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残联的关心支持下,宁波市康复医院给海曙区居民戴师傅的左大腿装上了智能仿生假肢。“我走路的姿态变得更加自然了,上下楼梯从原来直接拖行到现在腿部可以自由弯曲,行走变得更加从容了。”戴师傅高兴地说,“从传统假肢到现在的智能假肢,感觉大不一样,科技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记者在市康复医院看到,江北区居民何大爷穿戴上适配的智能仿生假肢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始训练走路,从平路行走、跨越到上下坡(台阶),每一步都走得平稳、自然,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市残联康复部主任楼美娟告诉记者,近年来,宁波市残联联合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着力推进科技助残工作,以科技创新赋能残疾人幸福生活。最近,我市全面启动智能仿生假肢适配专项工作。
据悉,对于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政府将提供暖心补贴:本市户籍,年满12周岁,单侧大腿截肢的持证残疾人适配智能仿生假肢,其中残疾儿童少年、在校残疾学生(凭学生证或学籍证明)和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残疾人可全额享受政府补贴;其他对象在享受一定的政府补贴后,自付部分还可享受二次补助。本适配项目遵循个人自愿申请原则,符合条件的人员可自主报名。按照申请人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符合条件的,将根据申请时间优先安排适配。
符合条件人员可以直接向各区(县、市)、街道(镇、乡)残联和村(社区)残疾人工作人员进行登记申请;也可线上登记申请:扫描文末二维码填写资料,自主提交,报名后等待专业评估通知。报名者需提供清晰展现腿部截肢情况的站立正面、侧面照片。
据悉,此次安装的智能仿生假肢能感知穿戴者的运动意图,自动调节步态,从容应对坡道、障碍,具备防摔倒功能。穿戴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切换跑步、骑行、交替上下楼等不同模式,能实时显示电量、步数等数据。
“智能仿生假肢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患者的独特习惯,其智能关节中的微处理器就像人类大脑一样,能每秒上百次地感知患者的步态、运动意图,及时调整关节的阻力和运动速度,以确保假肢生物力学曲线,做到与患者身体完美契合。”市康复医院辅助技术咨询师刘佳说。
然而,智能仿生假肢的装配并非一劳永逸,这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为此,市康复医院建立了相应的随访体系,医生将根据患者反馈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数据,对假肢进行持续优化调整。
另外,为了减轻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更好地推进我市智能仿生假肢适配工作,宁波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专项募捐,呼吁爱心人士奉献爱心,为残疾人托起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捐款联系电话:0574-89184306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吴向正 通讯员袁凌政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