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是浙东地区婚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包含丰富的历史学、民俗学信息。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浩浩荡荡,洋溢着吉祥喜庆,展示家产的殷实和富足,不仅仅是明清时期女子生命中最华美的片段,同时也是浙东沿海乃至江南地区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婚庆礼俗的缩影,承载了农耕社会中民俗文化的丰富内容。
昨晚,一台崭新的大型风情歌舞《十里红妆·宁海风》在宁海首演。该剧是继越剧大戏《十里红妆·风雨情》后,又一台展示“十里红妆”文化的剧目。
“用最少的钱做最好的作品”
《十里红妆·宁海风》分为序幕《宁海之恋》和《莲步》、《酒歌》、《春绣》、《行会》、《置妆》、《浴红》、《哭嫁》、《红妆》等八个章节,总长72分钟。其演出过程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将宁海独特的地理文化、民俗风情和婚俗文化呈现在观众面前。
该剧导演、诗人陈云其对“十里红妆”有近十年的研究,他表示《十里红妆·宁海风》从音乐、服装、舞美、方言等各个部分展示宁海的地域特色,如《春绣》中富贵典雅的闺阁文化,《酒歌》中热烈的酒文化,《行会》中的村野文化和市井文化。他还将“非遗”平调,以及从傩戏中演化而来的假面舞,和舞狮、杂耍、叫卖等场景融入演出,“在对比中行进”,将宁海地方的、历史的、文化的个性渲染到极致。演出还在视觉和听觉上下足工夫,演绎《酒歌》时,空气中飘逸着浓郁的酒香,《春绣》中的雨雾效果则让人仿佛置身江南古镇。
演出的艺术总监胡利民告诉记者,为了做这台演出,他曾经去外地看过多场类似的旅游类演出,如《印象西湖》、《印象普陀》、《宋城千古情》、少林寺的武僧表演等,“我们是县级剧场,总投资不能和那些大型的品牌演出比,但是我们争取花最少的钱做出最好的作品,并且除了政府扶持外,通过市场手段,把演出持续地演下去。”
宁海群众演“自己的戏”
《十里红妆·宁海风》演出阵容达到百人之多,演出队伍包括南京市歌舞团、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宁海县小百花越剧团等专业演员和宁海当地的大量群众演员,以及幼儿园的小演员。陈云其介绍说:“这是一部专业演员和非专业演员同台,歌舞和戏曲相互融合的演出,是宁海近年来所打造的最大型的原创舞台艺术作品。”
《十里红妆·宁海风》将成为长期上演的剧目,打造成宁海的又一旅游品牌项目,为游客展示一条流动的宁海十里红妆婚嫁长廊。
见习记者 顾嘉懿