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邵璐在工作室。
当被告知累计献血2.46万毫升,相当于6个成年人的血量时,邵璐有些惊讶:“有这么多?我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去献一次血,已经成习惯了。”
能献成分血,表明身体更好
1982年出生的邵璐是李惠利医院心电图室的一名医生。一身白大褂,大眼睛长头发的她亲和得就像邻家女孩。自从2006年成为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以来,她就成了宁波市中心血站的“常客”,“血站就在医院边上,上下班经过时,常常能看到门口会贴出血源告急信息。”
在医院的内部网络上,也经常会发布血源紧缺、手术延后的信息。每每看到病人和家属焦急等待手术的神情,邵璐的心里总是很不好受。
血站、医院的“求救信号”让邵璐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工作后的第一次献血,是在市中心的一辆采血车上。工作人员建议邵璐,可以献成分血,也就是血小板。做法就是将血液抽取出来进行分离,提取血小板后再将血液输回体内。
对于献血者来说,献血小板的要求比献全血高多了,“身体要好,血管条件要好,身体弱的、血管太细的,都献不了。”邵璐坦言,工作人员的建议,让她有一点小小的自豪,自己能献成分血了。
邵璐记得,前几次献完血回家,都会告诉家人,不久后竟被父母一顿数落。父母认为,邵璐工作已经很辛苦,又是女孩子,动不动去献血多伤身体啊。“其实,我自己是医生,我最清楚了,适当的献血能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对身体没有坏处。”只是父母的心情邵璐也明白,懂事的她从此就瞒着家人献血了。
再献一次血,就够金奖标准了
邵璐在温州读书时就献过2200毫升的全血。近几年来邵璐以献成分血即血小板为主,如果按照我市的献血量计算标准,相当于献了2.46万毫升。如果按照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评奖计算标准,她的献血总量也达7800毫升。再献一次血,她就达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评选标准了。
但邵璐和许多无偿献血者一样,对奖项不太“感冒”。两年前,她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对于自己是什么时候被报上去的、整个评奖过程又是如何进行的,邵璐一概不知,“那会儿,我是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我得了全国铜奖了。”邵璐说,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市献血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邵璐一样年轻的,献成分血的,又是女性的,真的不多。 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应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