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今年流感季或提前到来 毒株与去年不同!医生提醒
2025-10-23 13:39:03 稿源: 生命时报微信公号  

  在你周围,咳嗽、发烧的人有没有增多?每年秋冬季都是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今年的流感季,似乎有一些不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41周第878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

  多位专家表示,今年流感季可能会提前到来,且预测的流行毒株不同于去年,感染人数或增多,应提高警惕。

2022~2026年度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流感样病例,数据来源于国家级哨点医院。图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什么今年流感季或将提前?高危人群当下应该做些什么?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为何今年流感季或将提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日本今年从10月份就开始进入流感季,比往年要早了1个多月。近期,英国、德国、意大利也发现流感病例开始明显增加。

  为何今年流感季提前了?10月21日,武汉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雷告诉记者,这是由气候、流感病毒种类和人群免疫状态,以及社会交往活动日益增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赵雷介绍,流感病毒的流行并非一成不变,每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会发生改变。目前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冬季预测流行的毒株是H3N2,与去年的H1N1不同。人群会对今年流行但之前尚未流行的毒株普遍缺乏免疫力,这就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此外,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气温如“过山车”般忽高忽低,特别是北方地区突如其来的寒潮,会降低人体呼吸道抵抗力,更容易导致流感集中暴发。

  “流感的典型特征是来势汹汹”

  尽管流感病毒分为甲、乙等不同类型及亚型,其在临床症状上大同小异,但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

流感与感冒的区别。图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赵雷详细解释道,流感的典型特征往往是来势汹汹,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烧(体温常迅速升至39℃以上),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等显著的全身症状,病程通常也比普通感冒更长。

  赵雷提醒,简单来说,一旦出现急起高热、浑身难受的情况,就应高度警惕是流感。

  高危人群当下应该做些什么?

  面对可能提前到来的流感流行风险,以及目前北方部分地区尚未集中供暖的“空窗期”,赵雷建议做好几点防护措施。

  1、坚持每天开窗通风至少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进入地铁、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密闭空间时,佩戴口罩。

  3、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等。

  4、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自身免疫力。

  5、高风险人群建议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这部分人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发展为重症、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包括:

  ·5岁以下儿童;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孕妇;

  ·过度肥胖人群;

  ·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是在流感流行高峰到来之前,以便给身体留出足够的时间产生保护性抗体,推荐接种时间为9~11月。若未及时接种,整个流行期内仍可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对抗原类似毒株的保护作用可维持6~8个月。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例,最好10月底之前接种完成。

  吃好+睡好,也能抗病毒

  除了接种疫苗和注意卫生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潘频华提醒:“吃好睡好,是增强免疫力最好的药。”

  充足营养是基础

  营养状况关乎全身,一项大型研究发现11种营养素影响着人的免疫功能。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保证充足营养非常必要,在大家无法检测自身营养素是否充分均衡时,最好的办法是均衡饮食,从日常食物中补充营养。

  ·蛋白质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鱼虾、禽、蛋、瘦肉、奶类和大豆及其制品。

  ·维生素A

  如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禽蛋,橙黄色和深绿色蔬果。

  ·维生素C

  如甜椒、苦瓜、菜花、鲜枣、猕猴桃、樱桃、石榴、柑橘、柠檬、柚子等。

  ·维生素D

  如鱼肝油、肝脏、肾脏、全脂奶、黄油、蛋黄、多脂鱼等。

  ·维生素E

  如坚果、植物油、小麦胚芽、薏米、糙米等。

  ·锌

  如贝类、虾蟹、内脏、肉类、鱼类等。甲壳类动物如田螺、牡蛎、河蚌之类都富含锌,种子当中,芝麻、葵花子、松子等含锌量也很高。

  ·镁

  富含镁的食物主要是深绿色蔬菜,尤其菠菜含量很高。

  ·萝卜硫素

  富含萝卜硫素的食物有西兰花、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

  ·硒

  一般海产品、肝、肾、肉类中含量比较丰富。

  ·铁

  重要来源是“铁三角”,即红肉、动物血液和肝脏。

  ·欧米伽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来源于深海鱼类、亚麻籽、紫苏籽、海藻等。

  保证睡眠是抓手

  睡眠是身体高质量完成自我修复的过程,对免疫系统来说也是如此。

  ·睡眠时长:成年人推荐的睡眠时长为7~8小时,6小时是健康底线,上限不超过9小时。

  ·入睡时间:从生物节律的角度看,尽量不晚于23点入睡。

  ·睡得规律:工作日和周末的睡眠节奏尽量不要相差太大,熬夜不应成为常态。

  总之,不轻视也不过分紧张,及时接种疫苗,注意手卫生,保证营养,充足睡眠,就相当于为免疫系统助力了。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今年流感季或提前到来 毒株与去年不同!医生提醒

稿源: 生命时报微信公号 2025-10-23 13:39:03

  在你周围,咳嗽、发烧的人有没有增多?每年秋冬季都是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今年的流感季,似乎有一些不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41周第878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

  多位专家表示,今年流感季可能会提前到来,且预测的流行毒株不同于去年,感染人数或增多,应提高警惕。

2022~2026年度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流感样病例,数据来源于国家级哨点医院。图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什么今年流感季或将提前?高危人群当下应该做些什么?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为何今年流感季或将提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日本今年从10月份就开始进入流感季,比往年要早了1个多月。近期,英国、德国、意大利也发现流感病例开始明显增加。

  为何今年流感季提前了?10月21日,武汉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雷告诉记者,这是由气候、流感病毒种类和人群免疫状态,以及社会交往活动日益增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赵雷介绍,流感病毒的流行并非一成不变,每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会发生改变。目前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冬季预测流行的毒株是H3N2,与去年的H1N1不同。人群会对今年流行但之前尚未流行的毒株普遍缺乏免疫力,这就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此外,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气温如“过山车”般忽高忽低,特别是北方地区突如其来的寒潮,会降低人体呼吸道抵抗力,更容易导致流感集中暴发。

  “流感的典型特征是来势汹汹”

  尽管流感病毒分为甲、乙等不同类型及亚型,其在临床症状上大同小异,但流感与普通感冒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

流感与感冒的区别。图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赵雷详细解释道,流感的典型特征往往是来势汹汹,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烧(体温常迅速升至39℃以上),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等显著的全身症状,病程通常也比普通感冒更长。

  赵雷提醒,简单来说,一旦出现急起高热、浑身难受的情况,就应高度警惕是流感。

  高危人群当下应该做些什么?

  面对可能提前到来的流感流行风险,以及目前北方部分地区尚未集中供暖的“空窗期”,赵雷建议做好几点防护措施。

  1、坚持每天开窗通风至少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进入地铁、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密闭空间时,佩戴口罩。

  3、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等。

  4、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自身免疫力。

  5、高风险人群建议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这部分人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发展为重症、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包括:

  ·5岁以下儿童;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孕妇;

  ·过度肥胖人群;

  ·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是在流感流行高峰到来之前,以便给身体留出足够的时间产生保护性抗体,推荐接种时间为9~11月。若未及时接种,整个流行期内仍可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对抗原类似毒株的保护作用可维持6~8个月。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例,最好10月底之前接种完成。

  吃好+睡好,也能抗病毒

  除了接种疫苗和注意卫生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潘频华提醒:“吃好睡好,是增强免疫力最好的药。”

  充足营养是基础

  营养状况关乎全身,一项大型研究发现11种营养素影响着人的免疫功能。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保证充足营养非常必要,在大家无法检测自身营养素是否充分均衡时,最好的办法是均衡饮食,从日常食物中补充营养。

  ·蛋白质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鱼虾、禽、蛋、瘦肉、奶类和大豆及其制品。

  ·维生素A

  如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禽蛋,橙黄色和深绿色蔬果。

  ·维生素C

  如甜椒、苦瓜、菜花、鲜枣、猕猴桃、樱桃、石榴、柑橘、柠檬、柚子等。

  ·维生素D

  如鱼肝油、肝脏、肾脏、全脂奶、黄油、蛋黄、多脂鱼等。

  ·维生素E

  如坚果、植物油、小麦胚芽、薏米、糙米等。

  ·锌

  如贝类、虾蟹、内脏、肉类、鱼类等。甲壳类动物如田螺、牡蛎、河蚌之类都富含锌,种子当中,芝麻、葵花子、松子等含锌量也很高。

  ·镁

  富含镁的食物主要是深绿色蔬菜,尤其菠菜含量很高。

  ·萝卜硫素

  富含萝卜硫素的食物有西兰花、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

  ·硒

  一般海产品、肝、肾、肉类中含量比较丰富。

  ·铁

  重要来源是“铁三角”,即红肉、动物血液和肝脏。

  ·欧米伽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来源于深海鱼类、亚麻籽、紫苏籽、海藻等。

  保证睡眠是抓手

  睡眠是身体高质量完成自我修复的过程,对免疫系统来说也是如此。

  ·睡眠时长:成年人推荐的睡眠时长为7~8小时,6小时是健康底线,上限不超过9小时。

  ·入睡时间:从生物节律的角度看,尽量不晚于23点入睡。

  ·睡得规律:工作日和周末的睡眠节奏尽量不要相差太大,熬夜不应成为常态。

  总之,不轻视也不过分紧张,及时接种疫苗,注意手卫生,保证营养,充足睡眠,就相当于为免疫系统助力了。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