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快评热论
就业“死任务”映射了“关系为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9-05-18 09:47:23报料热线:81850000

  王玉初

  据齐鲁晚报报道,记者14号从潍坊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潍坊市人事局给全体干部下了“死任务”,每名干部至少要为3个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5月17日中国广播网)

  就这个“死任务”而言,我认为它不是个好的办法。首先,长期从事人事就业工作的干部,他们通过工作建立了一定关系网,帮助三个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也许能办到。若人事局有刚刚考入的公务员或平时很少与用人单位打交道的工作人员,他们没有就业方面的人脉和关系网,又如何去完成“死任务”呢?若最后完不成这个“死任务”,又当如何?这必然会导致行政任务约束力的弱化。其次,这个“死任务”给人事局的部分新人和非直接联系就业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而这种压力又必然会让所有的工作人员以后尽量与用人单位建立起一些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为了获得完成未来一些不可预知的“死任务”的便利,极有要能在一些公务活动中打政策的擦边球,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立场有所偏倚。这是无益的。再者,潍坊市人事局60名工作人员,就算全面完成任务也只能解决180个人的就业,这较之于5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那可谓是杯水车薪。 “死任务”并非好的策略,反倒会进一步放大就业中的“关系为王”。

  事实上,就业过程中,“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感叹,以及已兴起了“毕婚族”(大学一毕业就结婚)已让人见识了我们就业市场中“关系为王”的现实与无奈。在就业市场中,利用一些人脉关系找工作,这本身也没有错。不少农民工是通过老乡的关系介绍而找到工作的。而且利用人脉关系找工作,这本身也是由于特定的文化习惯与社会关系积淀下来的,一时改变,并非易事。但是,作为人事部门,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种“关系为王”的就业生态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人事局的干部每人帮助三个就业毕业生落实岗位,他们免不要为亲戚朋友的就业出力,真正为陌生的困难群众解决就业,其机会是非常小的。在网络上,有人赞同这个“死任务”的做法。我们来设定一相情景,若他正与某人去竞争某个岗位,结果他的对手却通过这种“死任务”而抢先一步,且那个对手恰恰是人事局干部的亲戚。这种情景下,他会作何感想呢?估计再也不会认为这死任务是好的了吧。同时,这种利用人脉关系找工作,极有可能导致阶层之间的流动的不合理。一些好的工作,由于人脉的关系,或者是因为设定了特别的限制条件而让下一阶层无法向上流动。一些社会底层群体的孩子既便是通过求学也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若长此下去,必然会滋长出读书无用论。这对社会的发展是百弊而无一利的。

  在“关系为王”的就业现实中,人事部门该做的是打破这个关系网,而非通过行政任务的形式强化这种关系的作用。下达“死任务”解决就业,无益于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有序化。眼下,首当其冲是要在公职就业岗位的选拔中确保公平、公正、公开,除特殊岗位的特殊人才需要,需要打破一切人为的就业歧视。二是要促成用人单位和劳动力有良好的信息交流,给每个就业者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和参与竞争的机会,维护一个公平的竞争择业环境。三是通过政府购卖公益性的服务岗位,集中解决一些困难家庭的零就业问题,帮助低收入群体就业。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

就业“死任务”映射了“关系为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09-05-18 09:47:23

  王玉初

  据齐鲁晚报报道,记者14号从潍坊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潍坊市人事局给全体干部下了“死任务”,每名干部至少要为3个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5月17日中国广播网)

  就这个“死任务”而言,我认为它不是个好的办法。首先,长期从事人事就业工作的干部,他们通过工作建立了一定关系网,帮助三个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也许能办到。若人事局有刚刚考入的公务员或平时很少与用人单位打交道的工作人员,他们没有就业方面的人脉和关系网,又如何去完成“死任务”呢?若最后完不成这个“死任务”,又当如何?这必然会导致行政任务约束力的弱化。其次,这个“死任务”给人事局的部分新人和非直接联系就业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而这种压力又必然会让所有的工作人员以后尽量与用人单位建立起一些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为了获得完成未来一些不可预知的“死任务”的便利,极有要能在一些公务活动中打政策的擦边球,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立场有所偏倚。这是无益的。再者,潍坊市人事局60名工作人员,就算全面完成任务也只能解决180个人的就业,这较之于5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那可谓是杯水车薪。 “死任务”并非好的策略,反倒会进一步放大就业中的“关系为王”。

  事实上,就业过程中,“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感叹,以及已兴起了“毕婚族”(大学一毕业就结婚)已让人见识了我们就业市场中“关系为王”的现实与无奈。在就业市场中,利用一些人脉关系找工作,这本身也没有错。不少农民工是通过老乡的关系介绍而找到工作的。而且利用人脉关系找工作,这本身也是由于特定的文化习惯与社会关系积淀下来的,一时改变,并非易事。但是,作为人事部门,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种“关系为王”的就业生态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人事局的干部每人帮助三个就业毕业生落实岗位,他们免不要为亲戚朋友的就业出力,真正为陌生的困难群众解决就业,其机会是非常小的。在网络上,有人赞同这个“死任务”的做法。我们来设定一相情景,若他正与某人去竞争某个岗位,结果他的对手却通过这种“死任务”而抢先一步,且那个对手恰恰是人事局干部的亲戚。这种情景下,他会作何感想呢?估计再也不会认为这死任务是好的了吧。同时,这种利用人脉关系找工作,极有可能导致阶层之间的流动的不合理。一些好的工作,由于人脉的关系,或者是因为设定了特别的限制条件而让下一阶层无法向上流动。一些社会底层群体的孩子既便是通过求学也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若长此下去,必然会滋长出读书无用论。这对社会的发展是百弊而无一利的。

  在“关系为王”的就业现实中,人事部门该做的是打破这个关系网,而非通过行政任务的形式强化这种关系的作用。下达“死任务”解决就业,无益于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有序化。眼下,首当其冲是要在公职就业岗位的选拔中确保公平、公正、公开,除特殊岗位的特殊人才需要,需要打破一切人为的就业歧视。二是要促成用人单位和劳动力有良好的信息交流,给每个就业者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和参与竞争的机会,维护一个公平的竞争择业环境。三是通过政府购卖公益性的服务岗位,集中解决一些困难家庭的零就业问题,帮助低收入群体就业。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