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瑞灼
3月1日,在酝酿了一年之久后,《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如期推行。这项被媒体称为“开国内先河”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两个多月以来,让全体神木人民真正体会到了“看得起病”的前所未有的实惠,同时,公众道德风险却又把政府推上了一个尴尬的位置——由于看病不要钱,7所县级定点医院病床爆满,可以回家休养的不出来,应该住院的没床位。免费医疗引起了争议,有专家断言财政无力承担全民免费。(5月18日《新闻晚报》)
有人将这归咎于公众的“公众的素质”和“道德风险”,这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神木“免费医疗”遭受如此“尴尬”,其实在情理之中。试想,在长期“看病贵、看病难”这一“大山”的压抑下,一旦看病免费,群众能不蜂拥而来,能不使医院爆满吗?在我看来,这归根结底还在于医改的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与矛盾的问题。
从医改的社会公平角度来看,最好所有的群众都能享受到完全免费的医疗,而从医改的效率和效益的角度来看,更追求国家在医改上投入与产生的比例问题。我们审视当前世界四大医保制度模式——全民医疗服务、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以及储蓄型医疗保险,不难发现四类模式均存在弱点,要么缺乏公平性,或保障程度不够,要么费用较高,投入产出效率较差,体制的适应性不强。由政府为全民医疗“买单”自然受到百姓的欢迎,但如何避免这种免费模式下的弊端,却也是医改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全民医疗服务模式的典型国家英国也不例外地加入了席卷全球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浪潮之中。原因在于此类体制下,虽然拥有广泛的医疗保障覆盖面,百姓享受到优厚的医疗福利,但医疗卫生提供的效率较低,医疗服务质量相对较差,而费用又是受预算约束的,无法用大规模提高投入来改变。此外,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国家,医疗费用持续上涨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入不敷出问题突出。如德国,医疗费用增长异常惊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60年的4.8%骤升到1998年的10.3%,2002年人均达到了2708欧元。究其成因,惊人一致的是来自人口老龄化加速、医学技术进步、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缺陷等的挑战。特别是由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普遍存在的第三方付费模式,缺乏对医患双方的费用滥用的约束和节约的激励,加上患者无知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供方诱导,使医保制度日益脱离权责相对应的保险和自我负担原则,大大增加了国家的医疗负担。这是“英国模式”医改中是必须要着力解决的医疗效率问题。
回到我国的医改上来,当前回归公益已为我国医改确定了方向,也是我国医改的最大亮点,但在公益性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好医改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既逃避医疗市场的过度商业化,影响医改的公益性方针,增加群众的医疗负担,同时,也要避免类似神木免费医疗所遭遇的效率低下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我看来,应当是在医改公益性的前提下,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分担机制,国家出一部份,个人出一部份,社会保险分担一部份,在确保公平的同时顾及效率问题,如此才有可能取得我国医改的胜利!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