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快评热论
披露历史上真实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组图) 
稿源: 网易博客   2009-03-23 10:01:25报料热线:81850000

  在连续数日的炮击后的8月7日,国军发动第六次攻击,并突入日军中间阵地群之己高地,与日军进行了持续2小时之久的肉搏,伤亡奇重,鲜血浸透了整个表面,尸体填平了阵地上的壕沟。至黄昏,双方都因伤亡惨重、筋疲力尽而无力进击,呈胶着状态。246团两部分别攻击午、未高地,都遭重挫,在午高地前100米之处因遭侧方辰高地火力压制,谢梦熊营长猝不及防,中弹殉国,攻击部队最后只有8人撤出;另一路突入未高地时已损失很大,攻克另一目标庚高地后剩50余人,后因日军反击,阵地失守,仅有10余名士兵撤了下来,战况惨烈。当日黄昏时分,国军攻击结束。

  这时,远征军长官卫立煌转达蒋委员长紧急命令,严令第八军限期攻克松山,如违限不克,军、师、团长将以贻误战机问罪。

  由于双方阵地犬牙交错,国军炮兵怕误伤自已部队,难以大胆发射,无法发挥最大威力。大垭口,阴登山进深,子高地等处,山势更为险峻。日军阵地工事越加坚固隐蔽,接连数日的攻击,第一零三师都处处受阻,伤亡过千。各部队已经把相当数量的机枪兵、迫击炮兵和勤务兵补入步兵连。

  国军于8月8日下午1点马上开始了第七次攻击,连续攻击到8月10日结束,才攻克大垭口,将日军大部歼灭。

  今天子高地一侧日军防御支撑点-红帽坡梁子上当年日军构筑的交通壕轮廓清晰可见。

  松山主峰叫子高地,山头只有一两亩地大小,日军构筑母堡两个,子堡多个,深沟壁垒,铁丝网3道,有掩盖交通壕直通指挥部阵地,这个据点配有轻重迫击炮,掷弹筒、枪榴弹、轻重机枪,构成浓密火网。

  根据航拍的照片分析,虽经美军飞机轰炸、国军重炮不断轰击,子高地日军堡垒从未损坏,堡垒坚固程度,由此可知。国军只能把战壕一直掘到离子高地还有两百米的地方,就再也没法前进了。而且山坡特别陡,至少有五六十度,连打枪都得仰起头,国军手脚并用向上爬,还得躲避日军火力点的射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松山主峰屡遭轰击,已成童山秃岭,攻击路线已然无任何遮蔽可提供掩护,强攻必然带来更严重的伤亡。军长何绍周召集副军长李弥、荣1师师长汪波、82师师长王伯勋、副师长王景渊、103师师长熊授春、副师长郭惠苍等将领,连夜商讨攻击松山顶峰(子高地)计划。最后决定,用坑道爆破炸毁顶峰。指定82师246团和军工兵营进行坑道作业,在进行坑道作业期间,将松山右翼滚龙坡、大垭口的日军肃清,以确保爆破成功。

  为掩护对子高地爆破的坑道作业,一连10多日小战斗不断,第八军除了掘壕向日军阵地缓慢推进,而以小股部队试探性进攻,以侦察日军火力点外,便没有了大型的攻势,部队轮换着进行了攻坚战的短期培训,并且用木板加棉被做了大量的土战车,经过实弹射击,可以有效抵御枪弹的射击,增加了战士们的信心。而日军小分队异常活跃,几次偷袭山炮阵地得手,实施破坏后即迅速撤走。

  其间日军飞机利用“飞虎队”飞机回航的间隙,数次飞临战场对日军空投补给,8月18日竟以21架的规模对远征军的后勤咽喉要冲惠通桥进行轰炸。但毕竟已是1944年,中美联合空军已经主宰了战场的天空,日军航空兵只能搞搞“捞一把”的战术,松山的日本守军“饱含热泪”目睹了日机投弹甫毕即仓皇遁逃的整个过程。在团团浓烟烈焰中,惠通桥安然无恙,国军汽车运输兵们继续满载着物资和信心通过这里开往前线。

  坑道作业从8月3日开始,起点距日军子高地阵150米,最初是4条盖沟并行延伸,深1.8米,宽1米,两壁以端木支撑,并上加顶盖防敌火力破坏。工兵先是躺着挖,然后跪着、蹲着挖,最后才能站起身来。白天挖坑道,晚上偷偷运土、运炸药。装上炸药后再从山下面把土运回来,把坑道填好。

  作业换班进行,昼夜不停,由于土质良好,进度达每日12米。由于工兵在日军阵前约百米处向日方挖沟,日军对此十分忧虑。日军掷弹筒与狙击手频频偷袭,挖沟的工兵一连伤亡数人,不过与强攻相比,这点损失可算微乎其微,后来挖沟的工兵班长采取钢板竖在坑边作掩护,抵挡子弹,工兵轮换挥镐向前掘进。

  1944年,松山地区日军兵力部署示意图。

  8月12日,作业点距日堡约30米,经测量计算,估计已经挖到主碉堡底下后,再改为向周围拓展,形成下地室。4条盖沟在这里由一条战壕横向联结以掩护最后的突击作业。以这里为起点向前挖两条正式坑道,相互间隔数十米,向心发展。坑道和小煤窑的矿洞相似,高1.2米,宽1米,内部用木柱支架支撑,每日掘进5米,到19日0时,坑道终于完工,尽头处扩成体积较大的药室。当夜立即突击装填炸药,左边坑道的药室装了50箱,右边填了70箱,把地下室严严实实的填满,放进雷管,牵出电线,再用泥土把坑道填实。又派出一个加强排俯卧坑道周围,监视日寇,以防日军出来破坏。

  8月20日,荣3团对子高地突击,火力异常猛烈,意在吸引尽可能多的日军进入爆炸区。约一小时后,国军步兵完全退到安全区域,9时15分,工兵奉命引爆。工兵营营长尚承序手有些抖,猛吸两口烟,把烟头扔掉,狠狠摇着那架电话机改装的起爆器。几秒钟之后,在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中,在无数人静心屏气的注视中,阴沉沉的天空下,两股数百米高的黑烟在子高地上冲天而起,直入云霄,久久不散,子高地日军的整个大碉堡被托起数米后又歪斜地栽倒在山顶上,石块土块雨点般四处洒落。

  这次爆破本来准备将日军子高地阵地完全炸飞,但事后发现爆破的冲击波向土质松软的地方宣泄而出,数百米宽的马鞍形阵地上只有南端制高点爆轰出了两个深10多米、直径二三十米的漏斗状大坑。

  但是,突如其来的大爆炸毕竟破坏了日军阵地,留下了很大的突击通道。更重要的是,日军作战部署被打乱,重新调整补救已经来不及。9时30分,也就是距爆破15分钟之后,荣3团随着冲锋号声一跃而起,呐喊着急速冲上主峰。日寇处于惊慌失措中,难以抵挡,滚下山去。国军不损一兵顺利突入子高地,历经浴血搏杀的阵地上此时竟没有响起一声枪声。

  荣3团在子高地阵地上抓到人事不省的日军5名,收日尸9具,另有4名日军因顽抗被填住出口于道沟中窒息,算上炸成碎片的,大爆炸估计歼灭日军20名左右。

  国军的火力本来就占绝对优势,此时又得到子高地的日军核心阵地,国军的迫击炮弹开始每时每刻悬在在日军头上,又准确又迅速。这些迫击炮弹使用的是瞬发引信,擦到树枝树叶就爆炸,形成远比地面爆炸致命的杀伤范围。日军度日如年,异常窘迫,反击被迫转入夜间,气焰不再象过去嚣张,但战斗却更加残酷了。

  8月20日半夜日军100多人自黄土坡反攻子高地,夜战中国军的冲锋枪与手雷发挥了最大的威力,天至黎明时分,国军将日军逐出阵地后,抓紧整顿工事,以待再战。

  8月21日夜里日军再次组织二百余人兵力,向子高地阵地反扑,与国军展开混战。阵地一度被日军突破表面,守军荣3团3营仅存的80多名战斗兵牺牲殆尽。至拂晓,荣3团团长赵发毕赵发笔(贵州人,黄埔九期,乃军长何绍周的外甥。)亲自率最后的部队-由30余名伙夫及特务排仅剩的10多名士兵组成的敢死队反击,在各级指挥官的望远镜视野里冲了上去。参加反冲击的日军只剩下寥寥数人,但依然进行了死扛,不久阵地被国军再次夺回。

  此时的的子高地上满目焦土,断肢残体四下散落,敌我尸骸交相横陈,纵横来往密如蛛网的日军战壕之间的地面,几乎被人的断臂残肢盖满,而在马槽洼头战壕之中,仅仅是肉搏时双方互相搂抱撕咬,战死者62对,现场惨不忍睹。从阵地前沿一直到反斜面上,到处都是人的残体和内脏。

  8月24日开始,国军开始陆续加强子高地的守卫,巩固已有阵地,为下次进攻做准备。

  盘踞松山的日军以松山顶峰、滚龙坡、大垭口(寇称“中间阵地”)构成3大据点外,在大寨周围500平方米面积构成堡垒群,利用村庄黄家水井与山洞7个,作为最后的支撑点。

国军冲上日军中间阵地群。

  8月28日,国军对松山战场的第8次攻击开始,与子高地相邻的丑高地、寅高地、5号高地相继被国军攻占。

  然而日军没有因子高地的失守而被击溃,他们的反冲击反而更加疯狂。

  29日夜,已经明显不支的日军竟然对寅高地进行了多达7次的强袭。寅高地国军指挥官黄人伟营长负伤3处仍裹伤指挥奋战。日军如水银泄地,国军周围人影幢幢,仿佛四下里都是日军,极度恐惧中,冲锋枪充分发挥了近战威力,到天亮终于将日军击退,其遗尸达80具之多。国军伤亡200多人,大部分是刀伤。

  随着战事旷日持久,日军的弹药已经十分缺乏,完全是在凭“武士道”精神硬挺。敌我双方都明白,战役已进行到最后阶段。

  时间的指针在连天炮火中不知不觉滑到了9月,国军已经将松山附近所有制高点逐一夺占控制,只有松山后面小盆地中的大寨及其周围几个较低的山头可供日军苟延残喘了。

  9月1日,远在重庆的蒋委员长下令,务必在“九一八”国耻日之前拿下松山,否则军长副军长按军法处置。李弥将军这次也是急红了眼,抓起一顶钢盔扣在头上,操起冲锋枪,带着特务营上了主峰阵地。

  但是通向胜利的道路依然艰辛!

  在反复攻击黄土坡3号高地战斗中,国军又是伤亡遍野,最后一次冲击时,200多名勤务兵、伙夫红着眼,手持“司登”冲锋枪冲向日军,双方部队彻夜搏杀,整个高地一片刀光血影,国军人人舍生忘死。

  9月3日,国军攻击黄土坡3号高地得手,黄土坡日军防御阵地瓦解,国军第八次攻击结束。当晚日军到处强袭,又爆发了激战。日军如幽灵一样在阵地上飘浮。

  与此同时,在日军最后据点-马鹿塘周围,同样是激战连着激战。

  马鹿塘边上有一小村叫做黄家水井,马鹿塘与黄家水井两阵地可互为犄角,从9月2日夜间开始受到国军攻击。这时,松山战场的每支国军部队都几乎只有空的番号了。几经拉锯之后始于9月3日黄昏夺占一座边缘的房屋作为支撑点。直到246团剩余人员和103师搜索连的加入,才重新具备了攻击能力。

  9月4日,国军发动了第九次攻击,这是国军在松山战役中的最后一次总攻。当天黄家水井即被国军攻取。

  9月5日,马鹿塘最后的日军将113步兵联队没有带走的队旗烧毁,护旗官木下昌己中尉掩埋了旗上的金属饰物,奉命逃出国军重围,代表守军向日军56师团首领松山佑三交差。此寇逃得一条狗命,数十年后作为游客屡上松山“招魂”,殊无悔意,反而念念不忘告慰幽灵们“七生报国”的“理想”,为“拉孟守备队”的“忠贞”大肆宣扬,可知防止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并非神经过敏。

  9月6日,李弥被卫兵扶着从山上下来,他眼眶充血,胡子拉碴,呢军服变成碎片,打一双赤足,身上两处负伤,人已经走了形。国军第82师特务连此时扑入马鹿塘。残存日军发动反攻,特务连又被挤了出来。日军准备是顽抗到底,拼命至最后一人。

  同一天,国军第8军82师244团调入战场,日军腊勐守备队的寿命也走到尽头了,他们的首领金光惠次郎少佐被国军的一枚迫击炮弹直接命中,就此在一片混乱中挂了。

  9月7日,国军终于将黄土坡最后抵抗的10多名日军全部击毙,国军各部队迅速向南突击,参加向马鹿塘的攻击。荣3团政治副团长陈叔铭触地雷阵亡。

  这天下午,松山大战在稀稀落落的枪声中降下帷幕。国民政府宣布,全歼松山日军;日本陆军省则无耻地宣称:拉孟守备队“全员玉碎”。

  9月7日下午4时,松山阵地上传来消息,说胜利了。这时李弥将军坐在指挥部外面一块石头上,参谋跑上前向他报告,他坐着一动没动,接着眼泪一下子就滚出来……”

  经过三天的搜山及整顿后,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命令将松山交给国军第103师307团守卫。

  国军占领松山后,发现的日军构筑之坦克地堡。

  9月7日开始,大批后备部队和装备、物资及重炮兵源源通过了这个“东方直布罗陀”,向龙陵战场开去,形势立即逆转。此时腾冲围攻战也已近尾声。9月14日,腾冲光复,4000日军就歼;11月3日,龙陵战役结束,日军10600余人陈尸战地;1945年1月,战线被节节推至境外,离松山越来越远。以国军新38师为前锋的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小城芒友与远征军会师,实现了打回祖国的誓言。

  60多年转瞬即逝,松山的天空终于变成了蔚蓝,血水逐渐凝结,褪去,曾经的“东方直布罗陀”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毕竟,和平更容易引起幸福的憧憬和遐思。今天的松山,依然满山苍翠,只是,掩不住伤痕累累。

  近年,有不少文章说到国军在松山战役共歼灭日军“拉孟守备队”约1260人,俘虏28名,慰安妇数名,缴获步枪437支,轻重机枪34挺,各种火炮16门,坦克3辆,并还有《松山(腊勐)日军守备队兵力配置表》出现,如下:

  松山(腊勐)日军守备队兵力配置表

  时间:1944年6月

  部队番号驻守阵地指挥官兵力

  守备队司令本部音部山金光惠次郎少佐170人

  113联队一部分小松山松尾中尉60人

  野炮兵56联队一部分横股(松山大寨)尺内中尉80人

  113联队一部分关山(大松山)大尉70人

  野炮兵56联队一部分西山毛利大尉70人

  113联队一部分后山只松大尉150人

  56师团卫生队三中队野战医院野津中尉400人(含病员)

  113联队一部分上松林高桥大尉60人

  113联队一部分小股福田中尉40人

  113联队一部分侧面阵地方(缺记录)30人

  113联队一部分崖(缺记录)20人

  113联队一部分平山大野曹长30人

  113联队一部分主阵地只松大尉100人

  合计1280人

  而根据国军第八军于1944年9月所写松山战报中对全歼松山地区日军数量的记载有两个数字,一个是全歼日军官兵是3459人,一个是击毙日军官兵3575人。

  到底国军在松山全歼多少日寇,准确的数字,更需要社会各界研究人士继续探讨。

  哪些日军在松山的坦克是当年国民政府从苏联进口的T26轻型坦克,原本是国军1942年入缅作战的装备。在1942年5月的大溃退中,萧毅肃中将为阻挡日军的快速推进,竟然下令将整整一个连坦克炸毁在镇安到松山的公路上,而不是投入阻击战斗,结果日军只用一小时就排除了这些“路障”,此举不能不让人反思。这些失去动力的坦克被日军运到松山,车体埋入土中,只露出炮塔,成了极难发现和摧毁的装甲火力点。

  根据1944年9月,第八军松山战报记载:

  在松山一战中,第8军自军长何绍周、副军长李弥、参谋长梁筱斋以下,先后投入战场的有103师(师长熊授春、副师长郭荟昌、参谋长谭国铎)所属307、308、309团;82师(师长王伯勋、副师长王景渊)所属245、246;荣1师之荣3团、荣2团1个营及军输送团、炮兵营、工兵营、重炮兵第7团等作战与后勤人员共计15975人,费时2个月零4天,经9次英勇而牺牲惨重、艰苦卓绝的攻击,才最后荡平松山日军铁桶般的防御系统。

  战役结束时,国军参战各师基本拼光,步兵伤亡情况最为严重。有的国军连队仅余2人。生龙活虎攻击松山的国军小伙子们,大部分与战场的土壤融为一体,成为日后松山重绿的沃土!

  而活着的也都形容枯槁没有在1949年后得到新政权的优待与人民的尊重,战后很多国军老兵心态失衡,丧魂失魄,从此萎靡不振。

  根据1944年9月第八军松山战报统计,该军在松山战役过程中阵亡及失踪官兵3163人,负伤2929人,再算上71军新28师和第二军新39师117团的先期腊勐街攻击中死伤、失踪的1600多人,在松山地区流血或长眠的国军官兵,约达5000余人,此外还有数千病员,以及支前受伤、牺牲和病故的上千当地百姓,实在是以尸山血河,淹没了这个难以通行的“东方直布罗陀”。

  反思国军松山战役伤亡巨大的原因,主要是日军虽然以少数兵力集中到松山、滚龙坡、黄土坡等不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但凭籍其坚强工事和完备设施,死扛到底。国军连日猛攻,定遭到重大伤亡,近两个月的反复冲击,仍未攻占松山。现分忻,主要原因是:

  1、松山防守关系重大,如果丢掉松山,等于全盘皆输,因此日军顽固死守。此外,日军有较高军事素养,战斗力强。

  2、松山日军防御工事,有近三年的经营构建,较强固。战役后期日军兵力收缩靠拢,更形成其主阵地优势。

  3、松山外围均被国军截断,滚龙坡西南日寇通缅甸的龙陵后方交通,已被中断,日寇无路迟逃,困兽死斗,拼命挣扎更加凶残,并昼夜加修工事,阴碉暗堡,不断增添,且日寇官兵老练,训练有素,常常在近距离,才猛烈射击。

  4、国军对敌松山的配备情况缺乏认真侦察了解,轻敌麻痹、急功求成、欲速不达。同时,由于炮弹较少,不能尽量发射,难于破坏日军的坚强工事,曲射步兵炮少,不能消灭压制新出现的重要火力点,因此当国军每次暴露冲杀到近敌阵前时,多次遭受日军突然出现的新火力点的强烈射击,大部遭受伤亡、损失重大、进攻失败、挫伤锐气。官兵多次冲杀进攻,均遭到日寇猛烈射击,牺牲大半,壮烈殉国。

  耸立在子高地与阴登山交界处山坳中的大蓉树自1949年后自然枯死,然2005年后,她又奇迹般的复活并开花!

  李弥调会松山后,总结了主要经验有:

  1、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再盲目硬拼、暴露冲杀。

  2、利用各种手段,弄清日军的兵力和火力配置、建筑物、明暗碉堡群和对国军进攻影响最大的障碍物,用国军的火炮、协同步兵炮,逐一以破坏之后,再组织进攻。

  3、采纳建议,昼夜突击,掘土打石。对日军阵地搞“对挖作业”,即掘壕接近敌阵,几路并进,可以减少暴露伤亡,完成一处,夺取一处日军阵地。

  4、对日军每一据点和阵地,在完成上述条件后,步炮密切协同,组织进攻、首先以火炮压制日军火器和阵地上日军的有生力量,掩护步兵从对壕里接近敌阵,一跃而上,一鼓作气地冲入敌阵,冲击包围,消灭日寇。这样就一个又一个的占领了敌阵地。用这种蚂蚁啃骨头的办法,逐批消灭日寇,迫使日军阵地越来越缩小。

  今天在中国社会的文化宣传中,所有人都应以弘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己任,鼓励每一个国人向好的一切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追求。但愿中华民族的传统武德能够复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

披露历史上真实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组图) 

稿源: 网易博客 2009-03-23 10:01:25

  在连续数日的炮击后的8月7日,国军发动第六次攻击,并突入日军中间阵地群之己高地,与日军进行了持续2小时之久的肉搏,伤亡奇重,鲜血浸透了整个表面,尸体填平了阵地上的壕沟。至黄昏,双方都因伤亡惨重、筋疲力尽而无力进击,呈胶着状态。246团两部分别攻击午、未高地,都遭重挫,在午高地前100米之处因遭侧方辰高地火力压制,谢梦熊营长猝不及防,中弹殉国,攻击部队最后只有8人撤出;另一路突入未高地时已损失很大,攻克另一目标庚高地后剩50余人,后因日军反击,阵地失守,仅有10余名士兵撤了下来,战况惨烈。当日黄昏时分,国军攻击结束。

  这时,远征军长官卫立煌转达蒋委员长紧急命令,严令第八军限期攻克松山,如违限不克,军、师、团长将以贻误战机问罪。

  由于双方阵地犬牙交错,国军炮兵怕误伤自已部队,难以大胆发射,无法发挥最大威力。大垭口,阴登山进深,子高地等处,山势更为险峻。日军阵地工事越加坚固隐蔽,接连数日的攻击,第一零三师都处处受阻,伤亡过千。各部队已经把相当数量的机枪兵、迫击炮兵和勤务兵补入步兵连。

  国军于8月8日下午1点马上开始了第七次攻击,连续攻击到8月10日结束,才攻克大垭口,将日军大部歼灭。

  今天子高地一侧日军防御支撑点-红帽坡梁子上当年日军构筑的交通壕轮廓清晰可见。

  松山主峰叫子高地,山头只有一两亩地大小,日军构筑母堡两个,子堡多个,深沟壁垒,铁丝网3道,有掩盖交通壕直通指挥部阵地,这个据点配有轻重迫击炮,掷弹筒、枪榴弹、轻重机枪,构成浓密火网。

  根据航拍的照片分析,虽经美军飞机轰炸、国军重炮不断轰击,子高地日军堡垒从未损坏,堡垒坚固程度,由此可知。国军只能把战壕一直掘到离子高地还有两百米的地方,就再也没法前进了。而且山坡特别陡,至少有五六十度,连打枪都得仰起头,国军手脚并用向上爬,还得躲避日军火力点的射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松山主峰屡遭轰击,已成童山秃岭,攻击路线已然无任何遮蔽可提供掩护,强攻必然带来更严重的伤亡。军长何绍周召集副军长李弥、荣1师师长汪波、82师师长王伯勋、副师长王景渊、103师师长熊授春、副师长郭惠苍等将领,连夜商讨攻击松山顶峰(子高地)计划。最后决定,用坑道爆破炸毁顶峰。指定82师246团和军工兵营进行坑道作业,在进行坑道作业期间,将松山右翼滚龙坡、大垭口的日军肃清,以确保爆破成功。

  为掩护对子高地爆破的坑道作业,一连10多日小战斗不断,第八军除了掘壕向日军阵地缓慢推进,而以小股部队试探性进攻,以侦察日军火力点外,便没有了大型的攻势,部队轮换着进行了攻坚战的短期培训,并且用木板加棉被做了大量的土战车,经过实弹射击,可以有效抵御枪弹的射击,增加了战士们的信心。而日军小分队异常活跃,几次偷袭山炮阵地得手,实施破坏后即迅速撤走。

  其间日军飞机利用“飞虎队”飞机回航的间隙,数次飞临战场对日军空投补给,8月18日竟以21架的规模对远征军的后勤咽喉要冲惠通桥进行轰炸。但毕竟已是1944年,中美联合空军已经主宰了战场的天空,日军航空兵只能搞搞“捞一把”的战术,松山的日本守军“饱含热泪”目睹了日机投弹甫毕即仓皇遁逃的整个过程。在团团浓烟烈焰中,惠通桥安然无恙,国军汽车运输兵们继续满载着物资和信心通过这里开往前线。

  坑道作业从8月3日开始,起点距日军子高地阵150米,最初是4条盖沟并行延伸,深1.8米,宽1米,两壁以端木支撑,并上加顶盖防敌火力破坏。工兵先是躺着挖,然后跪着、蹲着挖,最后才能站起身来。白天挖坑道,晚上偷偷运土、运炸药。装上炸药后再从山下面把土运回来,把坑道填好。

  作业换班进行,昼夜不停,由于土质良好,进度达每日12米。由于工兵在日军阵前约百米处向日方挖沟,日军对此十分忧虑。日军掷弹筒与狙击手频频偷袭,挖沟的工兵一连伤亡数人,不过与强攻相比,这点损失可算微乎其微,后来挖沟的工兵班长采取钢板竖在坑边作掩护,抵挡子弹,工兵轮换挥镐向前掘进。

  1944年,松山地区日军兵力部署示意图。

  8月12日,作业点距日堡约30米,经测量计算,估计已经挖到主碉堡底下后,再改为向周围拓展,形成下地室。4条盖沟在这里由一条战壕横向联结以掩护最后的突击作业。以这里为起点向前挖两条正式坑道,相互间隔数十米,向心发展。坑道和小煤窑的矿洞相似,高1.2米,宽1米,内部用木柱支架支撑,每日掘进5米,到19日0时,坑道终于完工,尽头处扩成体积较大的药室。当夜立即突击装填炸药,左边坑道的药室装了50箱,右边填了70箱,把地下室严严实实的填满,放进雷管,牵出电线,再用泥土把坑道填实。又派出一个加强排俯卧坑道周围,监视日寇,以防日军出来破坏。

  8月20日,荣3团对子高地突击,火力异常猛烈,意在吸引尽可能多的日军进入爆炸区。约一小时后,国军步兵完全退到安全区域,9时15分,工兵奉命引爆。工兵营营长尚承序手有些抖,猛吸两口烟,把烟头扔掉,狠狠摇着那架电话机改装的起爆器。几秒钟之后,在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中,在无数人静心屏气的注视中,阴沉沉的天空下,两股数百米高的黑烟在子高地上冲天而起,直入云霄,久久不散,子高地日军的整个大碉堡被托起数米后又歪斜地栽倒在山顶上,石块土块雨点般四处洒落。

  这次爆破本来准备将日军子高地阵地完全炸飞,但事后发现爆破的冲击波向土质松软的地方宣泄而出,数百米宽的马鞍形阵地上只有南端制高点爆轰出了两个深10多米、直径二三十米的漏斗状大坑。

  但是,突如其来的大爆炸毕竟破坏了日军阵地,留下了很大的突击通道。更重要的是,日军作战部署被打乱,重新调整补救已经来不及。9时30分,也就是距爆破15分钟之后,荣3团随着冲锋号声一跃而起,呐喊着急速冲上主峰。日寇处于惊慌失措中,难以抵挡,滚下山去。国军不损一兵顺利突入子高地,历经浴血搏杀的阵地上此时竟没有响起一声枪声。

  荣3团在子高地阵地上抓到人事不省的日军5名,收日尸9具,另有4名日军因顽抗被填住出口于道沟中窒息,算上炸成碎片的,大爆炸估计歼灭日军20名左右。

  国军的火力本来就占绝对优势,此时又得到子高地的日军核心阵地,国军的迫击炮弹开始每时每刻悬在在日军头上,又准确又迅速。这些迫击炮弹使用的是瞬发引信,擦到树枝树叶就爆炸,形成远比地面爆炸致命的杀伤范围。日军度日如年,异常窘迫,反击被迫转入夜间,气焰不再象过去嚣张,但战斗却更加残酷了。

  8月20日半夜日军100多人自黄土坡反攻子高地,夜战中国军的冲锋枪与手雷发挥了最大的威力,天至黎明时分,国军将日军逐出阵地后,抓紧整顿工事,以待再战。

  8月21日夜里日军再次组织二百余人兵力,向子高地阵地反扑,与国军展开混战。阵地一度被日军突破表面,守军荣3团3营仅存的80多名战斗兵牺牲殆尽。至拂晓,荣3团团长赵发毕赵发笔(贵州人,黄埔九期,乃军长何绍周的外甥。)亲自率最后的部队-由30余名伙夫及特务排仅剩的10多名士兵组成的敢死队反击,在各级指挥官的望远镜视野里冲了上去。参加反冲击的日军只剩下寥寥数人,但依然进行了死扛,不久阵地被国军再次夺回。

  此时的的子高地上满目焦土,断肢残体四下散落,敌我尸骸交相横陈,纵横来往密如蛛网的日军战壕之间的地面,几乎被人的断臂残肢盖满,而在马槽洼头战壕之中,仅仅是肉搏时双方互相搂抱撕咬,战死者62对,现场惨不忍睹。从阵地前沿一直到反斜面上,到处都是人的残体和内脏。

  8月24日开始,国军开始陆续加强子高地的守卫,巩固已有阵地,为下次进攻做准备。

  盘踞松山的日军以松山顶峰、滚龙坡、大垭口(寇称“中间阵地”)构成3大据点外,在大寨周围500平方米面积构成堡垒群,利用村庄黄家水井与山洞7个,作为最后的支撑点。

国军冲上日军中间阵地群。

  8月28日,国军对松山战场的第8次攻击开始,与子高地相邻的丑高地、寅高地、5号高地相继被国军攻占。

  然而日军没有因子高地的失守而被击溃,他们的反冲击反而更加疯狂。

  29日夜,已经明显不支的日军竟然对寅高地进行了多达7次的强袭。寅高地国军指挥官黄人伟营长负伤3处仍裹伤指挥奋战。日军如水银泄地,国军周围人影幢幢,仿佛四下里都是日军,极度恐惧中,冲锋枪充分发挥了近战威力,到天亮终于将日军击退,其遗尸达80具之多。国军伤亡200多人,大部分是刀伤。

  随着战事旷日持久,日军的弹药已经十分缺乏,完全是在凭“武士道”精神硬挺。敌我双方都明白,战役已进行到最后阶段。

  时间的指针在连天炮火中不知不觉滑到了9月,国军已经将松山附近所有制高点逐一夺占控制,只有松山后面小盆地中的大寨及其周围几个较低的山头可供日军苟延残喘了。

  9月1日,远在重庆的蒋委员长下令,务必在“九一八”国耻日之前拿下松山,否则军长副军长按军法处置。李弥将军这次也是急红了眼,抓起一顶钢盔扣在头上,操起冲锋枪,带着特务营上了主峰阵地。

  但是通向胜利的道路依然艰辛!

  在反复攻击黄土坡3号高地战斗中,国军又是伤亡遍野,最后一次冲击时,200多名勤务兵、伙夫红着眼,手持“司登”冲锋枪冲向日军,双方部队彻夜搏杀,整个高地一片刀光血影,国军人人舍生忘死。

  9月3日,国军攻击黄土坡3号高地得手,黄土坡日军防御阵地瓦解,国军第八次攻击结束。当晚日军到处强袭,又爆发了激战。日军如幽灵一样在阵地上飘浮。

  与此同时,在日军最后据点-马鹿塘周围,同样是激战连着激战。

  马鹿塘边上有一小村叫做黄家水井,马鹿塘与黄家水井两阵地可互为犄角,从9月2日夜间开始受到国军攻击。这时,松山战场的每支国军部队都几乎只有空的番号了。几经拉锯之后始于9月3日黄昏夺占一座边缘的房屋作为支撑点。直到246团剩余人员和103师搜索连的加入,才重新具备了攻击能力。

  9月4日,国军发动了第九次攻击,这是国军在松山战役中的最后一次总攻。当天黄家水井即被国军攻取。

  9月5日,马鹿塘最后的日军将113步兵联队没有带走的队旗烧毁,护旗官木下昌己中尉掩埋了旗上的金属饰物,奉命逃出国军重围,代表守军向日军56师团首领松山佑三交差。此寇逃得一条狗命,数十年后作为游客屡上松山“招魂”,殊无悔意,反而念念不忘告慰幽灵们“七生报国”的“理想”,为“拉孟守备队”的“忠贞”大肆宣扬,可知防止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并非神经过敏。

  9月6日,李弥被卫兵扶着从山上下来,他眼眶充血,胡子拉碴,呢军服变成碎片,打一双赤足,身上两处负伤,人已经走了形。国军第82师特务连此时扑入马鹿塘。残存日军发动反攻,特务连又被挤了出来。日军准备是顽抗到底,拼命至最后一人。

  同一天,国军第8军82师244团调入战场,日军腊勐守备队的寿命也走到尽头了,他们的首领金光惠次郎少佐被国军的一枚迫击炮弹直接命中,就此在一片混乱中挂了。

  9月7日,国军终于将黄土坡最后抵抗的10多名日军全部击毙,国军各部队迅速向南突击,参加向马鹿塘的攻击。荣3团政治副团长陈叔铭触地雷阵亡。

  这天下午,松山大战在稀稀落落的枪声中降下帷幕。国民政府宣布,全歼松山日军;日本陆军省则无耻地宣称:拉孟守备队“全员玉碎”。

  9月7日下午4时,松山阵地上传来消息,说胜利了。这时李弥将军坐在指挥部外面一块石头上,参谋跑上前向他报告,他坐着一动没动,接着眼泪一下子就滚出来……”

  经过三天的搜山及整顿后,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命令将松山交给国军第103师307团守卫。

  国军占领松山后,发现的日军构筑之坦克地堡。

  9月7日开始,大批后备部队和装备、物资及重炮兵源源通过了这个“东方直布罗陀”,向龙陵战场开去,形势立即逆转。此时腾冲围攻战也已近尾声。9月14日,腾冲光复,4000日军就歼;11月3日,龙陵战役结束,日军10600余人陈尸战地;1945年1月,战线被节节推至境外,离松山越来越远。以国军新38师为前锋的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小城芒友与远征军会师,实现了打回祖国的誓言。

  60多年转瞬即逝,松山的天空终于变成了蔚蓝,血水逐渐凝结,褪去,曾经的“东方直布罗陀”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毕竟,和平更容易引起幸福的憧憬和遐思。今天的松山,依然满山苍翠,只是,掩不住伤痕累累。

  近年,有不少文章说到国军在松山战役共歼灭日军“拉孟守备队”约1260人,俘虏28名,慰安妇数名,缴获步枪437支,轻重机枪34挺,各种火炮16门,坦克3辆,并还有《松山(腊勐)日军守备队兵力配置表》出现,如下:

  松山(腊勐)日军守备队兵力配置表

  时间:1944年6月

  部队番号驻守阵地指挥官兵力

  守备队司令本部音部山金光惠次郎少佐170人

  113联队一部分小松山松尾中尉60人

  野炮兵56联队一部分横股(松山大寨)尺内中尉80人

  113联队一部分关山(大松山)大尉70人

  野炮兵56联队一部分西山毛利大尉70人

  113联队一部分后山只松大尉150人

  56师团卫生队三中队野战医院野津中尉400人(含病员)

  113联队一部分上松林高桥大尉60人

  113联队一部分小股福田中尉40人

  113联队一部分侧面阵地方(缺记录)30人

  113联队一部分崖(缺记录)20人

  113联队一部分平山大野曹长30人

  113联队一部分主阵地只松大尉100人

  合计1280人

  而根据国军第八军于1944年9月所写松山战报中对全歼松山地区日军数量的记载有两个数字,一个是全歼日军官兵是3459人,一个是击毙日军官兵3575人。

  到底国军在松山全歼多少日寇,准确的数字,更需要社会各界研究人士继续探讨。

  哪些日军在松山的坦克是当年国民政府从苏联进口的T26轻型坦克,原本是国军1942年入缅作战的装备。在1942年5月的大溃退中,萧毅肃中将为阻挡日军的快速推进,竟然下令将整整一个连坦克炸毁在镇安到松山的公路上,而不是投入阻击战斗,结果日军只用一小时就排除了这些“路障”,此举不能不让人反思。这些失去动力的坦克被日军运到松山,车体埋入土中,只露出炮塔,成了极难发现和摧毁的装甲火力点。

  根据1944年9月,第八军松山战报记载:

  在松山一战中,第8军自军长何绍周、副军长李弥、参谋长梁筱斋以下,先后投入战场的有103师(师长熊授春、副师长郭荟昌、参谋长谭国铎)所属307、308、309团;82师(师长王伯勋、副师长王景渊)所属245、246;荣1师之荣3团、荣2团1个营及军输送团、炮兵营、工兵营、重炮兵第7团等作战与后勤人员共计15975人,费时2个月零4天,经9次英勇而牺牲惨重、艰苦卓绝的攻击,才最后荡平松山日军铁桶般的防御系统。

  战役结束时,国军参战各师基本拼光,步兵伤亡情况最为严重。有的国军连队仅余2人。生龙活虎攻击松山的国军小伙子们,大部分与战场的土壤融为一体,成为日后松山重绿的沃土!

  而活着的也都形容枯槁没有在1949年后得到新政权的优待与人民的尊重,战后很多国军老兵心态失衡,丧魂失魄,从此萎靡不振。

  根据1944年9月第八军松山战报统计,该军在松山战役过程中阵亡及失踪官兵3163人,负伤2929人,再算上71军新28师和第二军新39师117团的先期腊勐街攻击中死伤、失踪的1600多人,在松山地区流血或长眠的国军官兵,约达5000余人,此外还有数千病员,以及支前受伤、牺牲和病故的上千当地百姓,实在是以尸山血河,淹没了这个难以通行的“东方直布罗陀”。

  反思国军松山战役伤亡巨大的原因,主要是日军虽然以少数兵力集中到松山、滚龙坡、黄土坡等不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但凭籍其坚强工事和完备设施,死扛到底。国军连日猛攻,定遭到重大伤亡,近两个月的反复冲击,仍未攻占松山。现分忻,主要原因是:

  1、松山防守关系重大,如果丢掉松山,等于全盘皆输,因此日军顽固死守。此外,日军有较高军事素养,战斗力强。

  2、松山日军防御工事,有近三年的经营构建,较强固。战役后期日军兵力收缩靠拢,更形成其主阵地优势。

  3、松山外围均被国军截断,滚龙坡西南日寇通缅甸的龙陵后方交通,已被中断,日寇无路迟逃,困兽死斗,拼命挣扎更加凶残,并昼夜加修工事,阴碉暗堡,不断增添,且日寇官兵老练,训练有素,常常在近距离,才猛烈射击。

  4、国军对敌松山的配备情况缺乏认真侦察了解,轻敌麻痹、急功求成、欲速不达。同时,由于炮弹较少,不能尽量发射,难于破坏日军的坚强工事,曲射步兵炮少,不能消灭压制新出现的重要火力点,因此当国军每次暴露冲杀到近敌阵前时,多次遭受日军突然出现的新火力点的强烈射击,大部遭受伤亡、损失重大、进攻失败、挫伤锐气。官兵多次冲杀进攻,均遭到日寇猛烈射击,牺牲大半,壮烈殉国。

  耸立在子高地与阴登山交界处山坳中的大蓉树自1949年后自然枯死,然2005年后,她又奇迹般的复活并开花!

  李弥调会松山后,总结了主要经验有:

  1、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再盲目硬拼、暴露冲杀。

  2、利用各种手段,弄清日军的兵力和火力配置、建筑物、明暗碉堡群和对国军进攻影响最大的障碍物,用国军的火炮、协同步兵炮,逐一以破坏之后,再组织进攻。

  3、采纳建议,昼夜突击,掘土打石。对日军阵地搞“对挖作业”,即掘壕接近敌阵,几路并进,可以减少暴露伤亡,完成一处,夺取一处日军阵地。

  4、对日军每一据点和阵地,在完成上述条件后,步炮密切协同,组织进攻、首先以火炮压制日军火器和阵地上日军的有生力量,掩护步兵从对壕里接近敌阵,一跃而上,一鼓作气地冲入敌阵,冲击包围,消灭日寇。这样就一个又一个的占领了敌阵地。用这种蚂蚁啃骨头的办法,逐批消灭日寇,迫使日军阵地越来越缩小。

  今天在中国社会的文化宣传中,所有人都应以弘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己任,鼓励每一个国人向好的一切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追求。但愿中华民族的传统武德能够复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