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坦布尔桥”轮。向恋梅/摄
甬派客户端记者 孙佳丽
这两天,“伊斯坦布尔桥”号集装箱货轮正取道北极,向着英国弗利克斯托港进发。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马斌认为,这条中欧北极快航航线,意义远超一条新航道,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这条新航线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经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穿越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和喀拉海,直抵欧洲枢纽港口。
仅从时效看,中欧北极快航能为中国与欧洲企业的供应链优化提供新选择。同时,在环保方面也有一定比较优势。
“不过,自然条件与技术瓶颈依旧会直接影响到中欧北极快航的运营。”马斌直言。
中欧北极快航目前限于夏季通航,即使最先进的冰级船舶也难以应对冬季1.5米以上的多年冰。虽然气候变化使通航窗口有望延长至8个月,但需要先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助力全年常态化运营。
破冰船护航费用、保险费用及相应的特殊运营成本,也会影响到中欧北极快航的经济性。后期随着运输规模效应的显现,成本有望逐步下降。
此外,北极沿岸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待完善等,也制约着中欧北极快航的发展。
在治理层面,北极航道涉及复杂的国际权益平衡,需要通过国际海事组织等平台完善航运规则,平衡商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马斌看来,中欧北极快航要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除需实现特定技术突破、设施完善等关键支撑外,国际合作与市场培育同样不可或缺。
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北极航道联合协调机制,满足冰情共享、搜救合作等方面需求是保障中欧北极快航发展的前提,更是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
从市场角度看,宁波舟山港可以扩大航线服务覆盖面,将东亚、东南亚等地区货物也纳入运输服务范畴。这对航线稳健运营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总之,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是‘冰上丝绸之路’合作的新实践,它不仅是对传统运输方式的补充,更是构建中欧多元化物流安全网的重要举措。如今,北极航道从探险构想迈入商业化运营新阶段,中欧贸易也因此开辟出一条全新通道。”马斌说。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