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快评热论
万名学生弃考,是"读书无用"还是"高考无用"?
稿源: 搜狐社区   2009-03-30 09:54:40报料热线:81850000

作者:TO兔子

  重庆晚报报道:市招办人士透露,今年我市高考报名人数虽有增加,但相比同等人口的省市来说,考生仍偏少。不容忽视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

  据介绍,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数量相比,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而据调查,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

  原因何在?记者采访了部分区县招生负责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高三学生最后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的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

  另一个因素也不容忽视,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会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做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

  不要让"读书无用论"再找到市场

  李明

  据《重庆晚报》报道,今年重庆市的应届高三毕业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一位区县招生负责人称,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的弃考是迫于无奈,有的是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这几年就业形势严峻,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

  "读书无用论",很熟悉的一个词汇,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那段时间,读书"无用论"是个热门的公众话题。当时,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企业工人,有一句顺口溜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在这个背景下,"读书无用论"一度盛行,一些家庭条件良好的尖子生初中毕业就报考早工作、早赚钱的中专技校,早早退出了高考竞争。

  今天,发出"读书无用论"呼声的主要是农村。很多大学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与其得到的回报差异太大,前者过高,后者过低,在一定时期内,很多大学毕业生连接受教育的本钱都赚不回来。本着不在没有收益的事情上投资的理念,一些农村学生寒窗苦读十余年,却在高考前结束了学生生活。

  有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老百姓心中却变为"上大学改变命运"。在计划经济年代,上大学意味着户籍、工作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这点对农村学生尤为重要。大学是精英教育,上大学等于有了高人一等的身份,有了衣锦还乡的荣耀。现在不同了,上完大学却感觉一切都回到起点,工作要自己找,收入还不见得比打工的多。大学已经变为大众教育,但老百姓没有意识到,还在"改变命运"或"改变不了命运"、"上"或者"不上"之间摇摆,计算着性价比。

  读书真的没有用吗?任何人都承认,一个人如果多读点书,提高素养,那么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样智力水平的人,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个人从事同样工作时,成绩一样,一旦工作变得有挑战性,读过书的人就会脱颖而出。读书依然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当然,这种力量的显露需要机会,有的人也许得不到这个机会,但不读书意味着机会来了,你都无力把握。

  上世纪80年代,"读书无用论"害了不少人,当分配制度日趋合理,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读过早放下的书本。可以想见,今天的"读书无用论"也会造成恶果。老百姓算经济账有自己的道理,甚至是苦衷。但教育投资是一生的投资,不要被眼前的利或弊蒙蔽才好。

  万人弃高考无关“读书无用” 乃现实所迫

  万人放弃高考,难道果真是读书无用论造成的吗?通读了新闻便觉,把板子完全打在教育体制身上,或把矛头直指读书无用论,是有失公允的。

  首先,重庆上万人放弃高考,有着不同的具体原因。正如重庆一名招生负责人所陈述的三种原因,一是有的农村孩子迫于无奈,想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二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有人认为,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三是,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会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作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

  纵览这三种原因,其实与读书无用论都扯不到边。第一、第二种原因,无奈的现实之下,也算是考生及其家庭的某种理性选择。第三种原因,这些劝阻学生参加高考的学校,尤其应该受到批判,这种功利化的政绩思维,凸显了学校的冷血和残忍,而这更与读书无用论无关。

  本来,中华千年来弥漫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因而,万人放弃高考尤其值得反思。首先,为何有一些学校利欲熏心,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置学生权益于不顾?其次,当今教育消费畸高,无论复读还是大学学费,都让贫寒子弟望而却步。最后,就业形势的确严峻,这自然让善于盘算的家长,思考读书是否值得。此外,教育资源城乡不均,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拥有的机会不多,从而选择放弃。因此,万人弃考,并非读书无用论抬头,实乃无奈现实所迫。(秦川)

    不是“读书无用”,是“高考无用”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

万名学生弃考,是"读书无用"还是"高考无用"?

稿源: 搜狐社区 2009-03-30 09:54:40

作者:TO兔子

  重庆晚报报道:市招办人士透露,今年我市高考报名人数虽有增加,但相比同等人口的省市来说,考生仍偏少。不容忽视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

  据介绍,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数量相比,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而据调查,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

  原因何在?记者采访了部分区县招生负责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高三学生最后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的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

  另一个因素也不容忽视,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会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做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

  不要让"读书无用论"再找到市场

  李明

  据《重庆晚报》报道,今年重庆市的应届高三毕业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一位区县招生负责人称,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的弃考是迫于无奈,有的是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这几年就业形势严峻,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

  "读书无用论",很熟悉的一个词汇,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那段时间,读书"无用论"是个热门的公众话题。当时,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企业工人,有一句顺口溜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在这个背景下,"读书无用论"一度盛行,一些家庭条件良好的尖子生初中毕业就报考早工作、早赚钱的中专技校,早早退出了高考竞争。

  今天,发出"读书无用论"呼声的主要是农村。很多大学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与其得到的回报差异太大,前者过高,后者过低,在一定时期内,很多大学毕业生连接受教育的本钱都赚不回来。本着不在没有收益的事情上投资的理念,一些农村学生寒窗苦读十余年,却在高考前结束了学生生活。

  有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老百姓心中却变为"上大学改变命运"。在计划经济年代,上大学意味着户籍、工作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这点对农村学生尤为重要。大学是精英教育,上大学等于有了高人一等的身份,有了衣锦还乡的荣耀。现在不同了,上完大学却感觉一切都回到起点,工作要自己找,收入还不见得比打工的多。大学已经变为大众教育,但老百姓没有意识到,还在"改变命运"或"改变不了命运"、"上"或者"不上"之间摇摆,计算着性价比。

  读书真的没有用吗?任何人都承认,一个人如果多读点书,提高素养,那么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样智力水平的人,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个人从事同样工作时,成绩一样,一旦工作变得有挑战性,读过书的人就会脱颖而出。读书依然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当然,这种力量的显露需要机会,有的人也许得不到这个机会,但不读书意味着机会来了,你都无力把握。

  上世纪80年代,"读书无用论"害了不少人,当分配制度日趋合理,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读过早放下的书本。可以想见,今天的"读书无用论"也会造成恶果。老百姓算经济账有自己的道理,甚至是苦衷。但教育投资是一生的投资,不要被眼前的利或弊蒙蔽才好。

  万人弃高考无关“读书无用” 乃现实所迫

  万人放弃高考,难道果真是读书无用论造成的吗?通读了新闻便觉,把板子完全打在教育体制身上,或把矛头直指读书无用论,是有失公允的。

  首先,重庆上万人放弃高考,有着不同的具体原因。正如重庆一名招生负责人所陈述的三种原因,一是有的农村孩子迫于无奈,想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二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有人认为,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三是,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会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作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

  纵览这三种原因,其实与读书无用论都扯不到边。第一、第二种原因,无奈的现实之下,也算是考生及其家庭的某种理性选择。第三种原因,这些劝阻学生参加高考的学校,尤其应该受到批判,这种功利化的政绩思维,凸显了学校的冷血和残忍,而这更与读书无用论无关。

  本来,中华千年来弥漫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因而,万人放弃高考尤其值得反思。首先,为何有一些学校利欲熏心,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置学生权益于不顾?其次,当今教育消费畸高,无论复读还是大学学费,都让贫寒子弟望而却步。最后,就业形势的确严峻,这自然让善于盘算的家长,思考读书是否值得。此外,教育资源城乡不均,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拥有的机会不多,从而选择放弃。因此,万人弃考,并非读书无用论抬头,实乃无奈现实所迫。(秦川)

    不是“读书无用”,是“高考无用”

[1]  [2]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