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一张桌子、一块砧板、一把刀 这个白斩鹅摊28年风雨无阻
2025-10-09 07:2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陈世英坚守了20多年的摊位。

每天上午10点,陈世英就会出现在海曙区鼓楼街道横河街和大桥街的交叉口。她从附近的库房里搬出桌子,取来砧板和刀,再把刚刚带过来的白斩鹅和烧鹅放到桌子上,一个白斩鹅摊就支棱起来了。

从1997年开始,陈世英除了春节休息几天,几乎风雨无阻地每天都会出摊。而这里,也成了周边不少老居民记忆的“地标”。

不过,从今年6月开始,因为秀水街区改造的缘故,陈世英把摊位搬迁到了附近的永丰路一带。“很多老买主都是街坊邻居,我尽量把这个摊位继续开下去,让他们也能品尝到老味道。”陈世英说。

陈世英今年60岁,是土生土长的横河街人。1992年,她和丈夫结婚后,第二年丈夫就下岗了,家里一下子变得困难起来。1997年,两口子在莲桥街开了一家小吃店,她也因此认识了开在大沙泥街一家烧鹅店的老板。

其实,在陈世英之前,横河街和大桥街的交叉口原有一个白斩鹅摊位。不过,就在两夫妻开出小吃店的时候,原来的摊主生病了,他把全部家当都送给了陈世英。但那时候,陈世英什么都不会,不会杀鹅,也不会烧鹅,“为了生计,我硬是学下来了。”她回忆道。

这口味让老街坊念念不忘。

陈世英的摊位就卖烧鹅和白斩鹅,其中,烧鹅是从大沙泥街的烧鹅店进的货,白斩鹅是陈世英自己杀自己做的。“白斩鹅的原料很重要,要选择本地的鹅,煮的过程中不放任何佐料,需要煮一个多小时。”她边说边比划,还笑着提起第一次宰鹅时被“诈尸”的鹅吓得一激灵,后来她还经常拿这事吓唬年幼的女儿。

不少人记挂陈世英家鹅的味道。住在白衣小区的吕师傅买了二十多年,专挑“鹅腰部最嫩的那块”;周阿姨会经常过来买一些,改善家里的伙食;还有一位已经搬走的老邻居,会特意坐公交车过来买半只鹅。即使这样,在陈世英看来,生意还是越来越差了。“以前每天能卖五六只鹅,现在只能卖出两只了。”她苦笑着指了指身后的拆迁围挡,“当年这条街多热闹啊,如今很多人搬走了。”

虽然生意不好,但陈世英仍在坚守。“很多老街坊还惦记着这个味道,我也不会干其他的活。”她说,以前在这里站上两三个小时,但会遇到很多街坊邻居,大家在一起聊天,现在却常滋生寂寞的感觉。拆迁改造还在继续,陈世英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摊位还能摆多久。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陈雨奇 /文 记者 刘波 /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一张桌子、一块砧板、一把刀 这个白斩鹅摊28年风雨无阻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10-09 07:27:00

陈世英坚守了20多年的摊位。

每天上午10点,陈世英就会出现在海曙区鼓楼街道横河街和大桥街的交叉口。她从附近的库房里搬出桌子,取来砧板和刀,再把刚刚带过来的白斩鹅和烧鹅放到桌子上,一个白斩鹅摊就支棱起来了。

从1997年开始,陈世英除了春节休息几天,几乎风雨无阻地每天都会出摊。而这里,也成了周边不少老居民记忆的“地标”。

不过,从今年6月开始,因为秀水街区改造的缘故,陈世英把摊位搬迁到了附近的永丰路一带。“很多老买主都是街坊邻居,我尽量把这个摊位继续开下去,让他们也能品尝到老味道。”陈世英说。

陈世英今年60岁,是土生土长的横河街人。1992年,她和丈夫结婚后,第二年丈夫就下岗了,家里一下子变得困难起来。1997年,两口子在莲桥街开了一家小吃店,她也因此认识了开在大沙泥街一家烧鹅店的老板。

其实,在陈世英之前,横河街和大桥街的交叉口原有一个白斩鹅摊位。不过,就在两夫妻开出小吃店的时候,原来的摊主生病了,他把全部家当都送给了陈世英。但那时候,陈世英什么都不会,不会杀鹅,也不会烧鹅,“为了生计,我硬是学下来了。”她回忆道。

这口味让老街坊念念不忘。

陈世英的摊位就卖烧鹅和白斩鹅,其中,烧鹅是从大沙泥街的烧鹅店进的货,白斩鹅是陈世英自己杀自己做的。“白斩鹅的原料很重要,要选择本地的鹅,煮的过程中不放任何佐料,需要煮一个多小时。”她边说边比划,还笑着提起第一次宰鹅时被“诈尸”的鹅吓得一激灵,后来她还经常拿这事吓唬年幼的女儿。

不少人记挂陈世英家鹅的味道。住在白衣小区的吕师傅买了二十多年,专挑“鹅腰部最嫩的那块”;周阿姨会经常过来买一些,改善家里的伙食;还有一位已经搬走的老邻居,会特意坐公交车过来买半只鹅。即使这样,在陈世英看来,生意还是越来越差了。“以前每天能卖五六只鹅,现在只能卖出两只了。”她苦笑着指了指身后的拆迁围挡,“当年这条街多热闹啊,如今很多人搬走了。”

虽然生意不好,但陈世英仍在坚守。“很多老街坊还惦记着这个味道,我也不会干其他的活。”她说,以前在这里站上两三个小时,但会遇到很多街坊邻居,大家在一起聊天,现在却常滋生寂寞的感觉。拆迁改造还在继续,陈世英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摊位还能摆多久。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陈雨奇 /文 记者 刘波 /摄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