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Hit》
《祖父的相片》
大赛强调合作———组委会还规定每个拍摄团队限定6人,并建立团队的网络平台“六人行”,通过团队投票、专家评审等方式遴选出正式拍摄主创团队,并按照各自的积分排名获得对剧本的挑选权。导演作为电影的统帅,除了有高超的导演才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团队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而大赛的所有作品要求以团队命名,有利于提高除导演以外的创作个体的积极性,加强了团队的集体意识。
大赛强调实践———团队经历电影前后期的实际工作,并通过网络展播、电视展播以及校园巡展等检验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上的真实价值,让青年导演在与市场的直接碰撞中,磨练务实求精的工作态度,摆脱孤芳自赏的消极心理;
大赛强调专业———很多人有成为明星的梦想,大赛是个让普通大众参与其中的电影节,只要剧本通过,就有资格参与竞争最佳音效、最佳剪辑、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外卡、特别贡献奖、最佳影片及网络人气奖等奖项。
业内人士评价,“九分钟原创电影大赛”几乎囊括了一个成熟电影要经历的所有流程,其科学的流程、先进的行业理念、相对低廉的培育成本、有效的能力论证、几乎零成本的市场论证等保持了最冷静的态度与思考,是一个最纯粹的青年电影扶植赛事,也成为中国最务实的培育院线级别电影团队的公益机构。
“小投入大产出”——
引领微电影拍摄新潮
一部普通电影长约90分钟,而要在九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一部结构精巧、叙事清晰、节奏明快的完整的故事片,需要更加严谨的结构、更加言简意赅的叙事能力,并对电影节奏作出更加敏锐的判断,这对初学者甚至成熟的电影创作者都是一次挑战,其创作难度显然比普通电影大。“九分钟电影决不是简单的十分之一部电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要用十分之一的时长、十分之一的制作费、十分之一的制作时间,经历一次百分百的电影洗礼。”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据悉,大赛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器材,并配备了最专业的灯光团队、录音团队和最高配置的后期剪辑设备,是在高标准的基础上完成的创作。
因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运作模式,大赛一开赛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外众多胸怀电影梦想的团队积极参与。在2010年的第一届大赛上,有136个团队带来了280部参评影片,最终有20个最强的团队300多名职业电影人及电影爱好者直接参与最后的拍摄阶段,其中包括马来西亚、韩国的两位导演及两位德国演员和一位意大利摄影师等国际人士,拍摄出22部短片。2011年第二届大赛有253个团队带来459部参评影片,最后21个团队的600多名队员参与拍摄,拍出了包括13部外卡参赛片和6部18分钟短片在内的40部短片,涵盖动作片、恐怖片、儿童片、伦理片、生活片、爱情片等多种题材。
从入选团队看,它们从上百个应征团队中精挑细选而出,包含有丰富拍摄经验的电影工作室和出色的专业院校毕业生,基本上代表了该年度中国电影界的最高水平,比如擅长拍摄动作片的“秋刀鱼创意”团队拍出了《亡命快递》;国内独立恐怖电影短片的制作高手“科恩兄弟电影秀”团队在视频网站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它们拍出了《无影霜雪》;“石破天惊”团队的石锐导演以黑色幽默闻名于青年电影界,此前他拍摄的《狗故事》获奖无数,热播于各大视频网站,大赛中他拍出的《雕塑》成为大赛最受欢迎的短片之一。
所有的团队表现出了专业精神。儿童短片《美人鱼的故事》拍摄时气候比较恶劣,很多工作人员在感冒发烧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拍摄,导演张忠华的一番话体现了电影人的责任和社会担当:“电影不仅是我的梦想更是我的责任,拍儿童电影能把单纯、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儿童电影这个载体还原给世界。”作为新人的“仨人映画”团队参赛拍摄了《许愿》一片,导演郑略恩对大赛充满感激之情,他表示:“此前,‘仨人映画’像没见过世面的井底之蛙,学校没有电影专业,没有设备,没有资金,没有演员,几乎做电影该有的我们全部没有,我们只有情怀,就是这个情怀让我们一条道走到黑。大赛在象山举行,受益匪浅,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大的锻炼和进步。无论多少年后‘仨人映画’是否以电影为职业,九分钟都是我们真正面对电影的开始。”
演员也是面向社会征集选出,他们表现出了对电影的热爱。《美人鱼》中男主角的扮演者李永红是一名来自陕西农村的文艺团团长,虽然他只有小学六年级的文化水平,但喜欢电影的他表示,只要能演好电影,再苦再累也觉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