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忠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硬赶得驴不走。可如今这就业形势下,这个瓜它必须甜,这个驴它也必须走!据《齐鲁晚报》14日报道,山东省潍坊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透露,市人事局给全体干部下了“死任务”,每名干部至少要为3个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每个科室(单位)必须完成帮大学生就业的任务。(京华时报5月16日)
对于很多干部来讲,这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如此完成就业任务,确实会牵涉到很多利益关系,比如干部们需要到企业、到社会上去找门路、想办法,不然轻则缩减薪水,重则丢官降级。开动脑筋寻找门路,一心一意想办法,为了早点结束“折腾”,白猫黑猫,能够就得了业那就是好猫!于是乎,有些干部为了早日甩掉这“三个包袱”,便“不择手段”地去疏通各种渠道。
“包办就业”一直以来是某些干部为自己嫡系或朋友子女“谋福利”的直接渠道,现在既然上面这样要求去做,以前的“地下工作”便有了理论依据。干部有了安置权力,自然少不得好处,同等条件下当然是靠前(钱)者优先就业。这些看似有利于就业的硬性任务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了诱发腐败的罪魁祸首。
当然,有些就业岗位并不是干部他自己家的,不能说给谁就给谁,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考核见习才能上任,但是任务在身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能完成指标就算挣得官场工分了,谁还去管什么能力不能力的问题。将手头的“包袱”扔了,自然两袖清风,春光满面。所以在根本上加强政府监管,将就业落到实处才是重点,而不仅仅是讲求数量上的多少。
领导干部不是第一生产力,但可以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人才也需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机遇。将辛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像集市上的大白菜一样“踢来滚去”,当做包袱一样,是谁之过?
“为了保证落实这项任务还采取旬报制度,定时上报落实就业的情况”,干部政绩的考核制度不可谓不全,但表面上下的这点功夫,能否使得大学生真正的发挥出作用,能否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作用,貌似并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用老子对儿子的手段来“包办就业”,政府做的很人性化,然而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感激涕零的“干部门生”认这些干部为“干爹”来得爽快!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