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快评热论
为让孩子上学四年连买五套房,凸显择校难问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9-05-11 16:35:30报料热线:81850000

  田力

  “为了孩子小升初能跨区,我四年买了五套房,终于把孩子户口转到了理想的学区。”一位“尽职尽责”的小升初学生家长昨天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心愿。从昨天开始,北京市部分城区开始受理小升初跨区审批工作,在“名校”扎堆儿的东城、西城和海淀,前来办理转入手续的家长人数超过千人。(5月11日《北京晨报》)

  其实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择校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公众对此也已经口诛笔伐多年,但改革的步伐却迟迟迈不开大步,不由得让人感慨“年年岁岁花相似”。总的来说,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民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在保障人人“有学上”的任务基本完成后,“上好学”的问题逐步凸显。就目前而言,义务教育在区域间、校际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此带来了社会关注的教育不均衡问题。比如有的薄弱学校全校的资产甚至比不上重点学校的一个年级。有的名校已经把宽带接到学生课桌,弱校的孩子还没摸过鼠标;名校学生下课时,在宽敞的操场玩耍,弱校孩子在马路边做操。一段时间积累下来,许多城市已经出现每个班级七八十个学生的超大规模中小学校,有些学校甚至拥有上百个班级。

  义务教育的本质在于它是社会的公务,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公共性的特征。与选拔教育、精英教育有着本质不同的是,它是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是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因此,它的前提就是让每个个体享有接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其本身并不因为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存在质量的优劣之分。

  但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以来,教育体制改革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及同一地区校际间资源的差距致使强校更强,弱校更弱。同时,由于高质量学校是较为稀缺的教育资源,教育对个人日后经济收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对高质量学校的教育需求也有增无减,所以“钱择校”、“权择校”的现象日益严重。

  就全世界而言,发达国家也经历了教育资源从不均衡向逐步平均过渡的过程。在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了多次有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性问题的法律诉讼。层出不穷的法律诉讼引起了各州政府的关注,很多州都判决认定现存制度违反宪法中有关平等的条例,并通过修改当地的义务教育财政体系来促进均衡。近邻韩国在70年代初,中小学校也分为三等,学校教育的应试倾向明显。为此韩国推出了“教育平准化”政策,对“不利学校”增加教育拨款,实行教师工作流动,有利地促进了韩国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要均衡教育资源,政府部门义不容辞。首先,要均衡办学条件。根本改变教育资源配置向城区学校、知名学校倾斜的扶强忽弱的做法,加大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政策、资金倾斜力度。其次,要均衡师资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合理良性流动,开展学校教师交流,改善落后学校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再次,要均衡教学资源是关键。积极开展校际间对口帮扶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张,推动学校之间的互动发展。最后,要均衡生源导向。进一步改革招生制度,弱化校与校之间的应试竞争,合理引导学校生源流向。

  择校难问题呼吁多年却“年年岁岁花相似”,它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更阻碍了全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只有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广大适龄青少年提供公平入学的机会,保证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实现最多数人的教育公平,以形成教育的利益平衡机制,从而真正还教育一片净土。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

为让孩子上学四年连买五套房,凸显择校难问题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9-05-11 16:35:30

  田力

  “为了孩子小升初能跨区,我四年买了五套房,终于把孩子户口转到了理想的学区。”一位“尽职尽责”的小升初学生家长昨天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心愿。从昨天开始,北京市部分城区开始受理小升初跨区审批工作,在“名校”扎堆儿的东城、西城和海淀,前来办理转入手续的家长人数超过千人。(5月11日《北京晨报》)

  其实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择校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公众对此也已经口诛笔伐多年,但改革的步伐却迟迟迈不开大步,不由得让人感慨“年年岁岁花相似”。总的来说,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民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在保障人人“有学上”的任务基本完成后,“上好学”的问题逐步凸显。就目前而言,义务教育在区域间、校际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此带来了社会关注的教育不均衡问题。比如有的薄弱学校全校的资产甚至比不上重点学校的一个年级。有的名校已经把宽带接到学生课桌,弱校的孩子还没摸过鼠标;名校学生下课时,在宽敞的操场玩耍,弱校孩子在马路边做操。一段时间积累下来,许多城市已经出现每个班级七八十个学生的超大规模中小学校,有些学校甚至拥有上百个班级。

  义务教育的本质在于它是社会的公务,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公共性的特征。与选拔教育、精英教育有着本质不同的是,它是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是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因此,它的前提就是让每个个体享有接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其本身并不因为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存在质量的优劣之分。

  但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以来,教育体制改革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及同一地区校际间资源的差距致使强校更强,弱校更弱。同时,由于高质量学校是较为稀缺的教育资源,教育对个人日后经济收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对高质量学校的教育需求也有增无减,所以“钱择校”、“权择校”的现象日益严重。

  就全世界而言,发达国家也经历了教育资源从不均衡向逐步平均过渡的过程。在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了多次有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性问题的法律诉讼。层出不穷的法律诉讼引起了各州政府的关注,很多州都判决认定现存制度违反宪法中有关平等的条例,并通过修改当地的义务教育财政体系来促进均衡。近邻韩国在70年代初,中小学校也分为三等,学校教育的应试倾向明显。为此韩国推出了“教育平准化”政策,对“不利学校”增加教育拨款,实行教师工作流动,有利地促进了韩国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要均衡教育资源,政府部门义不容辞。首先,要均衡办学条件。根本改变教育资源配置向城区学校、知名学校倾斜的扶强忽弱的做法,加大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政策、资金倾斜力度。其次,要均衡师资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合理良性流动,开展学校教师交流,改善落后学校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再次,要均衡教学资源是关键。积极开展校际间对口帮扶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张,推动学校之间的互动发展。最后,要均衡生源导向。进一步改革招生制度,弱化校与校之间的应试竞争,合理引导学校生源流向。

  择校难问题呼吁多年却“年年岁岁花相似”,它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更阻碍了全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只有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广大适龄青少年提供公平入学的机会,保证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实现最多数人的教育公平,以形成教育的利益平衡机制,从而真正还教育一片净土。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