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莹团队带视障群体开展户外活动。
国际盲人日(每年的10月15日)前夕,一场跨越数百公里的“光影之约”在丽水温情落幕。
10月13日下午,在丽水市莲都区金逸大家影城的放映厅里,38名视障人士“看”完了电影《中国机长》。
而这份让他们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由来自宁波的公益达人朱莹和她带领的“光影心播客”团队带来——这是他们首次跨城尝试,将成熟的“光明影院”无障碍观影模式,从宁波辐射至丽水。
她用声音点亮盲人“观影梦”
朱莹是个85后,投身公益事业已有15年。她的奶奶是一位视障人士,让她真切体会到视障人群的艰难。
2010年,刚大学毕业的朱莹发现,视障人士因看不见画面,难以享受电影带来的文化乐趣,便下定决心搭建一座“声音桥梁”,发起“盲人电影”志愿服务。
“最初的场地就在社区文化室,几张折叠椅、一台旧播放器,我拿着手写的解说稿,逐句为视障朋友描述画面,让他们通过声音‘看见’光影世界。”朱莹回忆,那时没想过能坚持多久,只知道视障朋友心中的期待,就是她的动力。
2022年8月,朱莹牵头将零散的志愿活动升级为“光影心播客”志愿服务团队,服务从单一的电影解说,拓展到“解说+陪护+技术支持”的全链条模式。
2024年10月,团队正式注册为宁波市鄞州区光影助残服务中心,从民间志愿组织成长为规范的专业公益力量。
如今,该团队已汇聚116名志愿者,电影剪辑师、专业讲解员、爱心车队队员各司其职,构筑起覆盖视障人士观影全流程的服务体系。
“15年里,我最怕的不是困难,而是怕视障朋友失去‘看’电影的机会。”朱莹常对志愿者说,解说不是“念脚本”,而是要带着情感传递画面的光影、人物的情绪。
为提升专业度,她从未间断培训,从配音技巧到影片筛选,她不断提高自己。

朱莹给视障群体讲电影。
跨城传“光”,让更多人受益
不久前,“光影心播客”推动“光明影院”在宁波落地的消息,传到了丽水市灵山社区。该社区在策划无障碍观影时,第一时间联系朱莹,希望引入专业力量。
接到需求后,朱莹立即组织核心成员研讨,从影片脚本撰写、配音剪辑,到当地志愿者培训、现场引导,她全程跟进,远程指导丽水志愿者熟悉流程,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扣。
“朱莹老师带来的不只是电影,更是15年的经验和服务理念。”灵山社区负责人感慨,正是这份支持,让无障碍观影能够迅速在丽水落地。
这场跨市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到场的38位视障人士。
72岁的韩阿姨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原本因出行顾虑不愿参与。志愿者多次上门,还让她试听解说片段,她终于动心来到现场。
“以前出门都得靠家人陪,这次有社工指导路线,志愿者扶着我走,心里特别踏实。没想到这样的服务能送到我们家门口。”韩阿姨感慨地说。
再出发,他们的服务不断扩大
15年来,朱莹和她的团队从未停下脚步。除了无障碍观影,他们还组建了10多个视障社群,成立“光影盲人合唱团”,让外界看到视障群体的乐观和坚韧。
今年5月,全国助残日前夕,合唱团走进鄞州区姜山镇易锐残疾人之家,开展“以盲助盲”活动。当天,合唱团成员带来了精心准备的歌曲、戏曲、乐器演奏,用“残健共融”的方式,展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温暖更多特殊群体。
90后视障人士陈逸慧说,自己热爱音乐此前却屡屡碰壁,“直到加入‘光影合唱团’,志愿者不仅帮我找乐谱、教我唱歌,还鼓励我大胆展示自己,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力量。”
除了文化活动,团队还经常组织户外出行。去年秋天,在志愿者的陪伴下,10余位视障人士走进鄞州公园,开启了“捡秋”行动,把秋天的美好“装”进袋子里。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拓展服务边界,从‘看’电影到逛超市、坐地铁、逛公园。”朱莹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视障群体需求,提高社会包容度,缩小视障群体与社会的鸿沟,“今后会继续关注他们,带去更多温暖,让他们的生活也缤纷多彩。”
记者 马佳威 通讯员 胡袆妮 华吉吉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