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叫我小刘就行!”刘楚昕做客宁大 分享“泥潭”岁月
2025-10-24 22:43: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第十届浙江书展 2025海丝之路文旅博览会 2025宁波国际旅游展

视频制作:记者 林桦

甬派客户端记者 林桦 通讯员 朱巧玲 汪瑞

10月24日下午,宁波大学锦绣小剧场内座无虚席,作家刘楚昕携《泥潭》给宁大学子带来了一场创作分享会。

这位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奖得主,将辛亥年间的荆楚风云与自身“泥潭”岁月交织铺陈,为师生们上了一堂实在的“文学与人生课”。

聊作品

《泥潭》从孕育到新生的曲折之路

“写长篇小说太耗精力,对初学者来说尤其难。”分享会上,刘楚昕毫不避讳创作初期的狼狈。

当一名作家是刘楚昕13岁时就有的梦想,为此,他从小坚持写作。2013年,在大学教授的建议下,当时还是学生的他萌生了写长篇小说的想法。2016年,他完成了约50万字的初稿。

但那份初稿,刘楚昕在每次翻阅时都有大段的修改。“投稿不成功,改稿不满意”成了他的生活常态。“被退稿一次,我的信心就会被打击一次。”他坦言,长达数年的沉寂,是一段与自我和文字不断对话的旅程

2021年,他迎来关键的创作“顿悟”。他将小说结构重新规划为三个部分,并大胆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第一部分以主人公死后亡灵视角倒叙。写完第一部分的时候,我感觉已经超出了我以往的写作水平。而后面两个部分因为截稿时间临近而草草收场。”

说到这里,他无奈地笑了笑,“有的读者觉得我第一部分的叙事方式挺好玩的,后面怎么又回归到传统叙事了。也有的读者觉得我第一部分写得乱七八糟,后面才回归正常。小说终究是遗憾的艺术,就跟人生一样。我尽心尽力了,剩下的就交给读者评判吧。”

从50万字到13万字,被退稿数次,改稿数次,这无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2025年5月,这部凝结了刘楚昕十多年心血的作品斩获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奖。

刘楚昕在分享现场。通讯员供图

谈人生

你是怎样的人,想怎样度过一生

“如果我没有获奖,我的人生可能就一团糟。”分享会上,刘楚昕毫不掩饰过往的困境:30多岁才正式工作,无车无房,曾因执着写作和家人吵翻天,“家人后来跟我说,‘好像因为你获奖,家里人都变得团结了’。”这句话引得现场一阵轻笑,但笑声中带着深思。

现场听众大部分是爱好文学的大学生。面对这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刘楚昕建议他们思考两个根本问题:你是什么样的人?想用怎样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在他看来,文学创作需要认清现实:不要抱着“成名、小说卖爆”的幻想,“99.99%的作家都没什么读者”。

“爱好”和“职业”是有本质区别的,爱好者做文学是快乐的,但创作者因为有任务、有使命,很容易痛苦。

他劝想走文学路的学生:“这条路太苦了。这个世界上,文人的心态可能是最容易扭曲的。当你在一件事上投入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却看不到结果时,心态很容易失衡。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写作的初心很重要。”

刘楚昕也曾因写作屡遭退稿而痛苦。2023年,他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心态调整。“那时我突然想通了,即便无法成为理想中的作家,只要把这本书写完,就已经圆了13岁时的梦想。”直至那一刻,他实现了与文学、与人生的和解

释疑惑

全程站立回应,用真诚对话

“叫我小刘就行!”答疑环节一开始,当一位老师代表起身提问时,刘楚昕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回应,一句亲切的称呼引得全场学生笑声与掌声交织。

接下来的近一个小时里,无论面对学生的提问还是老师的交流,他始终保持站立姿势,用接地气的回答传递着真诚。

现场的学生们。通讯员 供图

刘楚昕回答问题。林桦 摄 

有学生问:“有人说要赞美苦难,因为苦难使人成长;也有人说苦难不值得赞美。您怎么看?”

刘楚昕认为,对于这些论调应该保持警惕,因为适合别人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至于说吃苦有没有意义,谁愿意吃苦呢?人总是被突然地抛掷在某一个境遇中,命运都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

面对“正在经历苦难的人该如何自处”的提问,刘楚昕没有空泛的鼓励,而是直言:“我自己都过得稀里糊涂,谈不上指导。真要说建议,就是要懂得自救,警惕自己别陷入‘自毁’状态,只有你自己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针对“写作初期眼高手低,写出来的文字很幼稚,怎么获得正反馈”的困惑,他给出具体建议:初期先写自身经历或身边事,容易把握;找与想写题材相近的成熟作品模仿文笔和架构;多投稿,“退稿不可怕,投稿反馈能帮你找到修改的方向,这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经过程。”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叫我小刘就行!”刘楚昕做客宁大 分享“泥潭”岁月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10-24 22:43:00

视频制作:记者 林桦

甬派客户端记者 林桦 通讯员 朱巧玲 汪瑞

10月24日下午,宁波大学锦绣小剧场内座无虚席,作家刘楚昕携《泥潭》给宁大学子带来了一场创作分享会。

这位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奖得主,将辛亥年间的荆楚风云与自身“泥潭”岁月交织铺陈,为师生们上了一堂实在的“文学与人生课”。

聊作品

《泥潭》从孕育到新生的曲折之路

“写长篇小说太耗精力,对初学者来说尤其难。”分享会上,刘楚昕毫不避讳创作初期的狼狈。

当一名作家是刘楚昕13岁时就有的梦想,为此,他从小坚持写作。2013年,在大学教授的建议下,当时还是学生的他萌生了写长篇小说的想法。2016年,他完成了约50万字的初稿。

但那份初稿,刘楚昕在每次翻阅时都有大段的修改。“投稿不成功,改稿不满意”成了他的生活常态。“被退稿一次,我的信心就会被打击一次。”他坦言,长达数年的沉寂,是一段与自我和文字不断对话的旅程

2021年,他迎来关键的创作“顿悟”。他将小说结构重新规划为三个部分,并大胆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第一部分以主人公死后亡灵视角倒叙。写完第一部分的时候,我感觉已经超出了我以往的写作水平。而后面两个部分因为截稿时间临近而草草收场。”

说到这里,他无奈地笑了笑,“有的读者觉得我第一部分的叙事方式挺好玩的,后面怎么又回归到传统叙事了。也有的读者觉得我第一部分写得乱七八糟,后面才回归正常。小说终究是遗憾的艺术,就跟人生一样。我尽心尽力了,剩下的就交给读者评判吧。”

从50万字到13万字,被退稿数次,改稿数次,这无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2025年5月,这部凝结了刘楚昕十多年心血的作品斩获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奖。

刘楚昕在分享现场。通讯员供图

谈人生

你是怎样的人,想怎样度过一生

“如果我没有获奖,我的人生可能就一团糟。”分享会上,刘楚昕毫不掩饰过往的困境:30多岁才正式工作,无车无房,曾因执着写作和家人吵翻天,“家人后来跟我说,‘好像因为你获奖,家里人都变得团结了’。”这句话引得现场一阵轻笑,但笑声中带着深思。

现场听众大部分是爱好文学的大学生。面对这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刘楚昕建议他们思考两个根本问题:你是什么样的人?想用怎样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在他看来,文学创作需要认清现实:不要抱着“成名、小说卖爆”的幻想,“99.99%的作家都没什么读者”。

“爱好”和“职业”是有本质区别的,爱好者做文学是快乐的,但创作者因为有任务、有使命,很容易痛苦。

他劝想走文学路的学生:“这条路太苦了。这个世界上,文人的心态可能是最容易扭曲的。当你在一件事上投入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却看不到结果时,心态很容易失衡。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写作的初心很重要。”

刘楚昕也曾因写作屡遭退稿而痛苦。2023年,他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心态调整。“那时我突然想通了,即便无法成为理想中的作家,只要把这本书写完,就已经圆了13岁时的梦想。”直至那一刻,他实现了与文学、与人生的和解

释疑惑

全程站立回应,用真诚对话

“叫我小刘就行!”答疑环节一开始,当一位老师代表起身提问时,刘楚昕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回应,一句亲切的称呼引得全场学生笑声与掌声交织。

接下来的近一个小时里,无论面对学生的提问还是老师的交流,他始终保持站立姿势,用接地气的回答传递着真诚。

现场的学生们。通讯员 供图

刘楚昕回答问题。林桦 摄 

有学生问:“有人说要赞美苦难,因为苦难使人成长;也有人说苦难不值得赞美。您怎么看?”

刘楚昕认为,对于这些论调应该保持警惕,因为适合别人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至于说吃苦有没有意义,谁愿意吃苦呢?人总是被突然地抛掷在某一个境遇中,命运都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

面对“正在经历苦难的人该如何自处”的提问,刘楚昕没有空泛的鼓励,而是直言:“我自己都过得稀里糊涂,谈不上指导。真要说建议,就是要懂得自救,警惕自己别陷入‘自毁’状态,只有你自己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针对“写作初期眼高手低,写出来的文字很幼稚,怎么获得正反馈”的困惑,他给出具体建议:初期先写自身经历或身边事,容易把握;找与想写题材相近的成熟作品模仿文笔和架构;多投稿,“退稿不可怕,投稿反馈能帮你找到修改的方向,这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经过程。”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