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海关关员对首单变速箱保税维修业务进行现场监管。任杰斌 摄
甬派客户端记者 孙佳丽 通讯员 陈康 王新长
9月23日,宁波赛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工程师们正在检测、拆解第一批保税进口的5台DSI6AT型号变速箱,流水线上的工人们则对问题零件进行维修和更换。这标志着浙江省首个变速箱保税维修项目正式落地。
这个项目的落地,意义不小。根据商务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关于发布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公告》,汽车变速箱等被纳入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至此,综合保税区内可开展保税维修的产品已增至97类。
宁波海关所属保税区海关综合业务三科科长汪菁介绍,保税维修模式下,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可通过保税方式,将存在部件损坏、功能失效、质量缺陷等问题的货物,从境外或境内区外运输至综合保税区进行维修,再根据其来源复运至境外或境内区外。
因此,企业进口待维修货物时,无须征税或缴纳担保,且程序更加简便。

宁波海关关员对首单变速箱保税维修业务进行现场监管。任杰斌 摄
赛力汽车是宁波关区第一家变速箱保税维修企业,由浙江再生手拉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全资设立,后者则是吉利控股集团唯一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授权合作单位。
“吉利汽车走向全球过程中,海外市场售后服务是关键一环。然而,海外质保期内变速箱维修成本高,技术支撑不足,售后服务压力很大。新保税维修目录调整后,我们就开始筹备吉利汽车海外市场的变速箱保税维修,预计可以节省各方面成本20%左右,促进出口订单可持续增长。”赛力汽车总经理彭晓丹说。
同时,公告明确允许区内企业开展本集团国内销售的自产产品的维修,维修后返回国内,不受维修目录限制,允许国内待维修且属于维修目录内的货物,进入综保区维修后,直接出口至境外。
这就进一步释放了综保区保税维修政策红利,企业能以较低成本整合全产业链条,还可以通过保税维修带动产业价值链延长,促进工艺改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以生产订单带动维修订单、以维修订单促进生产订单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宁波保税区海关将围绕企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的需求,推进保税分销、研发、检测、维修、物流、金融等“保税+”新业态,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拓展丰富“保税+”多元业态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