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着力推进光纤到户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等建设,努力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统一高效的泛在网络。推进城镇地区光纤到楼入户,推进宽带向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和社区中心覆盖。以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推进无线城市建设。统筹规划物联网和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优化整合数字电视网络,实现整体转换和网络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加大内容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等融合业务。力争到2015年,实现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000G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率达到100%。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三网”融合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运营模式、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逐步在全市推广。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强化互联网安全管理。全面落实“三网融合”新技术的专项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同步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实行重要单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等级测评等工作机制。规范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营和管理等信息安全工作。建立重要数据容灾中心,掌握信息安全主动权。
(四)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
大力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政府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法人、人口、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科研、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等专业数据库建设,为政府公共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提供支撑服务。
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加快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多层次、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推进信息由单一系统共享向多系统共享转变。建立健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管理机制,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中心(平台)和相关制度。
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研究建立信息资源的产权制度,推动政府部门以非政务性服务外包、政府采购等方式从市场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展公益性或商业性信息服务。推进智慧城市知识普及化,加快信息亭、市民卡等工程建设,完善公共场所上网环境,为公众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不断提升居民信息应用能力。
(五)推进智慧支撑体系建设
加大智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以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宁波大学等为依托,推动专业和学科调整,建设智慧城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软件开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着力培养智慧城市建设人才。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行业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层次智慧城市人才,打造智慧城市人才高地。
推进智慧城市标准法规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作,形成由技术通用标准、网络活动信用制度、监管制度和法规制度等组成的支撑保障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地方性立法工作,引进培育一批相关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