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喜欢听越剧,孩子们送的‘健康篮’我们也很喜欢,这生日比过年还热闹!”10月22日下午,北仑区大碶街道九峰山片区青山村文化礼堂里欢笑声不断,220位70周岁以上老人围坐在一起,共度集体生日会。
这场温馨的集体生日会,是九峰山片区(清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连续13年的重阳约定。该中心服务覆盖8个行政村、3个经济合作社、4个居民小区,南北跨度最远达8公里,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服务阵地。虽已连续举办集体生日会这么多年,但今年有所不同:33位穿着红马甲的年轻人——他们是通过“回村计划”扎根的新业态主理人,此刻正穿梭在礼堂里,为银发寿星端茶递水、拍摄纪念照,是这场生日会的“暖心合伙人”。

集体生日会。
“以前是社区‘单打独斗’送服务,现在是‘老村民+新村民’一起凑热闹。”清泰社区党委书记董春燕道出变化的关键。自大碶街道以“片区组团”为纽带推进“回村计划”以来,九峰山片区已盘活农房、山林等62处闲置资产,招引33个青创项目落地,孵化出九峰儿童农场、中式美学馆、窑炉面包坊等新业态,这群扎根乡村的青年主理人,成了连接散居老人与社区治理的“新纽带”。“我们不仅要让老人享受生日祝福,更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乡村治理的一分子,而年轻人的参与,正好补上了‘代际互动’的缺口。”
活动前夕,一条“为老人生日会征集健康礼”的倡议在主理人群里传开,短短一天,33份心意就堆满了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组装成了一份份“健康篮”:九峰儿童农场的张旭斌凌晨5点就去菜园挖番薯,确保每份蔬果都带着晨露;中式美学馆的主理人梁昌英熬夜封装养生花茶,包装上印着老人看得懂的“福寿安康”;窑炉面包坊的师傅们放弃休息,赶制出无糖杂粮面包,连包装都选了防滑的软纸盒。

为老人们送“健康篮”。
“阿公,这番薯是我们本地的品种,好吃得很!”分发“健康篮”时,张旭斌还不忘跟80岁的孙再福唠起家常,听老人讲年轻时种番薯的故事,“这些老经验,对我们农场改良品种特别有用,这哪是送祝福,分明是我们向老人‘取经’!”老人被逗得乐呵呵。
除了“健康篮”,青年主理人还把“治理参与”藏进了互动环节:森泰馆主理人给老人递茶时,会请教他们“哪种花色在村里办活动更受欢迎”;电商主播直播时,特意把镜头对准老人的笑脸,让在外子女看到“爸妈的幸福”。“以前觉得社区服务是‘我们送、老人接’,现在发现,老人的想法能帮我们把服务做得更实。”清泰社区党委书记董春燕说,当天就有10多位老人提出“想学习如何用智能手机拍视频”,对此社区已联合主理人计划下一步组织公益课。
“8公里的服务跨度,靠社区单打独斗很难做到‘家家暖’,但‘回村计划’让年轻人成了桥梁——既让老人享受到贴心服务,还能让他们的想法真正走进社区治理,这才是实打实的‘老青共融’。”董春燕由衷感慨。
13年来,活动形式在变、参与群体在变,但对老人的那份珍视始终未变。正如一位老人所说:“以前总觉得‘回村计划’是年轻人来村里追梦,今天明白了,它也让我们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幸福。”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王琦瑾 刘慧 文/摄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