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快评热论
民族品牌陷险!朝日啤酒吞青岛啤酒只差一步?
稿源: 华声在线综合   2009-05-07 15:04:42报料热线:81850000

  网友声音:青岛啤酒改姓日 我宁可一辈子不喝啤酒

  网友燕子南飞:今早浏览新闻,突然发现一个关于青啤的股权消息:“日本朝日成第二大股东青岛啤酒控股权面临易手”。看到这里不由得让我大吃一惊,本以为青啤是咱们国家民族企业的一个骄傲,可没想到什么时候也要变成日本人的盘中餐了?真是一大悲哀!如果青啤的股权以后落在了日本人手里,那我们以后绝对不会喝青啤了,即使再好也不喝了,这种做法确实很伤国人的心!

  网友:如果青岛啤酒被外资控股,就不喝它了!以后就喝燕京和金星等中国品牌的啤酒了!

  网友:我这个人不怎么喝酒,尤其是啤酒。但是要是实在是拗不过的话,我会来一杯青啤,原因是多年前的一次适口,青啤的那种淡淡的口味,始终让我忘不掉。

  网友:有点志气行不行,民族品牌不应该只看到商业利益

  民族品牌上市集资福祸难料

  所有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都承认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了矛盾;举个例子,中国是这20年来,外资最勇于直接投资(FDI)的市场,但全球的FDI要进入地主国投资时,有75%是采取并购模式进入,但在最多外资直接投资的中国,并购占FDI的比例却不到2成,令人矛盾困惑。

  何以致此,以米歇尔.阿尔贝(Michel Albert)名著“两种资本主义之战”的观点来看,这可说是因为中国在市场化过程中,摆荡2种资本主义(新美国资本主义与莱因模式资本主义),时左时右所致。

  一方面接纳了以股票市场为融资、筹资主要工具的“美式新资本主义”,一方面又接纳了以银行团借款为主、重点扶植产业思维的“莱因模式资本主义”(德、日)模式。

  加上以百年屈辱情结,发芽茁壮的民族主义时不时跳出来干扰经济运作,遂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端矛盾性。

  事实上,想在资本主义逻辑下做大做强,却又不想被收购,仅有一途,就是采取莱因模式,透过银行借款来取得发展资金,这正是许多国企所采取的模式。

  而当民族品牌不采莱因模式而透过资本市场集资(IPO上市)便避不了资本逻辑,极有可能被国际资本收购,变成无国籍的跨国公司,但在民族主义的情结下,中国人往往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换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收购案并不仅代表股东换人,青岛啤酒也同时获得朝日啤酒加持,在全球化的当下,该行为更促进青岛啤酒往跨国企业更迈进一步。

  撇开民族主义的情绪性语言,被外资并购也不见得是品牌的消灭,就以2006年法国SEB收购小家电品牌苏泊尔为例,2007年该品牌不但没萎缩,反而更保持40%以上的成长率就是最佳明证。(新华社区)

    民族品牌纷纷“改嫁”告诉我们什么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

民族品牌陷险!朝日啤酒吞青岛啤酒只差一步?

稿源: 华声在线综合 2009-05-07 15:04:42

  网友声音:青岛啤酒改姓日 我宁可一辈子不喝啤酒

  网友燕子南飞:今早浏览新闻,突然发现一个关于青啤的股权消息:“日本朝日成第二大股东青岛啤酒控股权面临易手”。看到这里不由得让我大吃一惊,本以为青啤是咱们国家民族企业的一个骄傲,可没想到什么时候也要变成日本人的盘中餐了?真是一大悲哀!如果青啤的股权以后落在了日本人手里,那我们以后绝对不会喝青啤了,即使再好也不喝了,这种做法确实很伤国人的心!

  网友:如果青岛啤酒被外资控股,就不喝它了!以后就喝燕京和金星等中国品牌的啤酒了!

  网友:我这个人不怎么喝酒,尤其是啤酒。但是要是实在是拗不过的话,我会来一杯青啤,原因是多年前的一次适口,青啤的那种淡淡的口味,始终让我忘不掉。

  网友:有点志气行不行,民族品牌不应该只看到商业利益

  民族品牌上市集资福祸难料

  所有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都承认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了矛盾;举个例子,中国是这20年来,外资最勇于直接投资(FDI)的市场,但全球的FDI要进入地主国投资时,有75%是采取并购模式进入,但在最多外资直接投资的中国,并购占FDI的比例却不到2成,令人矛盾困惑。

  何以致此,以米歇尔.阿尔贝(Michel Albert)名著“两种资本主义之战”的观点来看,这可说是因为中国在市场化过程中,摆荡2种资本主义(新美国资本主义与莱因模式资本主义),时左时右所致。

  一方面接纳了以股票市场为融资、筹资主要工具的“美式新资本主义”,一方面又接纳了以银行团借款为主、重点扶植产业思维的“莱因模式资本主义”(德、日)模式。

  加上以百年屈辱情结,发芽茁壮的民族主义时不时跳出来干扰经济运作,遂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端矛盾性。

  事实上,想在资本主义逻辑下做大做强,却又不想被收购,仅有一途,就是采取莱因模式,透过银行借款来取得发展资金,这正是许多国企所采取的模式。

  而当民族品牌不采莱因模式而透过资本市场集资(IPO上市)便避不了资本逻辑,极有可能被国际资本收购,变成无国籍的跨国公司,但在民族主义的情结下,中国人往往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换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收购案并不仅代表股东换人,青岛啤酒也同时获得朝日啤酒加持,在全球化的当下,该行为更促进青岛啤酒往跨国企业更迈进一步。

  撇开民族主义的情绪性语言,被外资并购也不见得是品牌的消灭,就以2006年法国SEB收购小家电品牌苏泊尔为例,2007年该品牌不但没萎缩,反而更保持40%以上的成长率就是最佳明证。(新华社区)

    民族品牌纷纷“改嫁”告诉我们什么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