新就业群体送上一份关爱。

0元享用红豆吐司和风味餐包;1元买到老底子灰汁团和油赞子……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新就业群体可根据手机App接单记录或能证实个人身份的标识,到上述三大商家的指定门店享用晚间爱心餐,获得一份实实在在的能量补给。

参与活动的门店,绿姿15家,欧文10家,三关六码头10家。活动的餐品大多来自这些门店当日未售完但品质完好的现烤产品或土特产、时令糕点等。通过规范化的渠道,将这些“余量食物”转化为爱心资源,赋予其新的价值。每家门店的爱心面包供应量,从最初每日5份提升至10份,更多夜归人获得了这份暖心补给。

“95后”外卖骑手小刘是首个领到“0元享”面包的“幸运儿”,他挑选了坚果乳酪包。“站长在群里转发了消息,我就马上来了!”他笑着说,虽然吃过晚饭,但这份面包可以为他后续的奔波储备能量。代驾司机小张在三关六码头鄞州万达店品尝了米鸭蛋,“因为职业原因,我经常顾不上吃饭,领到这份1元爱心餐,感到挺温暖的。”

活动自推出以来,上述门店每天都有稳定供应。不少骑手前来,虽然领到的只是一份面包,但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这项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2月31日,三大商家总投入达80万元。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朱琳

清凉行

“凉风”吹拂,为“超人”赋能

“城市超人”参加吃西瓜比赛。

高温日数多达30多天,最高气温超40℃——今年夏天不好过,对新就业群体及户外劳动者而言更是如此。该如何守护好这批“城市超人”?持续两个月的“清凉行”,让一股“凉风”拂过甬城的大街小巷。

为“城市超人”免费体检。

不同于往年的送清凉,得益于“‘城市超人’守护计划”的全面升级,今年的“清凉行”包含了更多意味——技能学习、心理关怀、家庭活动……围绕“赋能”二字,“城市超人”在享受清凉之余,各方面素养也得到提升。

外卖员在清凉驿站取用免费饮料。

早在酷暑到来之前,我们便联合市总工会向全市“城市超人”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劳动者的真实所需,并根据收集到的诉求提供相应服务——一堂堂公益技能培训课,满足了“城市超人”想要发展转型的心愿;一场场心理健康讲座,为“城市超人”打开疏解压力的通道;一次次亲子文艺活动,让繁忙的“城市超人”有时间陪陪家人……

众多社会力量的加入,让今年的“清凉行”更添几分温情。宁海一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培训,天猫棉竹屋官方旗舰店自发为环卫工人子女送上两万双童袜,宁波汉雅蓝海豚文旅有限公司等单位积极组织建筑工人及其家属欣赏三江夜景……

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甬派、宁波晚报社区联盟发起“清凉驿站”征集行动,短短几天便集结了700多个站点,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避暑港湾。这些驿站布局精准,涵盖社区服务中心、甬爱E家、专属站点及爱心商铺等,户外劳动者15分钟内便可满足歇脚、取饮、用药等需求。

各地“清凉驿站”不仅提供绿豆汤、酸梅汤等饮品,还设有小哥专属柜,更推出了“童心送清凉”“瓜王争霸赛”等特色活动。

“城市超人”是甬城的建设者,是社会运转的维系者。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清凉行”等形式,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对劳动者的守护,让更多“超人”在这座城市收获幸福与尊重。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李睿清

帮办行

一线奔走,排解民生难事

晴江社区参与“暑来宝·欢乐课堂”众筹计划,推出的“非遗承古韵”课程受到孩子们欢迎。

今年的“帮办行”,我们汇聚社会力量,联动多部门,围绕暑期生活需求与日常民生难题,通过“暑来宝·欢乐课堂”众筹计划与“夏令热线”双线发力,帮助市民解决夏令实际问题,传递城市温暖。

“帮办行”之“夏令热线”81850000及甬派众筹新闻、民生e点通等渠道同步开启,24小时全天候接收市民诉求。两个月来,近千个夏令民生问题依托平台进行流转,部门值守人员跑一线、查问题,高效处置。

夏令时节,环境问题投诉陡增,直接关乎市民生活品质。“帮办行”记者行走一线,为民发声,帮助解难。海曙区紫薇新村东门外通道因地处两个街道交界处,垃圾堆积滋生异味,白云街道得知群众反映后迅速派人清理;尹江岸小区内生活垃圾与装修杂物散落,污染环境,报道刊发后社区督促物业公司及时清运。江北区孔浦菜市场对面的公园竣工一年半未移交,垃圾满地、公厕封闭,媒体介入后,当地住建部门决定先“兜底”清理垃圾,后续持续督促建设单位办理移交手续,实现长效管理……

“帮办行”聚焦路灯故障与管道溢水问题,推动问题高效解决。江北区压赛村、鄞州区邱隘镇郡柳路、镇海区中官路等地的路灯故障频发,针对市民反映,相关部门迅速排查修复,保障市民夜间出行安全。鄞州区邱隘镇青年路228号通道溢水一个多月,经邱隘镇与社区工作人员反复排查,最终查明溢水原因,督促责任店家尽快修复。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方琴

关爱行

汇聚爱的力量守护童心

孩子们参观奉化萧王庙街道青云村村史馆。

为期近两个月的“关爱行”,通过宁波晚报社区联盟广泛动员、全市200余个社区踊跃参与,为孩子们的假期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今年的“关爱行”特别聚焦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我陪孩子读经典”“千名卡娃游宁波”等系列活动,惠及近万名“小候鸟”,带领他们真切感受宁波的城市温度,不仅让“小候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也体现了社会对新就业群体及其子女的关怀和爱护。

在鄞州区银桂社区的活动现场,徐敏老师耐心指导“小候鸟”做窑烤面包。当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张斌桥面包”被送入窑炉,升腾的烟火里,麦香与乡愁渐渐交融,发酵出最动人的夏日滋味。

孩子们参观奉化莼湖街道章胡村。

北仑区司法局组织30余名“小候鸟”,赴宁波海洋研究院参加“探秘蓝海,学法通行”研学之旅。孩子们在触摸蓝海的同时,悄然将守法的种子埋进心田。

在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2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踏上了“乐游少图 阅享未来”书香体验活动的奇妙旅程,在绘本与光影中穿梭,遇见更大的世界。

今年,我们还推出了“暑来宝·欢乐课堂”众筹计划,60多个社区通过平台上线近千个暑期共享名额,让孩子们的假期充盈而多彩。

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社区的“钟公少年先锋营”里,28名孩子在教官带领下练习队列,从整理衣领到齐步踏响,稚嫩脸庞上的专注神情,告诉我们蜕变正在悄然发生。

海曙区芝江社区的“Citywalk”研学独具特色,在屠呦呦旧居,“小候鸟”认真聆听青蒿素背后鲜为人知的科研故事;镇海区蛟川街道青枫社区将劳动教育融入自然课堂,“π动一夏”夏日探索活动中,孩子们在农耕体验中认识植物,了解传统医药文化。

“关爱行”活动,将社会各界的关爱精准滴灌到“小候鸟”心中,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温暖与希望的种子。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马佳威

安全行

这些“土”经验很管用

警方在山区戏水地喊话,提醒市民加强安全防护。

每年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作为一个滨海城市,宁波不仅拥有绵长的海岸线,还有4700多座山塘水库,加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此生活,防溺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今年暑期,我们顶着烈日,走访了多个曾发生溺水警情或高风险水域点位,深入调研防溺水工作的难点与突破点。

令人欣慰的是,在鄞州区的走访中,我们发现了一项简单却高效的民间智慧——“救命竹竿”。这些竹竿被放置在危险水域岸边,一旦有人溺水,旁人可迅速递出竹竿实施救援,极大提高了救援效率,降低了施救者自身的风险。如今,这一好经验正在向全市推广。

在奉化走访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值得全市借鉴的好经验——西坞街道一个存在溺水隐患的水塘,经过系统性整治,不仅消除了危险,还变身为深受市民欢迎的“网红打卡地”。这一创新,既保障了安全,又美化了环境,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抹亮色。

在通过“堵”的方式做好风险管控的同时,我们也运用“疏”的方式满足公众需求。经过实地探访并报道多个安全戏水区,梳理发布全市户外亲水点位,既满足了市民夏季玩水的需求,也传递了安全戏水的理念。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王晓峰

励志行

知行合一,磨砺成长

在这个滚烫火热的夏季,“励志行”推陈出新,“思政巴士”升级为2.0版本。在1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宁波各中小学校的400余名师生兵分8路,用脚步丈量宁波全域生态实践的来时路。

更为可喜的是,跳出传统课堂的“思政巴士”,教育成效实现了“三级跳”:从知识接受到情感认同,再到行动自觉。在镇海永旺村,学生们从欣赏“花海”到理解各方责任;在海曙区洞桥镇,学生龙湘媛决心“督促爸妈做好垃圾分类”,金昊栋则萌生了“用物联网监测水质”的想法。这种转变,让生态文明教育超越了知识层面,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今年暑假,我们还将镜头对准宁波高校里那些“不熄灯的实验室”。这里灯光常明,仪器低鸣,身影忙碌。专心攻坚的大学生或称“想早点出成果,明年顺利毕业”,或是“想提前适应节奏,不想掉队”。答案看似不同,实则都指向同一个词:时不我待。

李玉正的目标是“让普通人用得上”,研究菌种耐药性的他,希望将检测方法转化为快检试纸;张珈瑜聚焦食品检测,希望开发出价廉物美的新型检测试剂,快速检测致病菌;学习水产养殖的邢瑞艳,期待让餐桌上的河鲜海鲜更加美味、价廉。

他们中,有人时常做实验到深夜,有人暑假两个月只休息了一周。他们并非没有对假期的向往,也并非不想回到家乡享受清凉。促使他们留下的,是科研项目的关键节点,是实验数据的持续监测,是心中那份对未知的探索和对成果落地的期盼。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张志龙

就业行

“全链条”服务“磁吸”人才

暑期是求职招工的窗口期,也是城市引才的重要节点。为了帮助人才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今年夏天的“就业行”,我们围绕城市推介、政策解读、新岗位发掘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促就业相关报道。

时值7月,莘莘学子即将开启人生新阶段。该去哪座城市就业?未来应当留在何处发展?一份全面升级的“宁波城市简历”为青年人才递上邀约。城市介绍、产业优势、文化历史、人才评价……这份饱含诚意的“简历”一经发出,便在全网收获破亿阅读量,为宁波打开了求才之门,也让宁波的城市形象走入更多青年心间。

了解是奔赴的开始,但真正吸引人才扎根于此的是一座城的温情。从来甬求职免费住宿,到各类招工拓岗政策,再到宁波“亲家园”平台组织的趣味活动……这个暑期,我们围绕宁波人才政策、举措、服务,推出了多篇报道,在帮助奔甬青年进一步熟悉城市之余,也让更多人才在此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我们还聚焦宁波的新产业,挖掘宠物、养老、新能源汽车检修等众多行业中的新岗位需求,让新的机会被“看见”,让新的“赛道”被知晓。不仅为青年指出一条就业新通道,更能为宁波新兴领域储备人才,进而推动整座城市的发展。

从相知到相融,“就业行”系列报道提供的“全链条”服务,满足了不同阶段奔甬青年所需,也增强了城市引才留才的“磁力”。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城市的托举,城市发展也需要人才的支撑,我们愿继续以“就业行”系列报道的形式,助人才与城市共成长。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李睿清

益企行

贴近服务,为企纾困

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在慈溪远力机械有限公司走访调研。

“一份《中国居民赴越南投资税收指南》,有效解决了我们在处理中越两国税收制度差异时遇到的财务难题,为我们掘金东南亚提供了助力。”慈溪远力机械有限公司越南项目经理史玫说。

涉税问题无小事,合规经营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石。在此次“益企行”中,记者与宁波税务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倾听企业心声、找准发展痛点,精准施策,为企业纾困解难。

宁波农副肉禽蛋批发市场聚集了大量小微经营主体,长期面临发票如何规范开具的难题,奉化区税务局通过“业务—财务—税务”联动的操作体系,有效规范了小微商户的开票行为;象山县税务局推出“税务管家”服务,为中国海影城“奔跑吧乐园”试营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涉税指导,助力其实现合规运营;高新区税务局指导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反向开票”,不仅缓解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无票”困境,也显著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在此次“益企行”中,记者实地走访多家金融机构,见证了宁波以多元化金融服务破解企业融资困境、赋能创新发展的扎实举措——

慈溪市产业带金融服务联盟通过“数据+信保+担保+信贷”模式,将贸易数据转化为信用,为中小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助力应对海外市场风险;

宁波金投控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中心通过“政金企”协同模式,为前湾新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破解了众芯半导体等创新企业的发展与融资难题。

这一季的“益企行”虽已结束,但这一模式仍将延续。当政策与服务更深入一线、更主动贴近企业,便能实实在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市场增添活力。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林昱辰

文化行

打捞记忆,留住乡愁

7月以来,“‘双百’惠民行”推出了“文化行·夸夸咱们的村史馆”主题报道,记者深入乡村,走进一座座村史馆,解读馆藏史料背后的故事,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让浓浓的乡愁“留”下来。

从记录匠人智慧的慈溪逍林镇福合院村拖鞋匠艺传承展览馆,到承载“耕读传家”理念的余姚梁弄镇汪巷村村史馆,再到展陈抗战老物件、传递红色精神的北仑白峰街道小门村红色记忆馆……我们走访了全市近30家村史馆,用文字挖掘展品背后的“人、事、情”。

采访中,村民的坚守令人动容:年过八旬的老人坚持梳理村落史料,小心保管祖辈传下的老物件;年轻人毅然归乡,以创新思维挖掘老物件的新内涵,并基于此开发文创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他们虽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却都专注于乡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人的坚守,赋予乡村记忆温度;文字的记录,让乡村记忆更好地留存。“文化行”报道团队通过采集村史馆展品信息、采访村民、查阅地方志等方式,为宁波乡村文化搭建起坚实的“数字档案库”。

8月中旬,我们为残疾人家庭安排了“幸福奋斗馆”专场活动。10余组残疾人家庭走进鄞州湾底村幸福奋斗馆,聆听村庄从落后走向富足的奋斗故事,我们还在展馆内为他们举办了一场集体生日会。

行走乡村,我们欣喜地发现:一座座村史馆从昔日的静态陈列空间转变为“活态文化载体”;一场场互动活动,让乡村文化有了更丰富的表达。那份因乡村故事而产生的情感共鸣,让人们与乡村的联结愈发紧密。

这个夏天,我们还联合宁波交响乐团、宁波电影集团、宁波大剧院等文化单位,推出音乐会、电影放映、美育展演、大师公开课等福利活动,向市民发放免费门票700余张。在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举办期间,我们还为网友争取到25场演出的130张观众福利票,吸引千余人次报名,提升了市民对传统戏剧的关注度。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顾佳诚 廖惠兰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双百’惠民行”第三季十大行动圆满收官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9-15 07:28:00

今年夏天,有台风“竹节草”的风雨侵扰,也有持续一个多月的酷热高温。

“水火”交融,苦夏难熬,但我们身边有“凉风”吹拂。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发起,全市百家单位、百名记者共同参与的“‘双百’惠民行”第三季大型公益媒体行动,帮人排解烦恼、抚平“心火”,上演沁“城”心脾的奔赴和温暖力量的交互。

百姓点题、部门响应、记者跟进,第三季行动推出益企行、励志行、安全行、暖新行、就业行、清凉行、关爱行、帮办行、文化行、人文乡村行十大子项。百名记者各负其“行”,冒酷暑、顶风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为新就业群体送上夏日“清凉”关爱,助力青年人才就业,赋能企业商海奋楫,探求以文“化”村共富新路径……

已走过三季的“双百”惠民行,一如既往延续为民、惠民的初心理念。自7月8日在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和甬派客户端同步推出,历时两个月。各路记者发稿近300篇,仅甬派客户端阅读量就有8348万,评论近1.9万条。这项大型公益媒体行动,不仅解决了众多民生“关键小事”,更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城的“幸福网”,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两个月的惠民行,也是我们新闻人践行“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回应市民期盼的生动实践。

我们是“行者”,我们一直在路上。统筹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余建文

暖新行

爱心餐,温暖城市夜归人

快递小哥收获爱心餐。

作为“暖新行”的重头戏,今年夏天,宁波晚报联合绿姿、欧文、三关六码头等商家推出“温暖,永远不晚”晚间爱心餐项目,为新就业群体送上一份关爱。

0元享用红豆吐司和风味餐包;1元买到老底子灰汁团和油赞子……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新就业群体可根据手机App接单记录或能证实个人身份的标识,到上述三大商家的指定门店享用晚间爱心餐,获得一份实实在在的能量补给。

参与活动的门店,绿姿15家,欧文10家,三关六码头10家。活动的餐品大多来自这些门店当日未售完但品质完好的现烤产品或土特产、时令糕点等。通过规范化的渠道,将这些“余量食物”转化为爱心资源,赋予其新的价值。每家门店的爱心面包供应量,从最初每日5份提升至10份,更多夜归人获得了这份暖心补给。

“95后”外卖骑手小刘是首个领到“0元享”面包的“幸运儿”,他挑选了坚果乳酪包。“站长在群里转发了消息,我就马上来了!”他笑着说,虽然吃过晚饭,但这份面包可以为他后续的奔波储备能量。代驾司机小张在三关六码头鄞州万达店品尝了米鸭蛋,“因为职业原因,我经常顾不上吃饭,领到这份1元爱心餐,感到挺温暖的。”

活动自推出以来,上述门店每天都有稳定供应。不少骑手前来,虽然领到的只是一份面包,但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这项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2月31日,三大商家总投入达80万元。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朱琳

清凉行

“凉风”吹拂,为“超人”赋能

“城市超人”参加吃西瓜比赛。

高温日数多达30多天,最高气温超40℃——今年夏天不好过,对新就业群体及户外劳动者而言更是如此。该如何守护好这批“城市超人”?持续两个月的“清凉行”,让一股“凉风”拂过甬城的大街小巷。

为“城市超人”免费体检。

不同于往年的送清凉,得益于“‘城市超人’守护计划”的全面升级,今年的“清凉行”包含了更多意味——技能学习、心理关怀、家庭活动……围绕“赋能”二字,“城市超人”在享受清凉之余,各方面素养也得到提升。

外卖员在清凉驿站取用免费饮料。

早在酷暑到来之前,我们便联合市总工会向全市“城市超人”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劳动者的真实所需,并根据收集到的诉求提供相应服务——一堂堂公益技能培训课,满足了“城市超人”想要发展转型的心愿;一场场心理健康讲座,为“城市超人”打开疏解压力的通道;一次次亲子文艺活动,让繁忙的“城市超人”有时间陪陪家人……

众多社会力量的加入,让今年的“清凉行”更添几分温情。宁海一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培训,天猫棉竹屋官方旗舰店自发为环卫工人子女送上两万双童袜,宁波汉雅蓝海豚文旅有限公司等单位积极组织建筑工人及其家属欣赏三江夜景……

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甬派、宁波晚报社区联盟发起“清凉驿站”征集行动,短短几天便集结了700多个站点,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避暑港湾。这些驿站布局精准,涵盖社区服务中心、甬爱E家、专属站点及爱心商铺等,户外劳动者15分钟内便可满足歇脚、取饮、用药等需求。

各地“清凉驿站”不仅提供绿豆汤、酸梅汤等饮品,还设有小哥专属柜,更推出了“童心送清凉”“瓜王争霸赛”等特色活动。

“城市超人”是甬城的建设者,是社会运转的维系者。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清凉行”等形式,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对劳动者的守护,让更多“超人”在这座城市收获幸福与尊重。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李睿清

帮办行

一线奔走,排解民生难事

晴江社区参与“暑来宝·欢乐课堂”众筹计划,推出的“非遗承古韵”课程受到孩子们欢迎。

今年的“帮办行”,我们汇聚社会力量,联动多部门,围绕暑期生活需求与日常民生难题,通过“暑来宝·欢乐课堂”众筹计划与“夏令热线”双线发力,帮助市民解决夏令实际问题,传递城市温暖。

“帮办行”之“夏令热线”81850000及甬派众筹新闻、民生e点通等渠道同步开启,24小时全天候接收市民诉求。两个月来,近千个夏令民生问题依托平台进行流转,部门值守人员跑一线、查问题,高效处置。

夏令时节,环境问题投诉陡增,直接关乎市民生活品质。“帮办行”记者行走一线,为民发声,帮助解难。海曙区紫薇新村东门外通道因地处两个街道交界处,垃圾堆积滋生异味,白云街道得知群众反映后迅速派人清理;尹江岸小区内生活垃圾与装修杂物散落,污染环境,报道刊发后社区督促物业公司及时清运。江北区孔浦菜市场对面的公园竣工一年半未移交,垃圾满地、公厕封闭,媒体介入后,当地住建部门决定先“兜底”清理垃圾,后续持续督促建设单位办理移交手续,实现长效管理……

“帮办行”聚焦路灯故障与管道溢水问题,推动问题高效解决。江北区压赛村、鄞州区邱隘镇郡柳路、镇海区中官路等地的路灯故障频发,针对市民反映,相关部门迅速排查修复,保障市民夜间出行安全。鄞州区邱隘镇青年路228号通道溢水一个多月,经邱隘镇与社区工作人员反复排查,最终查明溢水原因,督促责任店家尽快修复。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方琴

关爱行

汇聚爱的力量守护童心

孩子们参观奉化萧王庙街道青云村村史馆。

为期近两个月的“关爱行”,通过宁波晚报社区联盟广泛动员、全市200余个社区踊跃参与,为孩子们的假期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今年的“关爱行”特别聚焦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我陪孩子读经典”“千名卡娃游宁波”等系列活动,惠及近万名“小候鸟”,带领他们真切感受宁波的城市温度,不仅让“小候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也体现了社会对新就业群体及其子女的关怀和爱护。

在鄞州区银桂社区的活动现场,徐敏老师耐心指导“小候鸟”做窑烤面包。当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张斌桥面包”被送入窑炉,升腾的烟火里,麦香与乡愁渐渐交融,发酵出最动人的夏日滋味。

孩子们参观奉化莼湖街道章胡村。

北仑区司法局组织30余名“小候鸟”,赴宁波海洋研究院参加“探秘蓝海,学法通行”研学之旅。孩子们在触摸蓝海的同时,悄然将守法的种子埋进心田。

在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2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踏上了“乐游少图 阅享未来”书香体验活动的奇妙旅程,在绘本与光影中穿梭,遇见更大的世界。

今年,我们还推出了“暑来宝·欢乐课堂”众筹计划,60多个社区通过平台上线近千个暑期共享名额,让孩子们的假期充盈而多彩。

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社区的“钟公少年先锋营”里,28名孩子在教官带领下练习队列,从整理衣领到齐步踏响,稚嫩脸庞上的专注神情,告诉我们蜕变正在悄然发生。

海曙区芝江社区的“Citywalk”研学独具特色,在屠呦呦旧居,“小候鸟”认真聆听青蒿素背后鲜为人知的科研故事;镇海区蛟川街道青枫社区将劳动教育融入自然课堂,“π动一夏”夏日探索活动中,孩子们在农耕体验中认识植物,了解传统医药文化。

“关爱行”活动,将社会各界的关爱精准滴灌到“小候鸟”心中,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温暖与希望的种子。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马佳威

安全行

这些“土”经验很管用

警方在山区戏水地喊话,提醒市民加强安全防护。

每年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作为一个滨海城市,宁波不仅拥有绵长的海岸线,还有4700多座山塘水库,加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此生活,防溺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今年暑期,我们顶着烈日,走访了多个曾发生溺水警情或高风险水域点位,深入调研防溺水工作的难点与突破点。

令人欣慰的是,在鄞州区的走访中,我们发现了一项简单却高效的民间智慧——“救命竹竿”。这些竹竿被放置在危险水域岸边,一旦有人溺水,旁人可迅速递出竹竿实施救援,极大提高了救援效率,降低了施救者自身的风险。如今,这一好经验正在向全市推广。

在奉化走访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值得全市借鉴的好经验——西坞街道一个存在溺水隐患的水塘,经过系统性整治,不仅消除了危险,还变身为深受市民欢迎的“网红打卡地”。这一创新,既保障了安全,又美化了环境,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抹亮色。

在通过“堵”的方式做好风险管控的同时,我们也运用“疏”的方式满足公众需求。经过实地探访并报道多个安全戏水区,梳理发布全市户外亲水点位,既满足了市民夏季玩水的需求,也传递了安全戏水的理念。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王晓峰

励志行

知行合一,磨砺成长

在这个滚烫火热的夏季,“励志行”推陈出新,“思政巴士”升级为2.0版本。在1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宁波各中小学校的400余名师生兵分8路,用脚步丈量宁波全域生态实践的来时路。

更为可喜的是,跳出传统课堂的“思政巴士”,教育成效实现了“三级跳”:从知识接受到情感认同,再到行动自觉。在镇海永旺村,学生们从欣赏“花海”到理解各方责任;在海曙区洞桥镇,学生龙湘媛决心“督促爸妈做好垃圾分类”,金昊栋则萌生了“用物联网监测水质”的想法。这种转变,让生态文明教育超越了知识层面,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今年暑假,我们还将镜头对准宁波高校里那些“不熄灯的实验室”。这里灯光常明,仪器低鸣,身影忙碌。专心攻坚的大学生或称“想早点出成果,明年顺利毕业”,或是“想提前适应节奏,不想掉队”。答案看似不同,实则都指向同一个词:时不我待。

李玉正的目标是“让普通人用得上”,研究菌种耐药性的他,希望将检测方法转化为快检试纸;张珈瑜聚焦食品检测,希望开发出价廉物美的新型检测试剂,快速检测致病菌;学习水产养殖的邢瑞艳,期待让餐桌上的河鲜海鲜更加美味、价廉。

他们中,有人时常做实验到深夜,有人暑假两个月只休息了一周。他们并非没有对假期的向往,也并非不想回到家乡享受清凉。促使他们留下的,是科研项目的关键节点,是实验数据的持续监测,是心中那份对未知的探索和对成果落地的期盼。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张志龙

就业行

“全链条”服务“磁吸”人才

暑期是求职招工的窗口期,也是城市引才的重要节点。为了帮助人才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今年夏天的“就业行”,我们围绕城市推介、政策解读、新岗位发掘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促就业相关报道。

时值7月,莘莘学子即将开启人生新阶段。该去哪座城市就业?未来应当留在何处发展?一份全面升级的“宁波城市简历”为青年人才递上邀约。城市介绍、产业优势、文化历史、人才评价……这份饱含诚意的“简历”一经发出,便在全网收获破亿阅读量,为宁波打开了求才之门,也让宁波的城市形象走入更多青年心间。

了解是奔赴的开始,但真正吸引人才扎根于此的是一座城的温情。从来甬求职免费住宿,到各类招工拓岗政策,再到宁波“亲家园”平台组织的趣味活动……这个暑期,我们围绕宁波人才政策、举措、服务,推出了多篇报道,在帮助奔甬青年进一步熟悉城市之余,也让更多人才在此安居乐业。

与此同时,我们还聚焦宁波的新产业,挖掘宠物、养老、新能源汽车检修等众多行业中的新岗位需求,让新的机会被“看见”,让新的“赛道”被知晓。不仅为青年指出一条就业新通道,更能为宁波新兴领域储备人才,进而推动整座城市的发展。

从相知到相融,“就业行”系列报道提供的“全链条”服务,满足了不同阶段奔甬青年所需,也增强了城市引才留才的“磁力”。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城市的托举,城市发展也需要人才的支撑,我们愿继续以“就业行”系列报道的形式,助人才与城市共成长。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李睿清

益企行

贴近服务,为企纾困

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在慈溪远力机械有限公司走访调研。

“一份《中国居民赴越南投资税收指南》,有效解决了我们在处理中越两国税收制度差异时遇到的财务难题,为我们掘金东南亚提供了助力。”慈溪远力机械有限公司越南项目经理史玫说。

涉税问题无小事,合规经营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石。在此次“益企行”中,记者与宁波税务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倾听企业心声、找准发展痛点,精准施策,为企业纾困解难。

宁波农副肉禽蛋批发市场聚集了大量小微经营主体,长期面临发票如何规范开具的难题,奉化区税务局通过“业务—财务—税务”联动的操作体系,有效规范了小微商户的开票行为;象山县税务局推出“税务管家”服务,为中国海影城“奔跑吧乐园”试营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涉税指导,助力其实现合规运营;高新区税务局指导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反向开票”,不仅缓解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无票”困境,也显著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在此次“益企行”中,记者实地走访多家金融机构,见证了宁波以多元化金融服务破解企业融资困境、赋能创新发展的扎实举措——

慈溪市产业带金融服务联盟通过“数据+信保+担保+信贷”模式,将贸易数据转化为信用,为中小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助力应对海外市场风险;

宁波金投控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中心通过“政金企”协同模式,为前湾新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破解了众芯半导体等创新企业的发展与融资难题。

这一季的“益企行”虽已结束,但这一模式仍将延续。当政策与服务更深入一线、更主动贴近企业,便能实实在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市场增添活力。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林昱辰

文化行

打捞记忆,留住乡愁

7月以来,“‘双百’惠民行”推出了“文化行·夸夸咱们的村史馆”主题报道,记者深入乡村,走进一座座村史馆,解读馆藏史料背后的故事,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让浓浓的乡愁“留”下来。

从记录匠人智慧的慈溪逍林镇福合院村拖鞋匠艺传承展览馆,到承载“耕读传家”理念的余姚梁弄镇汪巷村村史馆,再到展陈抗战老物件、传递红色精神的北仑白峰街道小门村红色记忆馆……我们走访了全市近30家村史馆,用文字挖掘展品背后的“人、事、情”。

采访中,村民的坚守令人动容:年过八旬的老人坚持梳理村落史料,小心保管祖辈传下的老物件;年轻人毅然归乡,以创新思维挖掘老物件的新内涵,并基于此开发文创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他们虽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却都专注于乡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人的坚守,赋予乡村记忆温度;文字的记录,让乡村记忆更好地留存。“文化行”报道团队通过采集村史馆展品信息、采访村民、查阅地方志等方式,为宁波乡村文化搭建起坚实的“数字档案库”。

8月中旬,我们为残疾人家庭安排了“幸福奋斗馆”专场活动。10余组残疾人家庭走进鄞州湾底村幸福奋斗馆,聆听村庄从落后走向富足的奋斗故事,我们还在展馆内为他们举办了一场集体生日会。

行走乡村,我们欣喜地发现:一座座村史馆从昔日的静态陈列空间转变为“活态文化载体”;一场场互动活动,让乡村文化有了更丰富的表达。那份因乡村故事而产生的情感共鸣,让人们与乡村的联结愈发紧密。

这个夏天,我们还联合宁波交响乐团、宁波电影集团、宁波大剧院等文化单位,推出音乐会、电影放映、美育展演、大师公开课等福利活动,向市民发放免费门票700余张。在第十六届浙江省戏剧大赛举办期间,我们还为网友争取到25场演出的130张观众福利票,吸引千余人次报名,提升了市民对传统戏剧的关注度。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顾佳诚 廖惠兰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