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2026年“晚报来敲门”慈善公益项目即将启动
2025-11-18 07:0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在宁波 看见文明中国

龚胜娥(右)上门送报,老人笑得很开心。资料图片

  在宁波这座爱心涌动的城市,温暖总在不经意间流淌。

  自2023年11月起,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晚报与宁波报达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晚报来敲门”慈善公益项目。两年来,项目已为1773名独居老人送去了真挚的关怀与温暖,如一盏盏微光,照亮了他们生活的角落,也温暖了整座城。

  温暖的旅程,没有终点。2026年,“晚报来敲门”即将再次启程。我们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共同为宁波的独居老人送上一份特别的陪伴。

  我们不只送报

  在鄞州区白鹤街道王隘社区,86岁的高淑芝和71岁的郑爱娥是独居老人。2025年4月,王隘社区加入“晚报来敲门”项目,两位独居老人成为服务对象。

  “每次翻开报纸,就想到有人专程来看我,陪我读报说话,心里很踏实。”高淑芝说,每天看着自家桌上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很感动。

  “我们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占比达到35%,其中不少是独居、空巢老人。”王隘社区党委书记姚佳介绍,“许多老人因视力问题,自己看报困难,但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外界信息,更渴望有人陪着说说话。于是,在送报的同时,我们推出‘社工读报日’,社工定期上门为老人读报,把简单的送报服务延伸为‘读报+倾听+陪伴’的综合性关怀。”

  据介绍,王隘社区为此组建了一支由8名社工组成的送报读报队伍,每天上午准时将散发着墨香的《宁波晚报》送到老人手中,每周还会上门开展专门的读报服务。

  王隘社区志愿者的送报服务,是“晚报来敲门”项目的一个温暖缩影。我们递送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份牵挂与问候。每一次敲门,连接起的是情感的纽带,完成的是日常的照看与温暖的守望。

  从陌生人变成一家人

  在海曙区望春街道春城社区,志愿者龚胜娥负责对接6位老人。日复一日的送报与陪伴,让她与徐康美老人之间,结下了一段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龚胜娥每次上门,总少不了一番温暖的“拉扯”。徐康美是社区里有名的“串珠奶奶”,亲手制作的串珠工艺品摆满房间,还在社区办过展览。每次龚胜娥来送报,老人都想送她几串新做的“花样”串珠。

  “康美姐太热情了,把我当自家晚辈疼。”龚胜娥笑着说,“头一个星期天天送,后来我钥匙串都挂不下了,连我外孙女那儿也送了好几个,实在不能再收啦。”

  有一次送报,龚胜娥发现徐康美有个不好的习惯:有时候沉迷串珠,连早饭也忘了吃。从那以后,她每次早晨见面都会贴心地问一句:“吃过早饭了吗?”怕老人不好意思,她又总会自然地补上一句:“我正好要去买菜,顺便给您带一份吧?”

  如今,龚胜娥每周都会顺手为老人带两三次早饭。

  这样温暖的情感链接,并非个例,它真实地发生在每一位志愿者的身上。“晚报来敲门”公益项目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送报本身。志愿者用持续的陪伴,成为老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也成就了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宁波晚报记者王悦宁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2026年“晚报来敲门”慈善公益项目即将启动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11-18 07:07:00

龚胜娥(右)上门送报,老人笑得很开心。资料图片

  在宁波这座爱心涌动的城市,温暖总在不经意间流淌。

  自2023年11月起,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晚报与宁波报达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晚报来敲门”慈善公益项目。两年来,项目已为1773名独居老人送去了真挚的关怀与温暖,如一盏盏微光,照亮了他们生活的角落,也温暖了整座城。

  温暖的旅程,没有终点。2026年,“晚报来敲门”即将再次启程。我们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共同为宁波的独居老人送上一份特别的陪伴。

  我们不只送报

  在鄞州区白鹤街道王隘社区,86岁的高淑芝和71岁的郑爱娥是独居老人。2025年4月,王隘社区加入“晚报来敲门”项目,两位独居老人成为服务对象。

  “每次翻开报纸,就想到有人专程来看我,陪我读报说话,心里很踏实。”高淑芝说,每天看着自家桌上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很感动。

  “我们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占比达到35%,其中不少是独居、空巢老人。”王隘社区党委书记姚佳介绍,“许多老人因视力问题,自己看报困难,但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外界信息,更渴望有人陪着说说话。于是,在送报的同时,我们推出‘社工读报日’,社工定期上门为老人读报,把简单的送报服务延伸为‘读报+倾听+陪伴’的综合性关怀。”

  据介绍,王隘社区为此组建了一支由8名社工组成的送报读报队伍,每天上午准时将散发着墨香的《宁波晚报》送到老人手中,每周还会上门开展专门的读报服务。

  王隘社区志愿者的送报服务,是“晚报来敲门”项目的一个温暖缩影。我们递送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份牵挂与问候。每一次敲门,连接起的是情感的纽带,完成的是日常的照看与温暖的守望。

  从陌生人变成一家人

  在海曙区望春街道春城社区,志愿者龚胜娥负责对接6位老人。日复一日的送报与陪伴,让她与徐康美老人之间,结下了一段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龚胜娥每次上门,总少不了一番温暖的“拉扯”。徐康美是社区里有名的“串珠奶奶”,亲手制作的串珠工艺品摆满房间,还在社区办过展览。每次龚胜娥来送报,老人都想送她几串新做的“花样”串珠。

  “康美姐太热情了,把我当自家晚辈疼。”龚胜娥笑着说,“头一个星期天天送,后来我钥匙串都挂不下了,连我外孙女那儿也送了好几个,实在不能再收啦。”

  有一次送报,龚胜娥发现徐康美有个不好的习惯:有时候沉迷串珠,连早饭也忘了吃。从那以后,她每次早晨见面都会贴心地问一句:“吃过早饭了吗?”怕老人不好意思,她又总会自然地补上一句:“我正好要去买菜,顺便给您带一份吧?”

  如今,龚胜娥每周都会顺手为老人带两三次早饭。

  这样温暖的情感链接,并非个例,它真实地发生在每一位志愿者的身上。“晚报来敲门”公益项目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送报本身。志愿者用持续的陪伴,成为老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也成就了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宁波晚报记者王悦宁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