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坦布尔桥”轮。孙宇卓/摄
甬派客户端记者 沈莉
北京时间14日4时30分,自宁波舟山港启航的“伊斯坦布尔桥”轮顺利抵达英国弗利克斯托港,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下称“中欧北极快航”)成功首航。
甬派客户端、中国宁波网推出融媒体直播,前方记者在英国直击巨轮靠港,揭秘“伊斯坦布尔桥”轮进港、靠泊、卸货等全过程;
后方团队连线货代公司负责人、专家等,围绕经济账、绿色账等多面解码新航线,与观众共同见证“中欧北极快航”首航成功的历史时刻。
直播及消息、深一度、短视频等系列产品全平台刊发后,引起广泛反响。据统计,截至记者发稿时,全网传播量已突破7000万。
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虽远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首都的亚的斯机场转机,第一时间关注到了直播。
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在直播视频中,他意外地成为全网第一位“实名点赞网友”。作为宁波最大文具出口企业,目前贝发集团外贸业务收入中,欧洲市场占比三分之一。多一条航线,意味着多一种“抵达”。
而在东八区,早早醒来关注直播还有宁波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蔡国定。
北京时间凌晨4时06分,蔡国定打开朋友圈,看到几乎刷屏的“抵港直播”,不由为主动“破冰”点赞。当前,中意液压的产品已出口至德国、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广大宁波企业来说,中欧北极快航首航成功意味着“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可能”。看到“可能”,就“早早动起来”,或许是宁波企业家的一种惯性。
正如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斌所说,“在中欧班列、传统海上航线之外,‘中国制造’出口欧洲有了更高效、安全、自主的‘第三通道’。”
此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浙江省商务厅研究员张汉东、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虞伟,同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通过直播见证了首航成功。

央视聚焦。资料图
“意义重大。”在虞伟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条航线的首航成功,背后更映射着整条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升级。
“如果航线能实现常态化运营,我们下一步或许就要考虑更清洁、更环保燃料的应用,以及破冰等技术的创新突破。”虞伟举例。

《宁波日报》版面

《宁波日报》版面
今天下午,当84岁的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储吉旺打开宁波日报,看到头版消息以及后面整整2个版面“热辣滚烫”的抵港报道,感慨万千。他不仅看到了新闻,更看到了新闻背后的人。
他给宁波日报记者编辑发来感言,“为了这一船的重大新闻,你们付出长夜不眠的精神食粮。太厉害,(以前)只知办企业难,不知各行各业做出成绩都难。”
此外,中欧北极快航成功首航受到国内媒体高度关注。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潮新闻、新蓝网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
编辑: 应波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