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哲
4月11日上午,面对泰国国内越来越复杂的局势,总理发话了,“不要干等,可以灵活安排日程,”于是,在饭店七层一个椭圆形的休息区,温总理开起了记者招待会。从一季度中国经济的积极变化,到下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行动规划,从建设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到推动澳门经济发展,温总理娓娓而谈,字字句句道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把重振经济的希望传递到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4月12日新华网)
就这场“特殊时间”有着“特殊情况”的记者招待会而言,已成为中国向友邻国家表达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信心载体。
虽然,这场记者招待会是在泰国“红衫军”示威,道路交通一度中断的情况下召开的。如总理所言,“我这是见缝插针,可能会中途中断。”可见,这场记者招待会能开多长时间,会不会被迫中断连总理都不敢预料。但越是这样的招待会,其意义甚至会远远大于正常情势下的记者招待会。反而更能体现中国谋求与其他国家共克时艰的决心,向世人表达的正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御危机的信心。
实质上,来源于中国总理的信心是基于对中国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准确把握。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一季度经济数据将于下周对外公布,现在我可以对各位讲,我们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已初步见到效果。”这个判断很是令国人极为欣慰,也再次让民众看到了政府在抵御金融危机中,各方面决策的英明,“保增长”、“扩内需”措施的科学得当。而国家统计局4月9日发布的调查数据,诸如:“3月份PMI指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52.4,连续4个月回升;前3月民航国内旅客运输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13%、14%;我国汽车市场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势头……”无疑是对中国总理上述判断的客观印证。
这场记者招待会,更向世人宣示这样一个道理--金融危机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事,而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事。也只有合作才能共赢,中国不能拯救世界,但中国有信心也一定会尽一个责任大国的应尽之力。
虽然,像总理阐述的那样,“中国经济还面临很大的困难,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深,外部需求持续减少,进出口下降,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增大。”甚至,还会有许多不可预料的矛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充满信心,就业也好,还是出口下滑,乃至财政收入有所降低,都将是暂时的。只要国人心中有希望,只要希望常在,荆棘之后必将是充满阳光的坦途!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