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中年男子掉牙后只吃软食 血红蛋白不到正常人1/4
2025-10-11 09:5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医生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甬派客户端通讯员 黄楚妮 谢美君 记者 陈敏 文/摄

10月10日,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门诊,47岁的贺先生刚踏入诊室就让医护人员的心揪了起来。只见他面色惨白如纸,每走一步都要紧紧拽住家属的胳膊,连说话都透着气弱。问诊时男子坦言,自己浑身软得像没骨头,哪怕坐着不动都觉得累,更别说出门了。

血常规报告出来的瞬间,医护人员倒吸一口凉气:他的血红蛋白浓度只有34g/L。要知道,正常男性的血红蛋白标准得在130-175g/L,他的数值还不到正常人的四分之一,属于重度贫血。“这就像给器官‘断氧’,心脏随时可能因为缺氧罢工,引发心衰!”血液科医生立刻安排紧急吸氧、输血,把他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

牙齿掉光只吃软食,中年男贫血到“心脏报警”

经过全面检查,医护人员发现,这位患者的贫血既不是造血出了问题,也不是得了恶性肿瘤,罪魁祸首竟然是他的饮食习惯。原来,患者近两年牙齿陆续掉落,嫌装假牙麻烦,日常便只吃豆腐、粥水这类软食,连鸡蛋、瘦肉都很少碰。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核心原料,长期饮食单一、缺乏铁摄入,就像工厂没了原材料,无法生产足够的‘氧气搬运工’,身体自然会出现缺氧、乏力等症状。”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主任洪用伟打了个通俗的比方,“正常人每天得从食物中摄入1-1.5mg铁才够,可豆腐这类植物性食物里的铁,吸收率只有3%-5%;反观猪肉、牛肉里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能到20%-30%。他长期只吃豆腐,身体里的‘零件’根本不够用,‘搬运工’越造越少,器官缺氧,人自然没力气。”

门诊现场。

年轻女性成贫血“重灾区”,极端节食是“元凶”

无独有偶,近一个月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门诊贫血患者明显增加,累计接诊近40人,其中20-35岁的年轻女性占比超六成。22岁姑娘小周让血液科护士长林怡印象深刻,为了穿下心仪的裙子,她硬是给自己定了“过午不食”的规矩:白天只啃几口苹果,晚上靠一小份蔬菜沙拉充饥。

三个月下来,小周瘦了15公斤,可新的问题来了:上课总头晕,站着没多久就眼前发黑,连月经都停了。去医院检查,她的血红蛋白只有65g/L,属于中度贫血。“不少姑娘为了快速减重,要么一天只吃一顿饭,要么完全不吃肉和主食,光靠水果、蔬菜填肚子。”林怡无奈地说,这样的减肥方式,往往先“饿” 出贫血。

很多人觉得贫血是“小毛病”,扛扛就过去了,直到症状严重才想起就医。可医生提醒,贫血的危害远不止“没力气”:初期可能只是面色苍白、容易疲倦,但若血红蛋白持续下降,心脏、大脑、肝脏这些重要器官会长期“缺氧”,时间久了可能诱发心律不齐、记性变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警惕这些贫血信号,这样吃能预防

要是你最近总觉得累,哪怕歇够了也缓不过来;稍微走几步就心慌气短,喘得厉害;脸、嘴唇、指甲盖都没了血色;经常头晕、耳鸣,做事总走神;甚至没胃口吃饭,消化也差,手脚总冰凉——出现这些情况,可得赶紧去医院查个血常规,别等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健康减重得建立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盲目节食不仅容易贫血,还可能搞乱内分泌、降低免疫力。”洪用伟主任表示,预防营养性贫血,关键还是得 “吃对”:每天保证肉、鱼、蛋这些优质蛋白的摄入,每周吃一两次动物肝脏、动物血,比如猪肝、鸭血,这些都是补铁的 “好帮手”;同时搭配新鲜蔬菜、水果,里面的维生素C能帮身体更好地吸收铁。像老年人、孕妇、青少年这些特殊人群,最好定期查一下血红蛋白,及时发现问题。

医生特别提醒,一旦确诊贫血,别自己随便买铁剂吃。如果不是缺铁性贫血,乱补铁可能掩盖真实病情,过量补铁还会伤肝脏。说到底,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好好吃饭、规律作息,才是守护健康最实在的办法。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中年男子掉牙后只吃软食 血红蛋白不到正常人1/4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10-11 09:59:00

医生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甬派客户端通讯员 黄楚妮 谢美君 记者 陈敏 文/摄

10月10日,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门诊,47岁的贺先生刚踏入诊室就让医护人员的心揪了起来。只见他面色惨白如纸,每走一步都要紧紧拽住家属的胳膊,连说话都透着气弱。问诊时男子坦言,自己浑身软得像没骨头,哪怕坐着不动都觉得累,更别说出门了。

血常规报告出来的瞬间,医护人员倒吸一口凉气:他的血红蛋白浓度只有34g/L。要知道,正常男性的血红蛋白标准得在130-175g/L,他的数值还不到正常人的四分之一,属于重度贫血。“这就像给器官‘断氧’,心脏随时可能因为缺氧罢工,引发心衰!”血液科医生立刻安排紧急吸氧、输血,把他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

牙齿掉光只吃软食,中年男贫血到“心脏报警”

经过全面检查,医护人员发现,这位患者的贫血既不是造血出了问题,也不是得了恶性肿瘤,罪魁祸首竟然是他的饮食习惯。原来,患者近两年牙齿陆续掉落,嫌装假牙麻烦,日常便只吃豆腐、粥水这类软食,连鸡蛋、瘦肉都很少碰。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核心原料,长期饮食单一、缺乏铁摄入,就像工厂没了原材料,无法生产足够的‘氧气搬运工’,身体自然会出现缺氧、乏力等症状。”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主任洪用伟打了个通俗的比方,“正常人每天得从食物中摄入1-1.5mg铁才够,可豆腐这类植物性食物里的铁,吸收率只有3%-5%;反观猪肉、牛肉里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能到20%-30%。他长期只吃豆腐,身体里的‘零件’根本不够用,‘搬运工’越造越少,器官缺氧,人自然没力气。”

门诊现场。

年轻女性成贫血“重灾区”,极端节食是“元凶”

无独有偶,近一个月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门诊贫血患者明显增加,累计接诊近40人,其中20-35岁的年轻女性占比超六成。22岁姑娘小周让血液科护士长林怡印象深刻,为了穿下心仪的裙子,她硬是给自己定了“过午不食”的规矩:白天只啃几口苹果,晚上靠一小份蔬菜沙拉充饥。

三个月下来,小周瘦了15公斤,可新的问题来了:上课总头晕,站着没多久就眼前发黑,连月经都停了。去医院检查,她的血红蛋白只有65g/L,属于中度贫血。“不少姑娘为了快速减重,要么一天只吃一顿饭,要么完全不吃肉和主食,光靠水果、蔬菜填肚子。”林怡无奈地说,这样的减肥方式,往往先“饿” 出贫血。

很多人觉得贫血是“小毛病”,扛扛就过去了,直到症状严重才想起就医。可医生提醒,贫血的危害远不止“没力气”:初期可能只是面色苍白、容易疲倦,但若血红蛋白持续下降,心脏、大脑、肝脏这些重要器官会长期“缺氧”,时间久了可能诱发心律不齐、记性变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警惕这些贫血信号,这样吃能预防

要是你最近总觉得累,哪怕歇够了也缓不过来;稍微走几步就心慌气短,喘得厉害;脸、嘴唇、指甲盖都没了血色;经常头晕、耳鸣,做事总走神;甚至没胃口吃饭,消化也差,手脚总冰凉——出现这些情况,可得赶紧去医院查个血常规,别等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健康减重得建立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盲目节食不仅容易贫血,还可能搞乱内分泌、降低免疫力。”洪用伟主任表示,预防营养性贫血,关键还是得 “吃对”:每天保证肉、鱼、蛋这些优质蛋白的摄入,每周吃一两次动物肝脏、动物血,比如猪肝、鸭血,这些都是补铁的 “好帮手”;同时搭配新鲜蔬菜、水果,里面的维生素C能帮身体更好地吸收铁。像老年人、孕妇、青少年这些特殊人群,最好定期查一下血红蛋白,及时发现问题。

医生特别提醒,一旦确诊贫血,别自己随便买铁剂吃。如果不是缺铁性贫血,乱补铁可能掩盖真实病情,过量补铁还会伤肝脏。说到底,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好好吃饭、规律作息,才是守护健康最实在的办法。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